央视主持采访奥运冠军尴尬1幕流出,我明白了什么才是社交的关键
1
前几天,东京帆板奥运冠军卢云秀做客央视《体坛英豪》节目访谈时,遭遇了极为尴尬的一幕。
节目开始不久,主持人张斌就调侃了福建人卢云秀的普通话,说“你作为福建人普通话还可以了”。
卢云秀现场听到这句话真是不知是喜是悲,但我想大多数福建人听到这样的话多半不是滋味。
如果那句话是张斌无意中脱口而出的,那么接下来的一幕,就更难以抚平网友的愤怒。
作为一档访谈类节目,张斌没有把精力放在对话内容上,反而让卢云秀唱闽南歌。
听到主持人的话,卢云秀先是一脸诧异,随后直接拒绝了这个提议。
但不可思议的是,张斌对此事十分坚持,甚至说出了:“你帆船才多少人看,我们访谈一千多万人看。”
大家品品这句话。
这句话不仅内涵卢云秀的比赛项目没人看,还变相强迫她唱歌,实在令人愤怒。
虽然在主持人的怂恿下,卢云秀哼唱了几句,但张斌的言语早已让网友失望至极。
难怪有网友公开质疑主持人的职业素养:“这是该对奥运冠军说的话吗?”
作为资深主持人,他没有让嘉宾感到舒服,没有让双方的交流平顺;相反的,他让嘉宾陷入被动、无助,甚至十分尴尬的境地。
这其中一个不可掩盖的问题,就在于主持人在交流过程中并不“走心”。
因为不走心,他一再无视他人的内心,坚持自己的执念;因为不走心,他不再斟酌言语,语句总是太过随意而无边界。
只是,当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不再“走心”时,随之而来的,就是可以预见的社交危机。
2
作家李清浅,一次和她的先生老秦带孩子去汉阳陵看银杏。
出发前,为了确定要给孩子穿多少衣服,她随口问了刚从外面进屋的老秦:“外面冷吗?”
结果老秦冷不丁地回了一句:“我又不是你,怎么知道你会不会冷?”
李清浅有种被噎得说不出话的感觉,想了两秒钟才反驳道:“我当然是问你的感觉,我并没问你我冷不冷啊。”
“每个人对温度的感觉是不一样啊,夏天的时候我每次都热得不要不要的,你却说不热不让开空调啊。”
老秦见她在翻白眼,终于吐了一句:“你要问我的感觉,我觉得不冷。”
到了汉阳陵,老秦带小朋友从厕所出来,李清浅又随口问了一句:“厕所干净吗?”
“我不知道,我没去女厕所。”
李清浅倒吸一口冷气问道:“那么,男厕所干净吗?”
老秦想了想却回答:“我没注意,要不,我再帮你回去看看?”
原本稀疏平常的对话,竟让李清浅抓狂不已。这其中的原因,其实就是她先生的“不走心”。
沟通大师吉拉德曾说:
“当你认为别人的感受和你自己的一样重要时,气氛才会融洽。”
当一个人不再发自内心地认为,对方的感受和自己的一样重要时,他是注定难以让交际双方顺利地展开沟通。
不走心,是成人社交的一味毒药。
哪怕是再亲密无间的恋人,也会让彼此间的关系慢慢冷却。
3
2条建议,让你学会“走心”,拥有良好的社交关系。
①戒掉以自我为中心
崔永元在《有话说》一书中提到这样一件事。
在他刚成为主持人那会,他总以为自己就是主角,一言一行都能左右观众的喜怒哀乐。
于是每次上台前,他总是把发型打扮得得体好看,连皮鞋都擦得发亮。
他甚至还会准备大量的金句,好让自己在观众面前一显身手。
可是后来,他慢慢发现,大家前来,更多是为了看台上的嘉宾,而并非他。
这让崔永元一度很失落。
但冷静过后,他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自己定位成配角。
摆正了位置后,他反而迅速找到了状态,成了家喻户晓的主持人。
他曾感慨说道:
“人活着,是一个慢慢放下自己的过程。
当我不那么把自己当回事儿,才发现自己完全放松下来,更多的把对方的情绪调动起来,营造一个舒适的谈话场。
让对方能够完全表达自己,这才是做主持人最高的境界。”
在当下的时代,太多人只把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只是,当一个人过度强调自我时,他就难以看见他人,进而自然而然地忽视他人,淡化了彼此的关系。
唯有戒掉过度的自我,你才有可能融入他人的世界里。
②识别他人情绪
人际交往中,识别他人情绪,能够让你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避免引起尴尬等负面影响。
一般来说,识别情绪的方法有许多。
交谈时,你就可以专注去解读对方的言语和非言语信号,包括微表情、肢体动作等。
从说话方式上看,当一个人对他人不满或者有敌意时,他的说话速度就会变得迟缓,给人木讷的感觉;假如某人有愧于心,或者刻意欺瞒,说话的速度则会不经意加快。
从说话音调上判断,当双方意见相左,如果一个人提高说话的音调,则表明他想压倒对方。
而那些心怀企图的人,他们说话时往往会有意地抑扬顿挫,营造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从措辞习惯上看,习惯使用第一人称单数“我”的人,其独立性和自主性通常比较强;而喜欢用复数“我们”的人,则多为缺乏个性、被集体埋没、随声附和型的人。
交流时,这些都是可观察的细节。
《沟通的艺术》一书的作者说过:“沟通能力是可以后天学习的。”
既然社交无可避免,我们何不学着“走心”,做一个高情商的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