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石剑锋的电影
片头
开罗会议
去年我评论的是电视剧《东方战场》。我对那部剧进行了一分为二的评价,没想到啊,说缺点都不让,还被扣了帽子。
也许是国内抗日题材差的太多了,就把一些质量一般般的作品给捧成了神作。就像国产恐怖片太烂,反而把《女蛹》衬托成了“国恐片的经典”。
闲话少絮,我们就聊一聊这部和《东方战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有一定联系的电影——《开罗宣言》。
这部电影最引起轰动的事件是那场轰轰烈烈的海报事件。对,就是那张唐国强版毛主席的海报。我倒觉得真动气的人也是太认真了,这明显就是剧组故意这么做的,炒起热度,做了一把噱头。没必要较真,而且该电影的正式海报也不是这个。
因为海报事件呢,许多人连看都没看,就给电影打了差评。这部电影漏洞百出,的确不咋样,但是连看都没看就给打差评是不是太草率太不理智了?就好像现在的网民一点实锤都没有就辱骂一个明星一样。
其实这部戏的戏外戏更多。这算什么呀?
一是这部电影的上映时间一拖再拖。今天说上映,明天说上映,结果一直拖到了快十月份上映。
二是这部电影被限制了地点、时间和场次。只让在万达影城上映,别的影城根本没有,而且只有中午十二点和半夜十二点这一天两场。经常看电影的人都知道谁能在中午吃饭时间和半夜看电影啊?
三是这部电影不享受优惠,学生证等同于无效。票价也是天价了,一百元一位。现在影院为了挣钱,学生票也好,票价也好,都尽可量地满足消费者要求,不可能这个样子。还有这个天价票价,比看一场国外的3d电影还要贵,这样谁还看啊?
四是这部电影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这部电影在上映期间我在影院外观察过多次,同期档的其他电影都有巨幅海报和各种线下宣传。这部电影的短片只是可怜巴巴地能在影院外的小屏幕上偶尔看到。
这说明什么?电影被限映了。这几条大伙也看到了,就是为了限制电影票房,看到的人越少越好。这一系列的骚操作绝不会是电影院所为,肯定是相关部门有意为之。电影院也只是听从者罢了。
有消息称,这部《开罗宣言》的票房只有700万。如果这个消息属实,那就太惨了。这些年的电影,票房动辄就是几亿。虽然这部电影没有天价片酬的流量明星,但是这几百万连给百十来号演员发片酬都不够。可以看得出来,这部电影气血尽亏。
说回这个电影的内容,槽点也是不少。
重庆的驻外大使
男女主角是胡军饰演的石剑锋和韩雪饰演的江户英子,人物原型是池步洲和他的妻子白滨英子。这咱们就整不明白了,为啥不能用真实人物的姓名呢?是因为太敏感吗?是的!
蓝方角色,特别是正面角色,用化名或者只有姓氏、职称,但是就不提真名全名的现象,并不少见。《滇西1944》中冯国庆饰演的那个军官,一直被叫做大司令,连名字都没有提。这里我百科了一下,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卫立煌将军。《棠德保卫战》就更讷了,剧名都是错的,是常德保卫战!里面于荣光饰演的余鹏程正是余程万将军。《二十四道拐》中张志坚饰演的总参谋长,没有提名字,其真实人物是当时的军政部长何应钦。
胡军饰演的石剑锋(原型池步洲)
胡军虽然演技好,也不是什么角色都适合他。他适合演乔峰、项羽、柔然单于那样略带草莽气质的直男,演外表文弱的男人就很出戏了。这不是胡军第一次演近代人物,比较广为人知的是他在剧版《西安事变》里的张学良,当然喽,真实人物长得没有这么正气,也没有这么魁梧。可见演技再好的演员,也不能包揽一切角色。
韩雪饰演的江户英子(原型白滨英子)
韩雪饰演的这个女主角,看来就是用来抒发国际人道主义思想的。她演过的角色,我印象都不深刻,在《决战南京》里一群老戏骨的映衬下,基本上没有存在感。她本人也演过不少这样很严肃的题材。反正对这个角色真是没啥可讲的。
姚笛饰演的红色间谍黄怡青,无原型
姚笛饰演的特工,我到现在也不明白人设是用来干啥的。我看就是用来过审的,这个人物和《东方战场》中的苏娅差不多,都是虚构的,问题是一个虚构人物的存在感刷的太过分,都威胁真实人物的存在感了,这都成了抗日历史题材的套路了。姚笛的演技还是可以的,怎么说也比现在的那些流星们好,还不至于违和感太强。
马晓伟饰演的蒋光头,越演越像的典型
刘嘉玲饰演宋美龄,这妆化的有点厚啊
这版“国舅”很像
何政军饰演何应钦
这部电影里的中国人基本上都是正面形象,这已经算是近代题材的一大进步了。马晓伟饰演的蒋光头就是如此,但是他并不是第一个出演正面形象的,第一个饰演蒋介石正面形象的人是张恒多,这位得到了蒋经国的认可。马晓伟的演技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他也一度认为自己演的是没落英雄。何政军饰演的何应钦也不是第一个正面形象,第一个正面形象应该是《血战长空》里霍青饰演的那个。后来发现,蓝方人物的总体颜值越来越高。这本身就是人物形象越来越明朗的信号。
近卫文麿
这个东条英机是木村荣演的吧?
三本五十六
这货应该是南云忠一
以往我们看过的抗日题材,日本人的形象真是侮辱观众的智商了。包括过去的那些黑白片,鬼子智商那么低,那花了十几年和他们斗争的我们又成了什么呢?这部电影里鬼子的形象就可圈可点,可以看出来智商正常,逻辑正常,这样塑造鬼子才算不侮辱国人智商。也许是因为日籍演员的加盟吧,看起来基本上没有违和感。若是小鬼子一口流利的中文,听着得多别扭?
这个斯大林比《东方战场》里的那位像多了
“和事佬”罗斯福
这个丘吉尔真是太真实了
这电影里里面反法西斯阵营的那几个外国首脑一改往日的高大全形象,变得有血有肉有温度起来。那几个人也有自己的私心和小算盘,他们都指望别人耗力,却没想到自己也卷入到了这场可恶的战争里。
因为这部电影的争议很大,在一些平台上也引起了掐架。有那么一类人给提出质疑的人扣上了一顶果粉的帽子。被扣果粉的帽子,和被扣崇洋媚外帽子的性质也差不多:过去说外国什么都比中国好的人,叫崇洋媚外。现在说一点外国的长处,就会被扣上这么一顶帽子。过去说蓝方什么都好叫果粉,现在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也叫果粉。合该着把他们说的一无是处的才不是果粉?
我想起了一个历史大V,评论蓝方人物,那么多次发言,只有一次说了他们的贡献就被打成果粉。网民为啥还骂《切尔诺贝利》抹黑苏联呢?既然他们认为你不把对手说的一无是处就是粉,那美剧也是苏粉啊!何谈抹黑一说?这么双标可不好。
不好意思,我想起了某个擅长扣帽的央七专家了!
不站在立场的高度,而是站在人性的高度。才能进步。
苏联间谍佐尔格
虽然陈冲版孙夫人异议颇多,但总是好过张曼玉版的,后者太风情了
史迪威这个形象应了“敌人的敌人是朋友”那句话
这个元首气势有点弱,倒是这个戈林还是很符合形象的,起码人家够胖。
说说这个电影本身,个人认为评分不高是有原因的。一部电影拢共就一两个小时,贪多求全、面面俱到是大忌。我们能感受得到这个电影制作团队的野心很大,但是也是力量有限。电影叫《开罗宣言》,但是开罗会议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就像高考作文跑题了一样,高分几乎不可能了。重庆大轰炸、偷袭珍珠港、开罗会议、波茨坦会议、日本投降等等一系列大事件,还掺杂一些小事件,把整个电影塞得满满当当,样样通样样松。高希希导演的某人传记剧也是这样的毛病,许多历史事件交代得草草创创、虎头蛇尾。
这个电影也不是一点优点也没有:
这一幕很像《色戒》里易先生约王佳芝的场景,也太文艺了
这一幕有点像老式明信片
一是这个电影的调色和道具还是不错的,颜色偏高级灰。看起来的确是好看,虽然色彩不像个战争片倒是像文艺片。这种色彩和剧中那些古董式的道具相融洽。刘嘉玲姚笛韩雪的那几套戏服也是相当的养眼,特别是那几套旗袍。《东方战场》里女性服装也是这样。要是把这种精细度用在对剧情的琢磨上,会更好。
这里面女性角色的服装都很精美
二是演员的质量也是有目共睹。相比现在要啥没啥的综艺电影,也算是让人欣赏了一把精湛的表演艺术。有时候也得感慨,流量明星也不是一点用都没有,毕竟能吸引一些铁粉去看电影,不管演技和内容有多烂,至少能拉动电影票房。没办法,这就是个浮躁的时代,没人沉下心品味表演艺术了。
最后说一句,这个电影居然是八一厂的,和《大决战》出自一家。这是缘分,也是进步。
受降仪式
这个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