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奥斯曼苏丹的电影
茨威格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重现了影响人类历史的12个关键时刻,其中,第二个就是“拜占庭的悲剧”。而这场拜占庭之战的胜利方,就是曾经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后来却销声匿迹的奥斯曼帝国。
一个不起眼的部落是如何突然崛起?一个曾经称霸地中海地区的大帝国,又是怎样一步步走向崩溃?带着这些困惑,我翻开了《奥斯曼帝国1299-1923》这本书。
这本《奥斯曼帝国1299-1923》厚达600多页,参考了大量的奥斯曼土耳其语档案和文献。作者是在土耳其居住多年的历史学家卡罗琳•芬克尔,她毕业于伦敦大学,精通土耳其文、阿拉伯文、匈牙利文与波斯文,这让她能够啃下各种史料,将尘埃中的过往再次完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沉默的文字静静地诉说着那段遥远的历史,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发展脉络被作者巨细靡遗地娓娓道来。今天,我们就先从几个苏丹开始,一窥奥斯曼帝国的起伏和兴衰。
本文分为五部分,前四部分分别介绍穆罕默德一世、穆罕默德二世、巴耶济德二世和穆罕默德三世4个苏丹的不同遭遇,第五部分则简单分析他们不同命运和性格对整个奥斯曼帝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书籍封面
01 穆罕默德一世:手足相残的那一代
穆罕默德一世从采取行动到最终登上苏丹宝座,这一路走来极其坎坷。
一开始,他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自己的兄弟苏莱曼。苏莱曼曾经打败了穆罕默德一世,并从他手中夺走了布尔萨和安卡拉两座城市。统治了奥斯曼帝国大部分版图,而且实力强大,苏莱曼已经被不少人当成是苏丹。
但穆罕默德一世得到了同是兄弟的穆萨的看护权。自己打不赢苏莱曼,他就故意放走穆萨,好借穆萨之手除掉苏莱曼。
穆萨轰轰烈烈地和苏莱曼打了几年,最后打赢了。可惜,好胜的穆萨注定是这场夺权之战的一枚棋子。因为个人形象太具威胁性,在他和穆罕默德一世两兄弟对决战场的时候,邻国的军队几乎是齐刷刷地站在了穆罕默德一世这边。孤立无助的穆萨最终只能战败身亡,苏丹之位终于落入穆罕默德一世手中。
几年的内乱好不容易接近尾声,唯恐奥斯曼帝国不乱的拜占庭国王,曼努埃尔二世,又匆匆给穆罕默德一世送来一个竞争者,苏莱曼的儿子奥尔汗。与此同时,一个自称是穆斯塔法的人也空降奥斯曼帝国,虽然他真假不明,但穆斯塔法作为穆罕默德一世的兄弟之一,他的出现,无疑也会撼动穆罕默德一世的地位。
总之,从1403年巴耶济德一世逝世,到1416年穆罕默德一世打败穆斯塔法,整整13年,穆罕默德一世都深陷争夺王权的泥潭,所有奥斯曼帝国的人也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动荡和战乱,带来的除了伤亡,就是苦难。
书中插图
02 穆罕默德二世:不用夺权的幸运儿
穆罕默德二世无疑是幸运的。早在他父亲穆拉德二度退位时,穆罕默德二世就被指定为继承人,虽然掌管国家的时间不长,但也算有了经历和肯定。所以,在1451年穆拉德去世后,穆罕默德二世顺顺当当地接任了苏丹的位置,没有半点悬念。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件事不仅对穆罕默德二世个人有利,也对整个奥斯曼帝国,甚至大半的欧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没有了兄弟之间的角逐和内耗,穆罕默德二世得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国家的治理之中。也正是如此,他的目光才有机会投向远方,看向了父亲和祖父所虎视眈眈的那片土地,君士坦丁堡。
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亲自率军,踏上了远征之程,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成功攻破君士坦丁堡。随后,他又迅速将其改造成适合奥斯曼风格的中心城市——伊斯坦布尔。
征服君士坦丁堡给继位不久的穆罕默德二世带来了莫大的信心和勇气,也带来了黑海盆地源源不断的富饶资源。不得不说,穆罕默德二世掌权苏丹的那几年,是常年动荡的奥斯曼帝国最平顺的几年之一。窝里斗几乎没有,打胜仗的次数又多于打败仗的次数。
唯一能和他相提并论的,大概就是后来奥斯曼帝国巅峰时期的掌权者,苏莱曼一世了。说起来,苏莱曼一世甚至比穆罕默德二世更幸运,因为到25岁继承王位时,他的所有竞争者,已经全部被自己的父亲解决掉了。
书中插图
03 巴耶济德二世:和弟弟斗了半辈子的苏丹
一度风光无限的穆罕默德二世思考过许多问题,但偏偏在继承人这件事上犹豫不决。以至于在49岁突然离世的时候,穆罕默德二世都还没来得及指定继承人。
这也直接导致了他的两个儿子,巴耶济德二世和杰姆,彼此斗争了一辈子,较劲了一辈子,开始时相互折磨,到最后两败俱伤。
获得苏丹宝座的是巴耶济德二世,支持他的禁卫军和前大维齐尔阻止了赶往伊斯坦布尔的杰姆,使得巴耶济德二世能最先赶到首都并宣布继承王位。但杰姆的声望和他背后强大的支持力量,仍然让巴耶济德二世感到了深深的压力。
历史再次重演,两兄弟之间的厮杀之战,已经进入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白炽状态。几场小杀小打之后,巴耶济德二世不惜从千里之外的奥特朗托唤来身经百战的大将军艾哈迈德帕夏,将弟弟杰姆一路赶回了安纳托利亚。
经过这一战后,杰姆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苟延残喘地挣扎几下,再也无力和巴耶济德二世抗衡了。最后,无计可施的杰姆被迫前往法国,从此开始了度日如年的后半生。
如果说杰姆还有什么想说的,那大概就是“可怜生在帝王家”了吧。离开奥斯曼后,杰姆被囚禁在布尔加纳堡的一座塔楼里,并在这座为他而建的坚固又黑暗的塔楼里,过完了自己短暂的余生。孤寂而乏味的生活,生生把意气风发,总想和哥哥一较高下的杰姆,磨成了什么都不在意,只求能够回到家乡看一眼的状态。
在两个人的斗争中,巴耶济德二世看起来是胜利的那个,但事实上巴耶济德二世在漫长的较量中也失去了很多。巴耶济德二世不够心狠手辣,他并不忍心对杰姆痛下杀手;但同时他又多疑且不自信,这使他始终把杰姆当做自己的假想敌而纠缠不清。
于是,巴耶济德二世的大半生被杰姆捆绑了。杰姆的生死和进退,成了主宰他命运的关键,也成了他奋进和成功的阻碍。
04 穆罕默德三世:回归家庭的苏丹
穆罕默德三世这个苏丹,和穆罕默德一世、穆罕默德二世与巴耶济德二世又是完全不同的了。穆罕默德二世致力于骑在马背上开疆辟土,巴耶济德二世始终在和弟弟抗争,和反对他的人抗争,而穆罕默德三世则安于现状,觉得岁月静好。毕竟,和经历风浪和波折的前任苏丹们相比,穆罕默德三世继位时才9岁。这个年龄,就算再成熟,也还只是个孩子,又怎么会对权利、国事和征战感兴趣呢?
所以,穆罕默德三世把苏丹的主要生活空间从议事厅挪到了私人寝宫,在那里他更能感受到温暖和爱,当然,也更容易被宠臣左右自己的想法。
穆罕默德三世的这一改变,直接导致了2种现象的发生:
第一种现象:后宫皇太后、皇后等人员的地位扶摇直上,后宫干政甚至买卖官职的现象时有发生。
皇太后努尔巴努就几乎掌控了穆罕默德三世的一生,她站在后宫制度的顶端,拿着高出穆罕默德三世3倍的津贴,享受着奥斯曼帝国所有人的高高仰视。
旅行者雅各布•索兰佐曾经在自己的旅游日记中记载:
每个人都得依赖她,至少不要成为她的敌人。
第二种现象:宠臣的地位渐渐高过政府官员。溜须拍马和亲近苏丹变得比才能和家世更重要,甚至出现了宠臣政变事件。
穆斯塔一世是众臣一致推举的苏丹,而穆斯塔法阿迦只是一个黑人大太监,但在1617年,穆斯塔法阿迦却把穆斯塔一世反锁在自己的房间,而把奥斯曼二世推上苏丹的位置。除了黑人大太监的大胆异常,这件事也充分暴露出一个事实——宠臣滥权无人能管,苏丹权利正在变弱。
苏丹的这种转变其实是危险的,尤其是在继位的苏丹越来越年轻化的情况下。太年轻也就意味着没有治国的经验和实力,何况,以前将王子们分派到各省学习治国和管理的制度也早已被废除。
得不到有效的学习和磨炼,也不需要有能力好在在斗争中决胜,这让苏丹变得软弱没担当,也越来越管不住帝国和群臣,整个奥斯曼帝国呈现出一种松散化的趋势。
书中插图
05 个人的偶然,时代的必然
从穆罕默德一世到穆罕默德二世,再到巴耶济德二世和穆罕默德三世,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命运,他们的一生却像是不同时期的奥斯曼帝国的缩影。从两者间牵扯不断的联系中,我们不难看出,如何处理兄弟之间的关系,深深影响了这个历史中曾经的大国。
穆罕默德一世和巴耶济德二世困于兄弟之间的角逐,没有施展自我的空间;而穆罕默德三世自身没有竞争力,又没有叔伯和兄弟的帮扶,无法带起整个帝国的正常运转。看起来像是命运推着他们走,他们无从选择,但偏偏,他们所作出的每一个决策,又影响着帝国的走向。在经历了辉煌,经历了战乱,经历了内忧外患之后,最终,这座千疮百孔的大厦砰然倒塌,分崩离析,只剩下废墟中的传说让人唏嘘。
历史的浮沉有很多原因,导致奥斯曼帝国从鼎盛走向衰败的,也绝不仅仅是手足相残这么一个因素。但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都同样适用。
《周易•系辞•上》中写过:兄弟同心,其力断金。意思就是如果兄弟们的力量能够凝聚成一股绳,那么折断硬度极高的金属也是有可能的。话虽有点夸张,却不无道理。不必要的内耗和反目,除了让家支离破碎,没有谁能得到什么好处,哪怕是最后的获胜者,血腥的夺权过程也会让他丢失曾经温暖的亲情和灵魂,忘却曾经的坚守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