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黑客服务 > 正文内容

农村门上方字(农村门上方字好不好)

hacker2年前 (2022-07-29)黑客服务134

编者按

泾河是中华民族、中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黄河文化发祥的主脉,在泾河流经的三省(区)近三十个县区市,都不同程度、不同层面地蕴含并突出地体现着泾河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2010年9月开始,泾河文化之旅采风团一行五人历时三个月,从初秋到初冬,行程一万四千多公里,走遍了泾河流域县区的山山水水,收集了大量的文字资料和影像资料。

每周六,2010年泾河文化之旅主创人小媤的泾河文化之旅采风系列作品,带你认识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经济发展、群众幸福的泾河流域。

文化名城—三原县

1

从泾阳县城出发到三原县城,车程也就是20多分钟。在陕西流传着这样的俗语:“金周至、银户县,比不过一个泾三原”。自古以来,泾阳、三原两县的行政区划随着历史朝代的更替是分了合、合了分。两县紧紧相接,在历史文化、民风习俗等方面均是所谓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同泾阳一样,三原也是历史悠久、文物古迹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据资料记载,三原境内发现的古遗址有50多处,其中包括仰韶文化、新石器遗址、周文化遗址、汉池阳宫遗址、唐帝陵、唐卫国公李靖故居,以及以明城隍庙为中心的一批各具特色的古建筑。三原的“学古书院”、“宏道书院”、“正谊书院”与泾阳的“瀛洲、泾干、味泾、崇实”四大书院相互影响,造就了泾三原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才。三原还是当年渭北革命根据地之一,在中国共产党陕西地区的革命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虽然三原与我工作所在地泾阳咫尺之遥,对这里的许多东西却不甚了了。也许正像人们说的,我们总是忽略身边的美景而一味地追求和向往远方,当用心来感触时才发现,原来最好的景色就在我们身边,最厚重的历史文化就在我们的脚下,这也是我沿泾河一路走来最大的感触。

三原县西与泾阳接壤,西北与淳化相连,北接铜川市耀州区、富平县,东连西安阎良区、高陵县,地处关中平原腹地,自古与泾阳并享“关中白菜心”之美誉。史称“甲邑”,古称“池阳”。

展开全文

公元446年(北魏太武帝真君7年)置县,已有1556余年历史,因境内有孟侯原、丰原、白鹿原而得名。县内清峪河、浊峪河、赵氏河穿境而过,嵯峨山屹立于县域西北部,其地貌特征分割明显,西北为山地、北部为台原、南部为平原。

清峪河又名清河,发源于耀县西北部。经泾阳、三原两县,东走临潼,注入渭河,在泾、三两县境内仅次于泾河,属第二大河。清峪河水利的开发利用很早,可上溯到曹魏太和元年即公元227年,到清中叶时灌溉田亩达888顷50余万亩,占两县水浇地总数的四分之一。在李仪祉先生主持建成泾惠渠以前,清峪河水利工程一直是两县水利的支柱。今天引清工程作为泾惠渠之支渠,仍然是泾阳、三原两县水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原县土地面积576.9平方公里,总人口41.2万。其中290多平方公里的南部平原,属于泾渭冲积平原,俗称“灌区”,地势平坦开阔,土质优良。自秦开凿郑国渠至今,历代是引泾灌溉工程的受益地区,涛涛泾水滋养着这方勤劳善良的儿女,更为这里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

远溯秦汉,三原就已经是京畿之地,自古为关中腹地及渭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加之民殷物阜,因而被誉为是“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的壮县。

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刘安国在《陕西交通契要》中指出:“三原实为东南与西北之枢纽,此均由历代文化与商业交流, 而赋予此座古城以空前繁荣。”

三原县被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与泾河上游的镇原县遥相呼应。是陕西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大县、全省教育强县。

来到三原,第一要去看的古迹当属明洪武年间建造的城隍庙。城隍庙位于县城中心,在城隍庙古建筑群前是一个偌大广场,周边为仿古建筑;城隍庙前照壁上两根铁旗杆犹如帽翅,大门正中上方巨幅木匾上书“显佑城隍庙”五个一米见方的鎏金大字。“古池阳”旧碑尚存,青石桥隐现,彰显着这座县城独特不凡的文化品位。

城隍是古代神话中守护城池的神,后来为道教所信奉。自三国起至清代末,历代建庙祭祀,尤以明朝最为隆重。传说明太祖朱元璋,不仅出生在土地庙里,幼年讨饭也是夜宿庙宇,所以他对土地庙以及土地的“上司”城隍极为尊崇。登基后他下旨封开封、临濠、束和、平滁四城的城隍为王,又封各府、州、县城隍为公、侯、伯,并且令各地重建城隍庙,规模高广与当地官署衙门完全一样,还按级别配制官帽和官服,以至有“天下城隍戴相帽”之说。

三原城隍庙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供奉的是唐代名将李靖,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复修保留至今。

三原城隍庙主体建筑以雄伟而称奇,其古建筑群以均衡对称的正统方式把楼、殿、廊、庑亭等40多个单座建筑,按主次布局在纵横轴线上,全部建筑琉璃盖顶、雕梁画栋,结构严谨 肃穆壮观。有“殚土木之功、穷造型之巧”的美誉。山门前歇山一字形水磨砖影壁,高10余米,中间镶嵌有透雕的“鲤鱼跳龙门”。影壁前铸有两万余斤重的一对铁旗杆,铁龙缠绕、气宇轩昂。2008 年汶川大地震影响,西边的铁旗杆倒塌断裂。山门东西八字墙上有“苍龙训子”和“鱼龙变化”的砖雕,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城隍庙内属宫廷式建筑布局,五个廊院相套向纵深和两侧伸展,中轴线上依次有三道门,四重牌坊,五座重檐殿楼,层层叠叠,幽深意远。

大门通内的中轴线上,有3米宽青石路贯通南北。山门内东西两边是牌廊,镶嵌有岳飞手书石刻《前后出师表》,全国仅存四处,实属瑰宝。

两侧透刻木雕的图画暗隐联句,寓意深长,东边为“出将入相封妻荫子”,西边为“肥牛瘦马封侯拜印”。下雕有“尧王访贤”、“岳飞赶考”、“李白醉写”等典故,形象生动,立体感强。向北的第二道石牌坊,额上石刻“明灵保障”,竖匾上刻“监视”二字,额坊上雕着“十八学士登嬴洲”、“三顾茅庐”等典故,造型典雅,雕刻别致。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为“福善祸淫万里高悬日月鉴;锄强扶弱千年永奠山河图”。极富抑恶扬善精神。

石牌坊北面是棂星门,引人注目的是于右任先生撰写的对联:“气平事更久,心旷得春多”。门上戏楼为九脊歇山式建筑,建造艺术精致,前后风格各异。在额方、雀替等构架上木雕着“苍龙戏鳌”、“凤鸣朝阳”、“龙吟虎啸”、“威狮祥麟”等飞禽走兽,神态自然有趣。戏台两边的对联,也颇有意思:“假貌写真情莫闲看镜花水月;新声传旧事须认作暮鼓晨钟。”横额“声情惊愚开场日即收场日”。

穿过戏楼来到中院,院内殿庑周环、曲屋连属、东西18间廊房内有唐代出土文物和历代瓷器及于右任书法陈列展览。中院两边的钟鼓二楼,高均为14.5米,为三重檐十字歇山式建筑,楼体承托在12根明柱上,上有3米琉璃“高明”,挺拔醒目。昂头上木雕着龙、凤、 狮、象等,整体庄重,结构严谨而造型典雅,形似故宫角楼而华丽有佳。

第四道木牌坊位于中院,是全庙最大的一座。上刻“明灵奠佑”,坊上斗拱重叠,奇巧精密,木雕满棱。有“八仙过海”、“圯桥纳覆”、“女娲补天”等典故,昂头上雕刻着58个童子,形制俊秀各异。

城隍殿是由拜殿和献殿组成的大殿群体,整体高15米,建筑面积700 余平方米,献殿内正面是城隍坐像。三原的城隍相传为唐朝大将、三原人李靖。东侧坐着城隍夫人,西侧坐着送子娘娘。东西两侧危坐着6米高的城隍神巨像和四大天王塑像,殿内立柱上有副对联:“仰观庙上神无一尊不晓得田自心来

试问世间人有几个知道饭是米煮。”

通俗上口,但细思量却又要费一番工夫。殿内的墙壁上陈列着20幅反映十殿阎君、十八层地狱庙藏画。这些无非是为教人向善、规范人们言行道德所绘。大殿门口也有一幅于右任手书的对联:

“在高处立着平处坐向阔处行

存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可以说平白如话,道尽了人生立志处世的哲理。

东西配殿和大殿建筑相辅成趣,雄伟壮观。最后面是寝宫,由门、亭、廊、殿、楼组成并以厚墙密封,雕壁镂花,琉璃盖顶,别具一格。精美绝伦的城隍庙古建筑空间布局、建筑技巧、雕刻工艺和彩绘艺术无一不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城隍庙是我国现存较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也是陕西省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之一。2001年三原城隍庙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三原城隍庙供奉的城隍是三原籍唐代名将李靖,有名有姓又有出处和故居,因而在三原的第二站理所当然的就是李靖故居了。

我们驱车4公里来到了位于三原县城北鲁桥镇东里堡的唐代卫国公李靖故居。一下车看到眼前建筑的园门是民国时期的风格,我心里不禁有点诧异,李靖故居应该是唐代建筑风格啊,怎么会是这样啊。带着疑问走进了园门,听了讲解的解说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此园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是唐代卫国公李靖的故居。这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花园当时称李氏园,也称唐园,俗称东里花园。后因战火,唐园成为一片废墟。到了清康熙年间,李靖的后人黄州知府李彦瑁出资对此园进行重修。清末时又烧毁过半,和尚明经质慧复修。园主人定名“半耕园”,意在敦促子孙修竹务花,“半耕半读”。并由清代著名书法家、陕西督学吴大澂篆书“半耕园”三字,刻石嵌于园门。唐园面积48亩,接近半顷,故又称“半顷园”。1918年园主人家业衰败,将此园售予靖国军,此园一度改名为“靖国公园”。

靖国军总部设在三原县城,但因此园内亭、台、楼、阁建造奇巧,名花异树四季争妍,假山秀石曲径通幽,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常来此园运筹帷幄,制定方略。1930年杨虎城将军主持陕政,为维护此园曾拨专款修葺,增建前门楼和后西楼。这也就是为什么我看到的前门楼是民国建筑风格的原因了。

2

在院子的正中间矗立着一尊李靖身着战袍的立像。李靖(571~649),唐初军事家,字药师,京兆三原人,少有文武才略。隋朝炀帝末年,李靖出任马邑郡丞。公元617年李渊父子起兵反隋,李靖在长安被俘,李渊欲杀之,在李世民力保下幸免一死,随李世民在征讨王世充的战争中立下战功。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刚刚登基,突厥颉利可汗便率十余万大军南下,一路上所向披靡,竟长驱直入抵达长安郊外的渭水北岸。当时长安城中仅有数万守军,李世民不得不率中书令房玄龄、侍中高士廉等6人来到渭水边,与颉利可汗订立 “渭水之盟”,答应每年给颉利进贡,这就是李世民后来所说的“渭水之耻”。经过3年的休养生息之后,李世民决定北伐突厥以雪“渭水之耻”。他任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并全权节制另外四路总管,从五路进击突厥。李靖仅以三千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取定襄,顿时威震大漠。并在明知李世民已经答应与颉利可汗讲和的情况下,审时度势,果断予敌以突然袭击,俘虏了颉利可汗,只一战即从根本上解决了突厥之患。

灭东突厥这是李靖为唐朝立下的一大奇功,也是自古以来汉族与北方民族作战所从未有过的丰功伟绩。4年后,即唐贞观八年(643年),居于青海和新疆的吐谷浑部落,又成了唐朝的一大边患。643 年十一月,吐谷浑军进犯唐之凉州(今甘肃武威)。李世民忍无可忍,决定大举征讨,李靖主动请缨统帅五路大军征讨吐谷浑。出师仅用了半年的时间,李靖即一举歼灭吐谷浑部落,平定了西北边疆。

唐朝顿时威震八方,周边少数民族部落纷纷向唐朝称臣,尊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李世民实际上成了“天下共主”。从此唐朝北方边境安然无事,人民安居乐业。 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应该说首先得益于李靖的赫赫军功,李靖也因此获封卫国公,并享受赐葬昭陵的礼遇。

园中李靖雕像与城隍庙中的坐像相比,还是更接近人们心目中卫国公李靖的形象。虽说李靖文武兼备,既是一代名将又是一位杰出的军事理论家,但庙中的文官造像也是被神话了的,不像眼前这尊雕像既有大将军的威武气派又有军事家的运筹帷幄的风度,可以说是神形兼备。

在导游引领下游览故园,院子有《红楼梦》大观园布局之象。取苏杭园林艺术之奇巧,亭台阁榭溢光流彩;奇卉异草四时生香。园内有于右任先生题匾的读书堂以及观稼楼、妙香亭、挂云楼、望月楼等明清建筑群;还有假山、鱼池、石舫;又有华岳仙掌、骊山晚照、灞柳风雪、曲江流饮、雁塔晨钟、咸阳古渡、草堂烟雾、太白积雪等关中八景缩影建筑景观,整个园林步移景异。一些珍奇树种令人大开眼界,如紫藤抱杨、柽柳、红豆杉、线柏等,也为这一古老园林增色不少。因杨虎城曾长期居住此园,所以这里又名“杨虎城花园”。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也曾亲临此园,与杨虎城将军共商西安事变大局。

三原对外宣传多以“右任故里”谓之。与许多历代名人一样,其故里也存在争议。

查遍资料,对老先生的生平是这样叙述的: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陕西泾阳斗口村。1879年(清光绪五年)先生出生于陕西三原县东关河道巷,以后又在三原读书应试,因此就著籍为三原人了。

这样一来也就明白了,先生祖籍泾阳,生长于三原。因此泾阳、三原都可称之为右任故里,但是此争是出于对老先生的敬爱和尊崇之情,绝非如今盛行的寻找噱头炒作之为。泾阳三原自古本就不分彼此,因而愚以为也就无需争论了。

于右任故居位于三原县城西关斗口巷5号,是于右任16岁时其父用多年积蓄购置,作为他攻读诗书精研古今之地。故居原占地2008平方米,分为中院、祠堂和磨房,后屡遭破坏。1999年7月为了使于右任故居得到妥善保护,三原县人民政府公布于右任故居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立了于右任故居文管所,并拨专款进行了全面维修。现在修复的面积只有700多平方米,主要包括于先生青少年时期曾住过的小院和于先生的恩伯母房太夫人曾住过的厢房。恩伯母房太夫人的厢房被称为“上房”,共有6间,南北对称,也是整个故居中建筑风格最为考究的房屋。于老先生幼年丧母,是伯母房氏抚育成人的,因此老先生称伯母为恩伯母。

于老先生在“三间老屋,一株老槐”的故居中断断续续生活了25年。院中那颗已经长了三百多年的老槐树根系已经拱出地面,庞大的树冠荫蔽着整个小院。于右任先生生平事迹展,以丰富翔实的照片和实物资料记录了先生伟大的一生。卧室复原陈列有先生睡过的土炕和几件简陋的桌椅,桌上摆放有于右任先生曾经用过的茶罐、食盒、镜子。于右任生活俭朴,家里除文房四宝外,没有一件像样值钱的东西。照片中先生身上穿的是土布袍子,鞋袜也是土布做的。正是“三间老屋一古槐,落落乾坤大布衣” 。

老先生是中国近代书法史上的书法艺术大家,尤擅魏碑与行书、章草结合的行草书。首创“于右任标准草书”,被誉为“当代草圣”、“近代书圣”、“中国书法史三个里程碑之一”(另外二位为王羲之、颜真卿)。因于先生的引导,三原人习文练字之风盛行,其中不乏当代名家。如刘自椟、谢德萍等,三原也因此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

这位近代民主革命先驱,诗人、政论家,沉雄博大的一代书法大师。晚年在台湾的于右任先生非常渴望叶落归根,但终未能如愿。1962年1月12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之后不久,1962年1月24日于右任先生就写下了感情真挚沉郁的诗作《望大陆》: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其中怀乡思亲之情溢于言表,是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1964年因为政治原因而长期郁闷成疾,病逝于台北。

1992年三原各界群众、单位、台湾标准草书会、日本高崎书道会等各界人士筹措集资兴建“陕西于右任纪念馆”。

1997年11月开馆,占地10亩,主楼三层,仿古建筑2700平方米,馆内树建“陕西于右任纪念馆创修记”碑及六角碑亭,“于右任先生纪念碑”及六角碑亭,双亭并峙,黄瓦红柱,六角飞檐,亭子周围修建于右任书法碑廊14间,砌树“千字文”、“拐子马”、“满江红”及著名书法碑石20多方。纪念馆主要包括“于右任先生爱国事迹展”“于右任先生墨品展”“现代书法展”三个展厅。

三原县城还有两处古建遗迹,即古龙桥和宏道书院。

古龙桥位于三原县城南北城之间的清河之上,是明工部尚书三原人温纯支持知县高进孝倡导集资修建的。宋以前的清河,河谷浅而窄,经历代洪水冲刷,河谷渐深渐宽,河上的木桥、石桥,屡建屡毁,最后建成了这座石拱桥。《三原县志》有“水从碧玉环中过,人从苍龙背上行”的赞美诗句。古龙桥采用三孔拱桥形式,中间孔大两边孔小,建筑全部用石钩铁钳,青石砌筑,石缝用糯米和石灰汁黏合,结构沉实,形状如龙,桥体两侧各雕有龙头三只,护着整座桥。桥栏为57幅浮雕组成,多为人物,其中二十四孝图尤为特色,颂扬着儒、释、 道三家的向善教义和伦理道德,造型极为大气美观。古龙桥宏伟壮观、坚固异常。自建成以来虽曾历经劫难,现在仍然巍然屹立清河之上。

1985年又在古桥上方建成了一座斜拉式平桥,桥长173.28米,宽9.7米,高94.82米,肩负起了南北通衢之能。1992年古龙桥被陕西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龙桥这座境内最完整的石拱桥从此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成为一座古石桥建筑的活标本,供后人观览和研究。

在三原人的心里古龙桥和钢筋铁骨的新龙桥同为三原县的标志,古龙桥卧龙饮涧,新龙桥飞虹空悬,两桥相映,成为三原县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古龙桥的北岸坐落着鼎鼎有名的宏道书院,是我省明、清四大书院之一。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王承裕(三原北城人)中进士,其父王恕(明廷兵部尚书)致仕归里,父子协力将僧舍改建为宏道书屋,次年扩建为书院。王恕为关学三原学派创始人,王承裕幼承家学,父子被誉为关学翘楚。高陵吕楠(泾野)、三原马理(溪田)、雒昂(三谷)等三秦名士皆出于宏道门下。到了清代,宏道书院更成为西北学界之旗帜,省学衙署设三原,府考亦在宏道书院举行。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书院改名宏道高等学堂,倡导新学,注重经世致用,造就了于右任、李仪祉、吴宓、张奚若、范紫东、张季鸾等一批海内外知名的民主革命先驱及专家学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陕西派遣官费留日学生30名,宏道学堂即占半数。民国时改为陕西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后改称陕西第三职业学校、工业职业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改为水利学校(后迁杨凌)、三原县教师进修学校,2005年交县文物旅游局管理。

书院坐北向南,占地面积8亩。院内栽植松柏,花木葱郁,现存日式教学楼一座。房舍建筑坚固,雕刻细腻,气势恢宏,仅此仍可想见其当年的盛况。

3

在三原提起周家大院,那是人人皆知。周家大院是慈禧太后干女儿、泾阳安吴寡妇周莹娘家府邸。

来到三原县西北方向4公里处的鲁桥镇孟店村,在一片现代水泥砖瓦的建筑群包围中的周家大院极其醒目,周围的现代建筑也更衬出周家大院的古朴典雅。听讲解介绍,周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末年至嘉庆初年1787——1797 年),是时任清廷朝仪大夫刑部员外郎周梅村的私人宅邸。周家是著名巨商,据清咸丰七年的分家清单记载,其鼎盛时期在三原、泾阳、云阳、鲁桥、咸阳等地开设有当铺、木行、油房、水磨、集仙园大饭庄以及面房等32个商号。建造周家大院耗时数十年, 建成时有17个院,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可谓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在孟店村形成一片建筑群,号称“孟店周”,名震三秦。

这也就让我明白了泾阳安吴寡妇为何能有那样的气魄把吴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且生意兴隆了。我以今天女性的标准来想这件事情,心中为安吴寡妇鸣不平。周家这样的大家富户如何能将女儿嫁去冲喜,让其受年轻守寡之罪!但是想想,在古书典籍特别是影视剧作品中, 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在当时那种社会制度下,门当户对是大户人家择偶嫁女的首要条件,大户联姻,利益当先,这才是大户人家联姻的最重要目的,谁又曾去顾虑过当事人的感受呢。男子尚且不能自主婚姻,何况地位卑微的女子呢。

当年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的周家17个院落, 在清末的一场战乱中被烧毁16院,如今仅存一院。仅存的这座院子座南背北,东西宽13.8米,进深70米。综观全院,布局严谨,设计精巧,雄浑庄重,构筑精美,把南秀北雄的建筑风格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凝集着浓郁的民族艺术风格。2008年省、市、县文物单位共投资30万元,完成了“二进”、“三进”彩绘修缮工程。

修缮后的“周家大院”旧貌换新颜。整个院子最前端的是前楼,前楼为两层式建筑,二门内东西两侧为厢房,迎面为前厅。大厅之后是高大博敞、面阔五楹的退厅。前为敞檐,后檐装施格扇门。退庭是园子主人日常会见来宾,接待同僚的地方。穿过退厅,是整座院落的最后一进,分为东西两厢房和后楼。后楼建造在青石高台之上,位于院落的最后端,也是整座建筑群最高的建筑。厅楼前檐下挂着房主人周梅村自题的“怀古月轩”横匾。

这让我想起安吴堡中后院的那座“望月楼”来。如不是在此见到这“怀古月轩”,我也就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安吴寡妇兴建那座望月楼是为了自己赏月观景所建。而在其娘家见到“怀古月轩”,同为女性的我,仿若能感受到年轻守寡且肩负振兴吴家产业的那位吴周氏在身心俱疲之时,是藉“望月楼”来寄托嫁出女子对娘家的思念和对未嫁之时少女时代的怀念之情吧。

在周家大院处处都能感受到中国历史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就连这里的廊柱石、 门柱石上都雕刻着精美且寓意深远的图案,园主人以此教化后代子孙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只可惜创业容易守业难,当年富丽堂皇的周家建筑群的损毁,有战乱的原因,其中也必有后代子孙守业不利的原因吧。正如现在处处存在的富二代、富三代一样,后代儿孙又有几人能体会父辈之艰辛。

自1992年孟店周家大院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曾有多个影视剧组在该院先后拍摄取景,如《活着》、《血溅津门》、《杀手情》、《彭大将军》、《满江红》等。据说这里将进行扩充修建,力图展现周家大院当年之盛况,期待着这一计划能早日成为现实。

从泾河源头一路走来,见到的砖塔、石塔、铁塔不少,但是木塔仅三原一座。虽然礼泉的香积寺(薄太后)塔最初也是木塔,然其原塔已毁,原址重建的也已经是砖塔了。因此位于三原县城东南 10 华里的安乐镇中王堡的文峰木塔是独一份的。

木塔四周绿树成荫,夕阳透过茂密绿叶在苔痕斑驳的青砖路上留下点点光斑。木塔坐落在一座高台上,塔台与北侧大殿之间有砖筑坡道相连。塔顶是六角攒尖式样,远望好像一座楼阁,玲珑可爱。塔基为砖石砌造,基高4米,文峰木塔塔身全部木质结构,共四层,高20余米,六边挑檐,每边13米;木塔飞檐挑角,屋面有脊兽、套兽、风铃等作装饰,造型别致,风韵独特。塔内设有扶梯,我们沿扶梯拾级而上,来到木塔的二、三层。相比一路上的那些砖塔,木塔内的空间比较宽敞。站在塔内远眺四野,阡陌交错,远山如黛,夕照下景色如画。

相传文峰木塔是在三原龙桥竣工以后,用搭架拆剩的木料修建的。同时还修建了一座占地三十多亩的寺院——木塔寺。寺内有佛殿、钟楼、鼓楼等建筑,还盛栽菊花,至今这里每年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举办菊展,其时群芳竞放,馨香扑鼻,游人均以赴寺登塔赏菊为快。

唐代21代皇帝的20座陵墓,有18座在陕西,被史界称为“关中十八陵”。从乾县、礼泉、泾阳自西向东排列着李治、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唐僖宗李儇靖陵、唐太宗李世民昭陵、唐肃宗李亨建陵、唐德宗李适崇陵、唐宣宗李忱贞陵。行至三原,又分别有献陵、庄陵、端陵三座唐帝陵,另外还有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的陵墓,甚少人知。由于三原县没有高山,所以三原县的唐陵都是封土为陵。三原境内的唐帝陵虽然没有乾陵、昭陵的气势和规模,但是却也是另有特色。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拜谒了位于徐木原永和村的献陵,其主人便是唐代开国皇帝李渊。许是个人崇拜的原因吧,在我认为唐朝的开国皇帝应该是唐太宗,而这位被奉为唐高祖的唐开国皇帝李渊能缔造大唐完全是靠手下的贤人猛将的帮助,最得力的将领就是他的二儿子 李世民,而其定国号为“唐”是因为世袭祖父的爵位“唐国公”的原因。

在永和村的村民住宅和田地结合部,我们看到了覆斗式的献陵。封土高20米左右,在陵墓隐约可见的司马道旁零散分布着石虎、石犀以及华表、地表。石虎是献陵南门——朱雀门的守卫,形体高大、躯体粗壮、线条简练、镌刻手法写实,追求逼真而没有华丽的装饰, 猛兽的形象被刻画得温柔驯良。

据说与它相对厮守了一千多年的另一只石虎,已经被搬到博物馆里去了。本是一对儿的它们被永远分开了,伫立在原地的石虎似乎早已不再伤心。面对历史的沧桑,千余年来它应该已经习惯了风吹雨打,习惯了自守孤独。

据资料显示,唐陵中只有李渊的献陵前设置石虎。而根据当时的惯例,一般皇陵都是设置石狮,而献陵为什么要设置石虎呢?原来这位大唐帝国的创始人身前尊崇道教,甚至要拜老子李耳为自己的祖宗,如果把佛教中的神兽——狮子立在自己的陵前,显然不合自己的信仰,所以雕了石虎,既避免了教义属性,又不失威严。

在石虎南面的田地菜园中,我们找到了献陵的华表和地表。献陵华表是受南北朝风格影响的初唐石雕代表作,和南朝石柱相比,献陵华表造型更加的简约。八棱形的柱身显得非常大气壮硕,华表座上浮雕的蛟龙和顶上圆雕的狻猊,又体现出华表的精细。站在地表上,极目开阔的农田,千余年的历史竟体现得如此孤独无奈。

虽没去别的唐帝陵,但是有必要交代一些。永康陵是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的陵墓,是唐代的祖陵,亦是初唐陵墓的代表。其位于三原县陵前乡侯家堡。李虎曾助北周伐东魏有功,封为柱国,死后追封为唐国公。李渊建立唐王朝后,于武德元年(618)追尊李虎为太祖景皇帝,增修陵园,称永康陵。墓址现尚存刻字华表、石狮、石人、石天鹿等具有初唐风格的石刻,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农村门上方字(农村门上方字好不好)

庄陵的主人是唐敬宗李湛,他16岁就当了皇帝。晚唐时期已是宦官专权,李湛自己也明白,既然没有实权干脆玩个痛快吧!所以敬宗在位期间,游宴无度,宠信宦官,贪图安逸, 其最大的爱好就是打马球,据说还是高手。但他从来不问朝政,最后还是被宦官害死,年仅18岁。

相比李湛,端陵的主人唐武宗李炎倒是在历史上还有些名气。唐武宗李炎继承了壮志未酬的哥哥——唐文宗的帝位,试图有所作为。所以奢望长生不老,永保皇位,就向往修道成仙,宠信道士。他把道士召入宫中,每天都吃所谓的“长生不老药”,时间久了身体却日渐枯瘦。在道士的怂恿下,会昌五年(845 年)唐武宗发诏禁佛教,拆毁寺院,令僧尼还俗,没收寺院的大量田产,制造了中国历史上最大一次的毁佛运动。第二年,由于他吃的“长生不老药”太多,竟然神经错乱喜怒无常,年仅33岁的李炎终于一命归西。

不管唐武宗的作为到底有多荒唐,他倒是在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许多寺庙石窟的珍贵石雕石刻的残损之状,其中便有许多是这位皇帝的“杰作”。

三原名特小吃久负盛誉,以老黄家千层油饼、泡泡油糕、疙瘩面、笼笼肉为首的名特小吃400多种;以蓼花糖、绿豆糕、南点心为主的传统糕点名冠西北;以白封肉、羊肝夹馍为主的民间小吃广为人知。

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三原,其区位与环境优势自古至今都很明显。交通运输四通八达,自然资源条件优越,被国家确定为“高效农业发展示范区”,产业化框架基本形成。境内的中央、部省和市属工业、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产业涉及门类已达30多个。近年来,三原县全力打造“一城五园”六大经济聚集区,在工业、农业、城建、交通、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全方位与西安加强对接,承接西安的辐射带动。从城市到农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村门上方字(农村门上方字好不好)

一个既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又顺应时代潮流的三原正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

(以上文字摘选自《泾河文化之旅——追寻泾河魂》一书。)

作者简介:

李胜灵:笔名小媤,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陕西省作协会员。

1978年生,陕西长武人,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编辑职称,现任泾阳电视台培训部主任。

“泾河文化之旅”活动总策划、总执行足迹遍及泾河流域陕甘宁三省五市近三十个县区,走遍泾河流域第一人。采风成果结集为《泾河文化之旅丛书》,并担任主编,其对泾河文化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化之中;《沙漠驼铃——李若冰追思文集》副主编;参与了《国学大师吴宓》、《小草永远在歌唱——雷抒雁追思文集》等书籍的策划、编辑工作。

声明: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负责视为侵权!

大家都在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黑客接单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therlest.com/133491.html

分享给朋友:

“农村门上方字(农村门上方字好不好)” 的相关文章

贾秀东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

贾秀东人物概况 本页面提供了贾秀东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贾秀东是谁?贾秀东个人简介资料完整设计了网页求职找工作编辑个人简历作品所需要的贾秀东网站常用模板元素,不保证贾秀东人物数据真实,任何问题请联系管理员调整。 贾秀东图片 贾秀东个人资料简介 贾秀东,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聘研究员。1...

吃鸡鸭的屁股会有病吗?我非常爱吃鸡鸭的屁股,但经常吃会有病吗?另

吃鸡鸭的屁股会有病吗?我非常爱吃鸡鸭的屁股,但经常吃会有病吗?另 鸡鸭的肛门附近组织,布满大大小小的腺体,各类秽物与毒素都在这些腺体囤积;鸡鸭的肛门也有非常高密度的大肠杆菌,所以鸡鸭的屁股不是少吃的问题,而是不能吃.吃得少可能没觉出怎样,多了问题就显出来了.而且鸡鸭屁股的大肠杆菌会随着蛋生出来的时...

身份证信息被黑客盗取(黑客能把手机内身份证信息盗取吗)

一、身份证信息被黑客盗取(黑客能把手机内身份证信息盗取吗)方法总结 1、黑客通过手身份姓名能否窃取别人银行卡里。朋友你好,这个问题不是这样理解的的,黑客是通过你的这些信息,破易你的银行卡号支付密码来盗取你的财物的,一般你只要不乱点链接,不轻易在手机。黑客控制了手机,窃取了身份证号码手机号姓名等所有...

古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1.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文学常识? 四本书:《论语》、《中庸》、《孟子大学》 五经:《诗经》《礼记》《周易》《春秋》 乐府双壁: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三个字:警告世界,说真话,说真话,唤醒世界,说同样的话 第二枪:第一枪很厉害,第二枪也很厉害 三官:石渠官、潼关官、新安官 三次告别:新婚、老...

西安电脑黑客接单_怎么能找入侵蚊香社的黑客

sudo apt install g++-4.4SplashData剖析的这500万被走漏的暗码主要是北美和西欧的用户,成人网站走漏的暗码不包含在剖析陈述中。 支撑(V4增强)所谓0day缝隙的在野运用,一般是进犯活动被捕获时,发现其运用了某些0day缝隙(进犯活动与进犯样本剖析自身也是0day缝隙...

图说兰州清真寺之兰州水上清真寺

圖說蘭州清真寺之蘭州水上清真寺讀書啊,我信赖但有朗朗書聲出破廬,遲早有一日有萬鯉躍龍門之奇象。 圖說蘭州清真寺是本人在2011年開始走訪,並在中穆網蘭州社區陸續發佈的走訪蘭州清真寺之系列。不知不覺六七年過去瞭,有的清真寺有瞭很大的變化,以是在此基礎上本人再次整理發佈,希望大傢足不出戶瞭解蘭州的...

评论列表

语酌近臾
2年前 (2022-07-29)

紫东、张季鸾等一批海内外知名的民主革命先驱及专家学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陕西派遣官费留日学生30名,宏道学堂即占半数。民国时改为陕西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后改称陕西第三职业学校、工业职业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改为水利学校(后迁杨凌)、三原县

丑味未芩
2年前 (2022-07-29)

族,陕西三原人,祖籍陕西泾阳斗口村。1879年(清光绪五年)先生出生于陕西三原县东关河道巷,以后又在三原读书应试,因此就著籍为三原人了。这样一来也就明白了,先生祖籍泾阳,生长于三原。因此泾阳、三原都可称之为右任

只酷弥繁
2年前 (2022-07-29)

43 年十一月,吐谷浑军进犯唐之凉州(今甘肃武威)。李世民忍无可忍,决定大举征讨,李靖主动请缨统帅五路大军征讨吐谷浑。出师仅用了半年的时间,李靖即一举歼灭吐谷浑部落,平定了西北边疆。唐朝顿时威震八方,周边少数民族部落纷纷向唐朝称臣,尊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汗”,李世民实际上成了“天下共主”。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