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拒绝了黑客帝国(黑客帝国为什么叫黑客帝国)
作者/谢维平 编辑/高庆秀
本文首发:娱乐资本论(yulezibenlun)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中澳合拍电影制作论坛”吸引了娱乐资本论的注意力。
论坛中提到,一部由华夏电影出品,投资超过1亿的中澳合拍片,《最长一枪》,号称中澳合拍以来投资最大的电影。
影片制片人称,在澳洲取景拍摄期间,所享受到的澳洲当地政府的优惠补贴政策,以及当地电影行业工会的各项服务,并在谈论上大加推崇。
“我们这个片子在澳拍摄部分总共花了3600万人民币,最终可以拿到1500万左右的现金返款。”
“未来华夏合拍影片,或者国产影片,有需要这种外景拍摄地,我们会首选澳洲。”华夏电影董事长傅若清在论坛上说。
展开全文
但澳洲如此适合取景,且条件优惠,为何中澳合拍片一直没能火起来?
需要明确的一个概念是,在澳洲取景拍摄并不等于中澳合拍片。自从2007年,中澳签订《电影合作拍摄协议》以来,10年时间仅仅创作出了5部合拍片。
在深入了解后,娱乐资本论发现,真正让很多合拍方望而却步的,其实不是出在宣传或者需求上,而是因为严苛的合拍条件。
不是任何一个剧组都敢尝试,没拿到公映许可证之前,任何一个细节掉链子都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最长一枪》制片人尹红波称,“我们当时就想,反正在墨尔本拍摄,要拿就拿最高40%的合拍片补贴。”
今年中澳合拍片项目突然多了起来,有《最长一枪》、《谜巢》2部中澳合拍片上映,据说刘仪伟导演的合拍片也已经立项。
中澳合拍这是迎来春天了吗?传闻中的40%现金返款背后又潜藏着哪些严苛的条件?
澳洲取景最高享受40%返税,
好莱坞都曾经曾经掀起赴澳拍摄热潮
澳洲可能是最适合拍公路片的外景地了。那里风景多样,从亚热带雨林到沙漠绿洲,100多年历史的殖民建筑,到现代大都市,应有尽有。国产影片中需要的一些殖民建筑或者上世纪30年代的租界外界都相当吻合。
一位当地协拍方工作人员告诉娱乐资本论,在澳洲拍摄不算贵,制作成本上大概比国内高10%-15%左右,但场地和食宿上会有一些优惠和减免,实际上真正支出的就是澳洲工作人员高出的薪资部分。
华夏电影董事长傅若清(中)
“陈可辛之前还想去伦敦或者苏格兰拍一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影片,我从墨尔本回来后,第一时间见到他,我就推荐他去墨尔本,那是一座很有历史年代感的城市。”傅若清在台上兴奋的说。
其实,傅若清大力推荐陈可辛去澳洲取景,除了城市历史年代感类似,还因为在澳洲拍摄影片过程中得到的种种政策支持,根据娱乐资本论了解,在澳洲取景的中澳合拍片最高能享受40%的现金返款。
不光是傅若清推荐去澳洲取景,制片人尹红波对澳洲拍摄期间所享受到的各种服务也比较满意。
“当地不但会协助对接摄影棚,还会帮助安排交通食宿。《最长一枪》剧组提前一年,就已经到澳洲去看景,看景时地方电影局还免费提供了当地的场地经理,推介澳洲的专业工作人员,协调当地各方面的事情。”尹红波说。
这是澳洲针对合拍电影的一项政策优惠,作为全世界知名外景地的澳洲,目前已经跟包括中国在内的14个国家签署了合拍协议,并配套了颇具诱惑力的电影返税政策。
即使没能获得合拍片资格,只要在澳洲的场地上花费超过1500万澳币(约人民币7700万元),就可享受澳洲电影联邦总局16.5%的返税;或者在视觉特效、声音及剪辑等在内的后期制作费用上超过50万澳币(约合人民币238万元),可享受30%的返税,两种优惠政策可以二者选其一。
这些只是澳洲联邦总局的返税政策,各州还会有额外的返税政策作为补充。
实际上,靠着类似这样的优惠政策,加上媲美好莱坞的制片环境,好莱坞也曾经掀起过一股赴澳拍摄热潮。其中最经典的就是《黑客帝国》了。但后来随着冰岛、摩洛哥等新兴取景地的崛起,澳洲开始渐渐受到冷落和遗忘。
尹红波透露,这次《最长一枪》在澳的拍摄,从工作人员的酬金,到场地、后期等等加在一起花费了3600万人民币,按合拍片40%的返款来算,加上当地政府的额外补贴,最终大概可以拿到1500万人民币左右的现金返款。
丰厚的优惠政策为何没能催生中澳合拍片热潮?
澳洲合拍片取景优惠政策虽多,但一个尴尬的现实是,中澳合拍片并没有像中美合拍片那样热闹,甚至连单纯去澳洲取景的影片也很少。
中澳签订合拍协议以来,仅仅有5部中澳合拍片问世。首部中澳合拍电影是2011年《寻龙夺宝》,由横店影视出品,中影发行,当年在国内上映,最终获得了3200多万的票房。
站在中方角度看,澳洲合拍的协议相当苛刻。
澳方要求合拍片必须在两国立项,拍摄完成后要提交完片申请,全程监测影片的制作过程,其中还有一条最低财务投资的要求,双方投资都不得低于20%。这就意味着,中方还要在澳洲当地找一家联合投资公司。
娱乐资本论了解到,澳洲有很多私募基金形式的电影投资公司,并不难找,他们背后都有政府支持,投资电影对商业回报的要求也并不是那么高,更多地是出于支持当地电影事业和电影艺术的目的。澳洲本土现在的电影出产量一年只有二三十部,远远不能跟中国相比。
但想要拿着一个剧本就跟澳方谈定投资合作,中间至少需要数月的来回沟通。
更严苛的是,要求参与项目的每个剧组人员必须全部来自这两个国家,来自合作国之外的演职人员必须经过批准才能参与到指定项目中,而且对主创人员、包括主演、制片人、摄影指导、美术指导等,都有非常严格的人数比例要求。
实际上,为了满足要求,影片《最长一枪》一半以上的工作人员都是澳洲当地人。
合一影业出品,成龙主演的《机器之血》的制片人张博告诉娱乐资本论,这部影片因为了解的太晚,错失了成为中澳合拍片的机会,“我们有三分之一的主创来自澳洲本地,但了解后发现,申请下来过程比较漫长,最终我们放弃了。”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年,中澳合拍片一直没有火有着诸多的原因。
一是中国电影过去的十年,电影工业的发展,对外景地的选择正处于初始期,还没到出国取景的阶段;二是澳洲不太了解中国国情,一直不得法门,以为通过电影节以及跟中影、华夏这样的官方机构合作,就可以把优惠政策传达到国内的电影公司,结果是,很多中小型公司,从来没有听过甚至接触过中澳合拍片。
事实上,中澳合拍片面临着跟其他合拍片类似的问题,比如沟通成本和节奏上的协调。虽然不至于像《长城》那样,安排一百多个翻译,但因为语言的不通,还是会有一些障碍。
“一下把100多号人拉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去工作,很多不会说英语的工作人员会打怵,国内剧组能双语工作的团队还是不多,靠翻译那太耽误进度了。”
“要是跟澳方工作人员拍戏,导演肯定不能像在国内一样懒散随意,磕着瓜子盯着监视器,慢悠悠地以我为中心了,对专业性的要求高了,要把每天的拍摄计划和统筹做的非常详细。”论坛现场一位制片人表示。
中外合拍片还有多少坑?
实际上,除了中澳合拍片,现在到处满天飞的中X合拍片,有多少成功了呢?
去年王健林去好莱坞游说了一圈,希望好莱坞的片方能到青岛东方影都拍片。为此还不惜投入1.5亿美元拍了一个样本《长城》,结果他对内容和票房都不满意。
爱奇艺总裁CEO特别助理李岩松透露,理论上澳洲40%的返税税点在全球国家当中,都属于最高的了。“实际上这个点位并不是核心的,最核心的是你能否拿得到,怎么拿,考验的都是制片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合拍片总是想象的很美好,但现实已经有一堆血淋淋的教训。
李岩松认识一个剧组,前两年拍一个合拍片,在东欧国家罗马尼亚跟当地的电影局,甚至国家副总统,副总理都见过面,谈得很好,据说当时返点都承诺会超过50%,但是在实操过程当中,“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问题出在当地政府承诺的东西实现不了,找不到专业的剧组团队,没法配合,而且,高额的优惠政策背后往往还隐藏了一大堆各种各样的条件。
圈内还流传着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有一家公司把整个取景地都放在某国当地,以为返税谈得好,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连面试都是喊演员打飞的到当地来。但实际拍摄下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就算拿到了优惠政策,最后算了钱已经比之前超支了一倍。
由于不熟悉当地文化,国内电影公司也吃过亏。
爱奇艺两年前合作过的一部电影,融合了国内一线的大咖,在美国洛杉矶拍摄,开拍前期所有合同条款都非常细致。但到实拍的时候傻眼了,因为剧组是通过第三方公司跟当地工作人员签约的,并没有知会美国当地电影工会,结果工会就来现场游行示威,第一天就停拍了。
澳洲官方政府把中澳合拍片寄希望于今年
据了解,澳洲电影局一直想要打开中国市场。过去十年来,每年都会来参加北京国际电影节,乐此不疲地举办论坛或者设置展台。
尤其是看到中国电影产业这几年爆炸式的发展,想要分一杯羹的愿望越发地强烈。今年是澳洲官方阵仗最大的一次,国家电影局带队,六个州的地方电影局代表,一共20多人来华参加电影节。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电影局局长Jenni Tosi
澳洲官方寄希望于今年。在北影节一个相关酒会上,据说导演吕乐和刘仪伟都表示要去澳洲拍片。而爱奇艺的网络电影已经在澳洲拍摄,虽然不是合拍片,因为请了澳洲团队,也获得了优惠奖励。行业内的这些新动静,应该会带来对合拍片的关注。
一家当地华人协拍公司这次也出动了大量人马,在国内举行了一场大型的签约发布会,一口气签约了7部影片的拍摄。
虽然看片单,大多是一些并不太知名的项目。但这家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娱乐资本论,努力通过这几部影片,做出一些范例来,能够引起更多的中小企业对中澳合拍片的注意。
这位工作人员还告诉娱乐资本论,让他们更欣喜的一个利好消息是,3月底国家总理李克强出访了澳洲,在“一带一路”的国家合作背景下,双方在电影领域的合作应该会更加频繁。
排版/小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