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公司创业补贴,安吉创业补贴
来源:人民日报
垃圾分类是当前社会的热点和难点。但这是浙江安吉县的另一个场景。安吉创新垃圾分类处理模式,聚焦上中下游齐抓共管,全面覆盖城乡,催生绿色循环产业链,变废为宝,成为企业竞相争夺的绿色资源。
垃圾分类,村民积分换商品
在富宝镇京西村,每天早上,56岁的陈建荣开着清洁车,挨家挨户收垃圾。每家每户,他都会拿出手里的智能终端,扫描贴在门上的二维码,然后将分拣好的垃圾称重,倒入保洁车,输入相应的积分进入平台。老陈忙说:“这一点不要小看。家家户户都关心。可以用积分买很多商品!”
张新柱是京西村的村干部,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这个村的垃圾分类专业户。在他的管理下,全村388户基本实现了垃圾分类。
“该方法的实施实现了‘前端分类信息化、基于云的流程管理、本地处置减量化、资源化’的目标。”副市长谢景川说,短短几个月,全镇垃圾减量达30%以上。
作为国家美丽乡村示范区,安吉县于2003年建立了“户收、村收、乡转、县集中处置”的垃圾处理模式,试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10年来,全县187个村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当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率达到98.7%。
在城区、县城引入实施方案,生活垃圾采取“两级”处理,大致按居民划分,按企业细分:居民只需将垃圾分为干、湿两级,将“湿垃圾”投放到小区内的垃圾箱内,运往电厂焚烧;“干垃圾”由县上引进的“虎哥”环保服务有限公司回收。每天“虎哥”公司120辆车驶入每个小区,收集到的每公斤“干垃圾”付给居民0.8元“生态金”,再由公司细分“干垃圾”交给下游企业处理。
变废为宝,为不同垃圾找到出路
如何处理分类垃圾?安吉县的做法是针对不同种类的垃圾想办法。
走进富宝镇资源回收中心,可以看到垃圾处理区的划分非常清晰:最左边是两台压缩生活垃圾的机器,全镇的生活垃圾都在这里转运;中间是智能厨余垃圾处理器,可以将厨余垃圾变成肥料,还山还田。最右边是可回收垃圾的堆放点,第三方公司会定期上门收集。
为了处理工业垃圾,该县引进了四家专业企业。走进浙江嘉宏供销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地铺街,9个工业垃圾处理车间忙得不可开交,有的在制作废旧燃料棒,有的在回收废旧轮胎,有的在处理废铁。据公司负责人介绍,以燃料棒车间为例,垃圾经过人工分拣后进入自动生产线。经过几道工序,轻垃圾变成碎片燃料,重垃圾变成燃料棒,成为下游企业的绿色能源。他算了一下账:公司每天处理工业垃圾80吨,每月净利润120万元。
安吉是竹产业大县,每年有40万吨的竹屑和下脚料。全县培育了15家企业,将“下脚料”制成竹纤维板、竹炭、燃料棒,实现了增值效益。
垃圾处理给很多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进入浙江泰伯家具有限公司,铲车正在将几个大包裹运送到固体废物回收仓库。通过塑料包装,仿皮革塑料、网布、无纺布等废边角料隐约可见,这些曾经难以解决的“问题”变成了“香椿”。“过去这些垃圾都是直接送到焚烧发电厂,每吨需要480元的处理费。西澳实施后
垃圾分类全覆盖并不意味着这项工作完全完成,关键在于长效机制。安吉每年拿出1亿多元专项资金,用奖补,调动各方积极性和主动性。
分类政策,针对不同的废弃物出台不同的补贴标准。垃圾焚烧发电厂每吨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别奖励195元和100元,每年财政补助达到3431万元。对上门收集干垃圾的企业,按每户每日1.4元给予补贴;在农村,每个村的补贴基数为3万元,然后根据常住人口数量和流动人口数量给予补贴。
为解决农村面源污染问题,该县采取“市场主体回收、专业组织处置、公共财政支持”的方式,建网格、严管理,做好农药袋“有家”,使农药废弃包装回收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可达100%。
走进小冯镇横西坞村,全村人都找不到公共垃圾桶。取而代之的是村道沿线废弃的旧东西构成的工艺景观,以及堆满旧手机、录音机等电子垃圾的砖墙。在村口,在一家喷塑厂改建的车间里,花瓶、吊灯等精美艺术品也是用村民家中的垃圾制作而成。
“我们村从2014年开始垃圾分类,2018年提出建设“零垃圾村”的目标。目前,全村90%以上的生活垃圾已实现生态化、循环化处理。”村支部书记邱介绍。
如今,在安吉,垃圾已经成为稀缺资源,回收企业正在向城乡居民争抢资金。作为浙江省垃圾分类先行区,安吉荣获“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称号,《安吉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项目》作为先进做法在全国推广。(陈
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