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帝国3母体构造者(黑客帝国3百科)
文│刘永加(专栏作家)
《中国国家历史》特约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全文共2180字,阅读需6分钟
于成龙像
一部大剧《于成龙》,给人们全方位展示了被清康熙皇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勤政为民、廉洁从政的生动画面,观后人们无不表示震撼和钦佩。其中,电视剧多次给出于成龙老家康熙亲赐的三块“卓异”牌匾的画面,无异于是对于成龙最大的褒扬。在清朝的体制下,一个汉族官员,尤其是一个不请不送不收礼的清官三次获得“卓异”,无疑是个奇迹。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已44岁的山西永宁来堡村前朝副榜贡生于成龙,不顾亲朋的阻拦,抛妻别子,怀着“心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的抱负,接受清政府的委任,到遥远的蛮荒之地广西罗城当了县令。于成龙到罗城时,之前,两任知县一死一逃。这里遍地荒草,城内只有六户居民,茅屋数间,县衙也只是三间破茅房。他只得寄居于关帝庙中,困境中,同来的五名仆从很快扔下他或死或逃,而于成龙却以坚强的意志,扶病理事,迈开仕宦生涯的第一步。于成龙在罗成对恶匪强盗采取“治乱世,用重典”,对待百姓采取休养生息、鼓励发展生产的方法,在罗城为官仅仅三年,就使罗城摆脱混乱,得到治理,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新气象。于成龙的突出治行受到两广总督使金光祖的重视,罗城被评为全省治理的模范。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龙被金光祖举荐为广西省唯一的“卓异”,并升任四川合州(今重庆合川区)知州。
于成龙的这次“卓异”是他拼死苦干出来,也是他的上级以公心评定出来的。其实,清朝在入关以前,已有3年考满,进退官员的规定。顺治元年七月,顺天巡抚宋权上疏“请行久考成之法”。不久便议准照明朝惯例,实施京察、大计之典,并确定“自顺治五年至七年,合天下之郡吏而大计之”。京察主要是考察在京官员,大计是针对地方官施行的考核。清政府规定,京察和大计,目的是“崇奖廉善,摒斥贪残”,使官员有所儆戒。考核京官和地方官的标准有四条,叫做“四格”。一是守,就是操守,分有清、有谨、有平三类;二是才,即才干,有长、有平两类;三是政,工作态度,有勤、有平两类;四是年,年龄和身体条件,有青、有壮、有健。按照上述标准,再分别考定等次,第一等叫称职,凡是守清、才长、政勤、年岁又轻或健壮者,都列入此等;第二是勤职,守谨、才长、政平,或者是政勤、才平、年轻,或健或壮的,归为此等。第三是供职,守谨、才平、政平,或是才长、政平、守平,都可划在这个等级里。
展开全文
当时规定以寅、巳、申、亥年为大计之年。从州县官起,到府、道、两司,层层考察属员,按照规定,“凡大计之年,各省于十月内具疏到京,十一月初一日赴通政司汇奏,吏部、吏科等各于次年正月阅大计册”。大计的考定对各官要分别注明守才政年情况,对知县以上行政官,还要填写钱粮仓库无亏欠。大计的优等叫“卓异”,标准是:“无加派,无滥刑,无盗案,无钱粮拖欠,没有亏空仓库银米,境内民生得所,地方日有起色”。京察和大计的卓异都有名额比例,京官是7:1,笔帖式是8:1,道、府、厅、州、县15:1,佐杂、教职130:1。如此可以看出,还是京官占便宜,越是基层干部机会越少。显然,于成龙在机会这么少而同僚众多中脱颖而出,足见其政绩之突出,被举卓异是当之无愧的。
于成龙在合州不到二年,经过他的倾心治理,他的招民垦荒很得民心,合州人口骤增,田地开辟,政绩显著。清康熙八年(1669年),于成龙被擢升为湖广黄州府同知。由于在黄州府同知任上的突出政绩,于成龙又深为湖广巡抚张朝珍器重,康熙十二年(1673年)于成龙再次举“卓异”,被调主持武昌府政务,并擢武昌知府。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于成龙在福建按察使任上,重审“通海”案,影响巨大,第三次被举“卓异”,并升任省布政使。福建巡抚吴光祚还专疏向朝廷举荐,称于成龙为“闽省廉能第一”。于成龙更是不断得到清政府的赏识和破格招用。康熙十九年春(1680年),康熙帝“特简”于成龙为京畿直隶巡抚,在赈灾反腐上大有作为。翌年春,康熙皇帝又在紫禁城亲自召见于成龙,当面褒赞他为“天下廉吏第一”,并“制诗一章”表赐白银、御马以“嘉其廉能”,于成龙的清正廉洁得到了认可,一时名满天下。而后,于成龙很快又出任为总制两江总督,解决了火耗银的顽疾。于成龙一路走来,哪里有困难他就在那里出现,克坚攻难,屡有建树,成为历代为官者的楷模。
康熙御书“天下廉吏第一”的牌匾
可见,当时清代的京察和大计,评选还是比较认真和公平的,才评出了于成龙这样的第一廉吏。仅以康熙二十二年(1683)至六十一年(1722)的三十九年为例,全国共举行大计14次,共计举卓异官580名外,又纠参贪酷官510名,不谨官936名,罢软官421名,年老官1245名,有疾官710名,才力不及官763名,总共纠参、罢斥、降调官员5137名。另外,在康熙二十年(1861)到四十五年(1706)的20年间,除忧免、因病解任者外,朝廷还解职、降革总督、巡抚48人,其中26人与贪赃有关。这些数字表明,清政府严格执行大计的考核办法,并且依照其不同表现,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清代这种考核方式,不仅是国家对官吏实施奖惩、升降、俸禄的主要依据,也是激励官吏奋发向上的有效措施,更好地起到了提高国家机关行政效率的杠杆,整顿、改善吏治,惩恶扬善的作用。
在这样的形势下,于成龙一个清官能被三次举“卓异”就不足为怪了。可见,建立一个良好的考核机制,对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监督并促进其勤廉为民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