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改app数据(如何更改app数据图标)
铁路建设工程合同由铁路项目承发包双方签订。加强铁路建设工程合同规范化管理,能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BIM应用在铁路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可以有效减少合同管理风险,便于参与方信息共享,实现合同动态管理。
可行性分析
BIM 技术是一种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对参数信息的有效把握,实现对工程合同管理的目标。
1 便于工程信息的共享
传统的合同管理涉及众多部门单位,信息的输入输出常出现滞后现象,阻碍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导致“信息孤岛”。
BIM建筑信息平台集成广联达、Tekla、MagiCAD、Revit 等软件建立的模型,以及Project等软件的数据,和各参与方软件进行数据接口。因此,合同管理部门能够直接从数据库中提取有关信息,且数据随原始数据的改变及时更新,从而实现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2 降低工程合同管理的风险
传统的合同风险分配采用的是可预见性风险分配原理,没有充分考虑到双方对风险事件的偏好和能力问题,无法合理有效地分配风险。
BIM 技术使得信息的掌控和资源的分配逐步提高,即时获取有效资源,并且通过完善各方面资源,不断加强对风险的处理,促进各参与方的利益平等。
3 实现工程合同动态管理
铁路建筑施工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不仅需要对施工现场的信息进行及时跟踪、采集和处理,还要在综合所有施工信息的基础上对下一步的施工过程作出预判,帮助决策者做好规划。
BIM技术利用3D可视化表达、4D时间、5D效果和多维的功能表现,对项目进行实物控制和精准控制,增加合同管理者对项目的掌控,从而减少工程变更。
4 优化工程合同条款
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形成合同管理的标准,都是以附件的形式在条款中补充,以描述BIM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
BIM技术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在工程合同管理中进行仿真模拟,在对项目进行模拟仿真的基础上,制定责任明确、方案优化的合同条款。
应用障碍
1 缺乏统一的BIM标准
BIM在我国起步较晚,缺乏相关的工程合同管理文件,项目各阶段缺乏针对BIM应用的标准合同语言。要解决BIM在国内应用的障碍,必须根据国情制定相应的BIM标准化工程合同管理体制。
2 缺少统筹管理
铁路建设工程项目需要多方参与协调,沟通管理复杂。BIM在国内项目应用过程中缺少协同设计,项目不同阶段、不同专业及参与方信息缺少统筹管理。
3 技术人才匮乏
铁路建设工程合同的制定和管理是全过程的、动态的、系统的,具有复杂的特性,其需要大量高素质、专业性的人才进行管理。当前从事铁路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人员大多不是专业的BIM技术人员,且不具有专业的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
实施建议
1 建立全国统一的BIM标准和合同范本
(1)根据国情制定出适应于我国建设工程的合同管理体制,建立信息化标准体系。
(2)借鉴国外的BIM标准,在传统建筑合同的基础上以附件的形式阐述。
2 明确各阶段参与方的责任划分
(1)明确各方信息提交要求:提交信息的方式;提交信息的时间和信息创建者;注明信息是否能被修改。
(2)确保各方清楚每个过程中的输入和输出信息,设置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的责任条款,以及知识产权归属条款。
3 缺大力培养BIM人才
(1)高等院校:本科及硕士教育可增设BIM专业方向,培养BIM技术专门人才。
(2)铁路建设企业:加大BIM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3)BIM软件商:大力开展BIM的商业培训。
(4)政府:积极引导BIM技术人才的培养并提供环境支持。
BIM合同管理体系构建
传统的建筑信息传播与多维的信息化时代产生偏离,建立BIM技术合同管理体系让各工作节点结合更加紧密、便捷。
参考美国建筑师协会流程图,结合我国铁路工程施工情况,建立BIM技术合同体系如下。
(1)原始文件。全过程系统的初期设定分为若干原始文件,分别用A、B、C、D、E、G共6 个系列表示。
(2)文件类型。文件类型(Type)用数字1~8表示。
(3)采购模式。采购模式(Delivery)用数字0~9表示。
(4)序列和年份。序列(Sequence)用数字1~9表示,年份(Year)为体系起始年份。
(5)BIM 工作组。通过设计平台把软件协同组建起来,以此让建筑系统获得理想的技术支撑,使其在创建BIM模型时更加科学高效。
在这种模式下,新合同文本输入BIM系统,通过系统的信息平台记录自动按类别区分,原有合同性质不发生改变,BIM以附录和增编的方式出现。
合同管理贯穿于铁路建设工程的全寿命周期,是建设项目的主要部分。结合BIM技术与项目的各个阶段关联,有利于解决传统工程合同管理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随着应用障碍逐步被解决,BIM在我国铁路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应用会更加广泛,项目运作效率将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