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iel:从创业到深入了解商业,发现了非常有趣的认知升级过程
Hello,我是Daniel,一个创业了5年的互联网草根。放假期间就不讲SEO的话题了,我来分享一下自己从创业到现在对商业的一些认知被颠覆的经历。对于即将要创业或者正在找工作想知道哪家公司更有前景的你,可能会有些帮助。
我今天刚在星巴克点了杯咖啡,刚坐下来就听到:“李先生,你的抹茶拿铁已经好了”。一个很普通不过的场景,但对于我来说却联想到了很多商业背后的事情。
如果一杯咖啡的制作时间不需要一分钟,那么只要这家店的人流量足够大,订单足够多,员工所创造的价值就会变得非常大。但如果一家咖啡店只做冷萃咖啡,需要有一个人手专门帮你调配,一杯需要大几分钟,且卖不出去很高价格的,那么这个项目利润率肯定非常低。
反观回来,之前我一直觉得我们公司做的外链产品商业模式不错。但是过了一年多我回头来看,em… 刚开始确实不错,但是很快就看到天花板了。因为产品需要花很长时间来打造,写文章到上传都是纯手工,所以量一大,就很明显看到瓶颈。如果项目不能实现自动化,那这个产品就只能到达这个规模不能再往上扩大了。
所以,大家在推出一个产品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几个点:
这个产品的生产效率有多快?
这个产品是否随着客户越来越多,需要的人力或者设备的成本越来越多?
你的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以及用户的消费习惯
先说下第一点,产品的生产效率。
如果一款精心打造的产品非常受用户欢迎,但是这款产品需要花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定制出来,而且每个客户的产品定制工序都不同,也就是针对不同客户都是需要花一个月的时间来定制,那么你觉得这个市场会有多大?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答案,定制+交付时间周期长,这就意味着这个产品的售价要远高于同类型的产品,那就会把一大批价格敏感性的客户筛选掉,根据2/8定律,如果你定位高端,那么你的客户群体也会相应变少。
这和我公众号定位一样,有些人公众号定位小白人群,所以能收获到一大批粉丝,因为在国内,了解数字营销的群体就是小白居多。而我的公众号早期定位在于前沿的营销技术,所以受众就会少很多。一直有关注我公众号的粉丝就会发现,我现在很少写技术文了,并不是写不出来,而是这个受众实在太少了。我现在公众号定位更倾向于SEO以及围绕着SEO展开的创业和商业,通俗点就是教大家如何挣钱,这样的受众其实会更广阔一些。
扯远了…
话说回来,针对高端定制行业,看这个商业模式挣不挣钱就看上市公司中这类型的公司的占比有多少就知道了。如果你观察的足够细心,你就会发现,除了一些能卖的起价格的行业或者定制是一次性定制然后可以批量生产的行业之外,其他高端定制行业很少有上市的。
如果我是投资人,我也对高端定制行业不感兴趣。
还有这里会出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人总是向往着美好的生活,但商业往往是相背离的。比如你想去一家人不多的咖啡厅可以悠哉悠哉的工作,但是咖啡厅的老板肯定不想这样,因为人少就意味着他们要亏钱,他们想要达到的收益和你想要的环境其实是相违背的。如果店家把价格提高,那就会筛掉一大批客户,但并不是每个客户都能接受高价格的咖啡。假如这家咖啡店为了保持人少,一杯咖啡卖你60元,你会买吗?我相信目前大众的消费水平来看,大部分人不会。这几年从星巴克的装修风格就可以看得出来,从以前的大沙发变成了大量一排排的桌子,其实就是为了增加单位时间的容客数和翻台率。(哎,好想念以前坐在星巴克大沙发,安安静静写文章的日子。)
所以,你知道为何星巴克没有移动电源租售了么?
前几年王者荣耀很火,当时我和朋友都打算投资一家手游吧,于是就跑去了广州的一家叫八爪鱼的手游吧体验了一下。em…. 其实他们的收入途径就是卖饮料,而且饮料也没有比市面上的出色。再算一下翻台率,特别是玩游戏的朋友都知道,一开王者荣耀至少要2-3个小时,那期间可能我就只点一杯东西喝,这翻台率肯定是差的不行,这样做肯定是没钱挣的。(不知道那家店还在不在),后面考虑再三就没有去投资了。对我来说,做这个手游吧除非就是卖卖情怀,不然这种亏钱的事情应该很少人会去做。
如果真的为了卖饮料而挣钱,为什么不直接去卖饮料呢?对吧!这年头,直接卖饮料的店都不一定能活下来,更别说这种需要大面积店铺的 “水果茶店” 了。
PS:我虽然没有投资手游吧,但是我朋友最终为了情怀还是投了,他花了50多万搞了一个手游吧然后很快就凉凉了,他弟弟和朋友也花了200多万在东莞弄了一个电竞的网吧,装修的很漂亮,但是不到一年时间也凉凉了。
现在你知道了吧? 商业中讲情怀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第二点,成本是否会随着客户增加而增加
这个坑我是最深有体会的了,那就是早期做代运营业务。现在让我去想一想代运营的事情我都想吐,真的!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可能刚开始做代运营的朋友,会发现钱来得很快,一年流通的现金上百万很正常,但是到了年底,如果不精打细算可能你连双薪都发不出来,嗯,真的是这样,我已经经历过这样的绝望。
我之前认识一位朋友,他们就是做代运营的,拿了融资。在去清迈的时候我有和他说过不要步子迈得太大,代运营的商业模式本来就不是能做大的模式。后来他们一下子扩大了几十号人,但其实我知道,我那朋友现在肯定压力很大而且很累。因为这种项目就是收到的订单越多,需要投入的成本也越多。
这也是我比较早脱离苦海的原因。代运营,能和熟悉的老客户做几单稳定的,每年收个几十万被动收入其实就很香了。我现在就是这样,每年维护那几个老客户的排名,加起来的被动收入也有60多万,也不接新客户,精力有限。就这样的模式其实已经很舒服了。
所以,当你正在创业一定要思考就是你的成本会不会随着收入明显增加,如果是等比例的增加,说明这个模式做不大,如果是毛利润多了12万,你的人力成本只多了1万,那么你就可以考虑投入,对于我来说如果达不到12倍的投资回报率(最低的要求)我就不会继续追加投资,因为你投入的人力其实是有风险的。因为这个是固定成本,一旦订单量没有达到预期,那人力就是每个月都是亏损,所以创业公司在投入人力部分一定要谨慎。
最好的商业模式就是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但是收益却可以持续增加的。这点,老外做的真的足够优秀,并不是崇洋媚外。他们经常会开发一些产品,然后按月收费,产品研发好了剩下的就是业务去开拓市场,他们很多都是直接自己做视频营销或者找兼职来推广,这样他们就没有太多的固定成本,项目做起来之后只要维护好产品的稳定性即可。
第三点,你的市场需求量以及用户的消费习惯
你的市场需求量其实是决定了你的产品的定价。比如我之前做的拓谷思学院,定价非常低,当时就是想着能够像樊登读书会那样能够有大量的用户来购买,然后每年都能有续费率。
哼哼,toooooo young…
樊登读书会的受众是大众都能学习的内容,而我们学院只是针对外贸、跨境电商领域的数字营销人,受众人群明显少了很多,再加上国内对于数字营销的普及度不高,所以能成为客户的受众人群更是凤毛麟角。所以,这项目后续就明显变得鸡肋。
再者,在国内大家其实是没有太多续费的习惯的。一般课程看完了都不会考虑继续续费,除非内容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里又挨了一刀,这就变成了你花大量时间做出来的产品并不是时间复利的产品。这种前车之鉴的案例,大家都是可以拿来多思考下,不要想到一个商业模式就自high,认真考虑后再去做,这样会少走很多弯路。
之前我还遇到过朋友在没有做足市场调研的情况下就花大精力和价钱去研发产品,然后想着产品推出去之后会大卖,但是他万万没想到老外根本不需要这样的产品。自己连google trend的搜索指数都没查过就贸贸然投资了大几十万去开发新品,真的也是钱多闹的慌…
总结:
其实创业这么久,钱虽然整得不多,但是意识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创业过程中,你会发现很多你原以为好的行业其实往往是不挣钱的。比如女生都想开奶茶店,花店等等,但这些恰恰是倒闭最多的行业。
多了解商业,然后再通过数字营销去打开海外市场,是我现在公众号的定位。
PS:内容和见解都是基于Daniel在创业这些年来的收获,不保证观点百分百正确,作为抛砖引玉的文章,让大家深度思考下自己所处的商业环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