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手机信息恐怖的电影(手机上最恐怖的电影)
Sir说好要写的。
上线前,传说中的“年度恐怖片”。
据说媲美温子仁《招魂》。
上线后,又陷入两级评价:
一星,说看不懂;
五星,说大受震撼。
还得Sir来说几句公道话:
《夜间小屋》
The Night House
先亮评分:豆瓣6.4。
恐怖片里算中规中矩,绝非大众一致推崇的“佳作”。
的确,《夜间小屋》不算硬核刺激类。
主角一女。
所有的场景与故事,都围绕着她时梦时醒的视角展开。
论吓人程度,它属于任何胆小鬼都可以放心在陪同下观看(当然只是Sir个人意见)。
毕竟。
严格来说,《夜间小屋》并不是一间传统的“吓人小屋”。
它要建造的——是一座大型沉浸式惊悚主题城堡。
当中。
划分不同区域,不同议题,毫无保留地对观众开放,各取所需。
想玩吗?
来。
胆大的,请睁大眼睛。
01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亲密关系”主题乐园。
主角是一对幸福稳定的夫妻。
妻子贝丝,温柔知性,大学老师一名;
丈夫爱手工,就亲自为妻子建了一套滨水湖景大别墅。
意外来得不明不白——丈夫自杀。
没有先兆、没有缘由、没有预警。
划着小船到湖中央,给了自己一枪。
唯一线索,是留给贝丝的三句话:
你是对的,那里什么都没有
没有东西在追你
你现在安全了
△ 字幕来源@守望电影,下同
哪里?
什么东西?
危险又从哪来?
失去爱人,是痛。
无缘无故地失去爱人,则是痛和瘾齐齐发作。
贝丝发了疯般,捕捉任何一丝可能是丈夫留下的线索。
似乎还真有。
就在丈夫为她打造的小屋,各个角落:
倒映着神秘人影的玻璃门;
藏着人脸轮廓的家具;
智能开启录音功能的音响……
丈夫,真的有话未说?
一天,女主手机响起:
“下来”。
打开短信,发件人不就是老公?
贝丝没想那么多,奔着不一定存在的真相,乖乖下楼。
然后。
诡异的画面让贝丝目瞪口呆:
丈夫没死,裸身站在湖中心。
在场的女人也不止她一个,她们穿着睡衣内裤,头也不回地跑过她身边,跨过栏杆,一跃而下。
一个,又一个……
惊骇中,贝丝猛然惊醒。
噢,是梦啊?
不完全是
贝丝在丈夫遗物中翻找蛛丝马迹,果然,翻到了“别的女人”。
还不止一个。
年轻貌美,素未谋面。
而且,都有着与贝丝极为相似的外貌。
△ 贝丝乍一看还以为是自己
除了人,还有房子。
格局一模一样的房子,建到一半。
就在贝丝家的湖对面。
出轨就算了。
还要“沉浸式偷腥”?!
14年婚姻,贝丝眼前出现一个完全陌生的丈夫。
如今再回想丈夫的留言。
似乎可以完成填空:
(婚姻)里什么都没有。
(多疑)不会再追你。
(埋葬了最亲密的人),你便安全了。
但,这就是答案吗?
02
接着,来到“死亡体验”主题乐园。
时间线拉回N年前。
贝丝十几岁时,她曾因意外濒临死亡。
心脏,整整停跳了四分钟。
关于死亡,人们总是有无数的猜测与幻想。
其中一个非常著名的论点,便是“隧道尽头的光”。
关于死亡,最为广泛的一种说法是濒死者能看到一条代表通往天堂的隧道以及隧道尽头的亮光。
BBC Future
丈夫也曾问过这样的问题。
宝贝,你临死前看到了啥?
贝丝满眼遗憾,淡淡地说:
啥也没有
(nothing)
真的什么都没有?
贝丝是这么以为的。
但丈夫眼中,甚至我们眼中,却不是这样的。
她告诉过丈夫:
意外后的人生,自己一直饱受抑郁症与自杀冲动的困扰。
虽然仅淡淡一句话。
但想象一下:
天天受折磨却不愿在外人面前承认的贝丝,与天天跟贝丝生活在一起的丈夫,到底谁更折磨?
先不必回答。
体验开始:
还记得吗,丈夫死后贝丝开始梦游。
不是简单的梦游。
是“传染性梦游”。
-欧文曾经梦游
在他建好房子的一两年后就开始了
-现在你也这样了吗
-是的
传染的不仅是梦游,更是挥之不去的梦魇。
一切诡异的源头,贝丝都归结是丈夫的鬼魂在作祟。
三番五次的怪事之后,终于崩溃。
不是因为怕。
而是因为,思之如狂。
前一天还在愤恨丈夫花心,这一刻就光速打脸。
哭泣中,思念中,真的有东西……
缓。缓。走。近。
以下是女主演丽贝卡·豪尔全片最精彩的表演之一。
触摸、拥抱、爱抚。
无论是触感还是形体。
亦或是那缓缓抚摸过贝丝脊背的力度,衣服褶皱被抚平的真切。
一切细节都在告诉观众:
面前的空气,的确有个“人”。
正当你以为这是两口子人鬼情未了的桥段时。
反转来了:
-欧文?
-不。
我不是欧文。
那他是谁?
文字游戏,又有了新的可能:
(死亡)里什么都没有。
(虚无)不会再追你。
(我替你走到虚无的尽头),你便安全了。
但。
这真的,就是答案?
03
Sir不继续剧透了。
只能说这部片子要是不看到最后一秒,绝对猜不到结局。
给一个小小的温馨提示:
仔细看海报。
标题与女主,有什么特别之处?
镜像与剪影。
前者代表自我的映射,后者代表自我的缺失。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观众的评价两极:
看不懂或极致的赞美。
两者区别在于,“你”的代入程度。
《夜间小屋》与传统的恐怖片大相径庭,全片就像是一股不时涌动的,静默的,粘稠的暗流。
它并非含糊的表达。
好像什么都说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不对。
它什么都说了,只是并不帮你提供确切的答案。
拆开细节,你能看到许多高光。
比如,对意象的运用。
那个重复出现的诡异雕塑:
事实上它真实存在。
发掘于古埃及时期的安蒂诺波利斯,据说它有极为强烈的诅咒灵力。
隐喻对人性和欲望的禁锢。
——这不正是贝丝与丈夫的状态。
还有梦境中不断奔跑的人,静置于湖中央的船,天空中升起的血月……
仔细回味,它们都明确地点出过电影的表达。
还有,恐怖氛围的营造。
就说电影里不断出现的镜像:
梦中的贝丝与真实的贝丝;
贝丝与外貌像贝丝的年轻女孩们;
湖这边的房子与湖那边的房子;
家具与家具拼成的“两可图”……
镜子不断折射,营造空间内的空灵与冷冽。
毫无疑问。
《夜间小屋》并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爆米花或影史留名的恐怖佳作。
但它试图为真挚的影迷建立一座足够立体的乐园。
恐怖影迷,能在当中找到无数嘴角上扬的瞬间:
《夜间小屋》对我俩来说就像是个各种花样和创意的调色盘
其中包括很多我俩从其他电影中借鉴的元素
我们一直在想
到底有没有什么门道能让我们将这些最爱的电影碎片融到一块去?
《夜间小屋》编剧本·柯林斯与卢克·皮厄特罗斯基
享受表演的影迷,能在当中看到丰富的角色演绎:
我才不演以前那种遇到鬼就只会尖叫的傻*女主角。
《夜间小屋》女主丽贝卡·豪尔
而对于习惯传统恐怖片的影迷,它又向你发起一次挑战。
不要把它当成贝丝的故事。
不要把它当成贝丝丈夫的故事。
把它当做“你”的故事。
恐惧,就藏在那三句留言里。
一旦代入。
这便是一条足以让你笔尖颤抖的填空题:
( )里什么都没有。
( )不会再追你。
( ),你便安全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穿Prada的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