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加工这些产品最挣钱「珍藏」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己所在的地方有什么条件,就依靠什么条件生活。话是这么说,但具体要怎么吃却充满了学问。
比如川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地形以山地为主,即使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排水也好,十分利于竹子生长。特别是在川南农村,几乎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长有竹子。
当地的人便利用起丰富的竹子资源,编制起筲箕、背篼等环保且经久耐用的手工艺品,川南地区也发展出了独特的竹编文化。看似简单的竹编筲箕,要涉及砍、锯、切、剖、拉、撬、编、织、削、磨等十多道工序。
早些年,川南地区的农民大都会这门手艺,编来家用,或者赶场的时候卖给镇上的人。但随着农村的人越来越少,加上竹编本身质量上佳,更换的频率低,导致竹编的销量越来越惨淡。赶场一天,卖不出两三个都是常有的事。
由于竹编手艺没法挣钱,川南地区的年轻人基本都不愿意学,竹编手艺现在已经到了失传的境地。
但竹编手艺真的不挣钱吗?实则不然,只是传统的销售方式被距离所限制,售卖渠道难以打开而已。如果能改变竹编的流通方式,突破地理限制,让其面向全国消费者,那结果肯定会不一样。
四川自贡有个叫龚勋的年轻人就是个例子。他在2018年从西安辞职回乡,和同学一起合伙创业,通过电商平台把川南的特色手工竹编卖到全国各地。
龚勋负责运营店铺,其余合伙人则走村串户收购竹编,周边的手艺人编多少,他们就收多少。一对70多岁的老夫妇分工协作,有时一个月能编100多个,收入三四千元。还有个专门编背篼的老大爷,几个月编了300多个,赚四五千元。
去年9月的时候,龚勋又发现新电商平台拼多多的发展后劲更足,便把主要精力放在拼多多上面,短短三个月时间,他就把销量做到10万+,日单量直接从300单翻10倍到3000单。
生意做大后,他们还把货源地从自贡延展到内江、宜宾等地,带动100多位老手艺人重拾旧日技艺。原本只在川南地区流通的竹编,也被他们通过拼多多卖到了全国各地,用途也多样化起来,淘米洗菜、装水果,甚至有银行买去装现金。
竹子还是那些竹子,手艺人也是同一批,只是换了个售卖方式,传统竹编的销售结果便完全不一样了。所以说,方法很重要,不管是搞加工提升附加值,还是转变流通方式,只要能合理利用起资源便是条宽广的致富路。
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商入乡让农村的机遇更好挖掘,致富的方法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