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黑客 > 正文内容

道教养生术,道教语口头禅,道教口语道教语口头禅_道教养生的书?9?3

访客3年前 (2022-01-02)网络黑客521

道教养生的书
素女经
请问,道教中“七宝”是什么?和养生有关系吗?请举例详细解释和说明。
《会元》称“”、“四御”为“七宝”,认为三清是宇宙的创造者御是统率天地万神者。此外,四御还协助玉皇执掌天道。

三清,道教用语。指神仙所居的玉清、上清、太清三个最高仙境。也指居于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其中所谓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区别,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是所统天界的划分,而天尊的意思则是说,极道之尊,至尊至极,故名天尊。

四御为道教天界尊神中辅佐“三清”的四位尊神,所以又称“四辅”。他们的全称是: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另外,七宝还有一种说法,《太上老君内日用妙经》:人身之精、血、炁、髓、脑、肾、心“是七宝,归身不散,炼就大药。”《道枢。血脉篇》:“身有七宝,亦知之乎?或曰何也?曰津也,水也,唾也,血也,神也。气也,精也。”《修真十书·杂著捷径》卷二一《西岳窦先生修真指南》:“七宝者:神、气、脉、精、血、唾、水也。”
道教养生修炼的方法是什么?

据元代李道纯的统计,当时流传的养生修炼方法有三千余种,而道书上记载的只有二百种,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十大类。

1、导引按摩类

这一类功法是以健身强体为目的的动功,包括导引术、按摩术、点穴术、叩齿法、鼓漱咽津法、鸣天鼓、干梳头、干洗脸、揉耳运目、仙鹤点水、擦脚心、兜外肾、自发动、周身拍打等等。多以动摇肢体为门径,与服气、存思配合,组成系列功法。

马王堆导引术(资料图图源网络)

2、吐纳行气类

这类功法是以调炼呼吸为门径,达到精满、气足、神旺的延年益寿效果,并能发放内气利他济人。这类方法包括采气、食气、闭气、炼气、布气(发气)、胎息、调息、六字诀等。大体可归为服食外气、吞咽元气、存思服气、调动内气等四种。

3、意念修炼类

我国道教气功,除“内丹”堪为不二法门,“行气”久称一树奇葩,其他如守一术、虚静术、存神、内观、定观、冥想、守中、默念、坐忘、守窍、存思术等等,方法尚多;而这些方法归结到一点,不外以意念修炼为主,所以,可一言以蔽之为“意念修炼”,并从而与“内丹周天”、“吐纳行气”鼎足而三。

教气功:十二段锦(资料图图源网络)

道教三大类功法足以概括我国气功中的一切静功,其中“行气”以呼吸修炼为主,“意念修炼法”以意念修炼为主;然而两者却又不是河水不犯井水,泾渭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行气”功法常须借助意念活动进行配合,而“意念修炼法”也少不了呼吸的参与,只不过是各有专攻,侧重不同罢了。而“内丹”之术则综合“呼吸”、“意念”,嫁接孕育,另展奇姿,从而成为我国气功中的千古绝招。

4、内丹周天类

这是指以自身先天精气神为“药物”,而在体内炼“丹”的系统修炼方法。在道教修炼诸法中,内丹的理论最称精湛,方法最为周密成熟,堪称道教气功的代表、精髓。内丹的流派分为南宗、北宗、中派、西派、东派、三丰派、青城派;修炼的方法有十多种,但皆以性命二字为纲宗。就修炼的顺序来说,有修性自然了命的顿法,亦有先修性后修命及先修命后修性的渐法。

修性自然了命的顿法,亦称“上品丹法”、“最上一乘”,是炼神之道与禅宗之禅的融合,入手即迳直炼神还虚,绝情忘念,明心见性。

内经图(资料图图源网络)

先修性后修命,为全真道北宗所倡。此法从除情去欲、收心止念、明心见性入手,至念住心息,再依次了彻命功。这种丹法的修习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百日筑基,炼精化气,亦称为小周天;第二阶段为十月养胎,炼气化神,亦称为大周天;第三阶段为三年哺乳,练神还虚;第四阶段为九年面壁,练虚合道。

先修命后修性,为南宗所倡。其法从钟吕派内丹的传统方法入手,守窍调息,循序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炼神还虚,至炼神阶段,参究禅宗性理,以“打破虚空为了当”。

从修炼方式讲,内丹又分为清修、双修二派。清修派主张阴阳具足自身,只可自己清修,这是内丹的主流。双修派认为阴阳分具于异性之身,主张男女合修,取药于“同类彼法”。这类方法实属秦汉以来房中术的进一步发展。道教还认为,男女生理不同,故炼丹的方法应有所区别。宋元以来,出现了不少“女丹”的修炼方法,一般都从意守膻中“炼体”入手。

5、辟谷断食类

辟谷亦称“却谷”、“休粮”、“绝粒”、“断谷”等,即在一段时间内,乃至长期不食蔬谷和烟火食。我国辟谷起源很早,并不是有了道教以后才有辟谷的。道教兴起后,接过辟谷之法,不仅把辟谷实践推向纵深,而且还予理论上赋予一种神秘色彩。辟谷大略可分为辟谷后服气、辟谷后饮水、辟谷后服食药物三种,其中辟谷服药法有百种之多。这三种辟谷法,一般都与服气等类静功配合。

6、滋补服食类

这类养生修炼方法又称为“服饵”、“服食”。所服之物大体可分为草本金石类药物。道教宣扬服食用金石等炼成的丹药可长生成仙,已被实践证明属谬误之谈。但所服草木之类药物,多有滋补作用,服食得当,当非无益。比如适量的服食大枣、灵芝、胡麻、五加皮、茯苓、枸杞、松脂、五味子、人参、干地黄等对人均有滋补作用。

道士炼丹(资料图图源网络)

7、房中养生类

此法因议论不一,在此不再论述,望见谅。

8、起居摄生类

道家养生修炼之术,除内丹、行气、存思、服饵、房中、导引等法之外,还包括心身两方面的养生之道,涉及行止坐卧、生活起居、饮食、语言、情绪等方面的杂修之法,这就是起居摄生类修炼法,可谓博大精深,网罗无遗。它包括四时调养法、情绪调摄法、饮食调养法、起居调养法等。

9、香汤沐浴类

在多种多样、异彩纷呈的道教修炼方法中,还有一类不被外界注意,但在养生修炼中确有一定特殊作用的养生修炼法,这就是香汤沐浴。所谓“香汤”,就是调进各种芬芳药料的温热洗澡水。香汤沐浴的作用不仅在于洗净身体,涤尽垢腻,并且还在于借助洗涤身垢的启发影响,反过来对洁净内心起到一定的作用。人的神气自然清朗,有利于养生修炼。道教作道法之前,皆当香汤沐浴,自有一定的道理。

香汤沐浴(资料图图源网络)

沐浴的香汤常用五种香汤。所谓“五香”,就是白芷、桃皮、柏叶、零陵、青木香五种香药或香料的总称。其中白芷含有多量挥发油,味芳香,据道教密传,有避邪和去三尸的作用。桃皮是桃树去掉栓皮后的树皮,因其皮含柚皮素、香橙素等,所以气味芳香,具有较强的健脑醒脑作用,且可以杀诸疮虫,止息痧气。柏叶,则具有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去湿痹、止饥的作用。零陵香,对心腹恶气、齿痛、鼻塞皆有较好的疗效。青木香,有升降、利吐的作用。还能清醒毛孔,促进皮下毛细管的血液循环,使沐浴者遍体舒适。香汤要按照一定的配量和火候以及特殊的水、澡豆、蜜汤等加制而成。调汤之人,功德无量。

10、指印符咒类

道教和佛教密宗一样,也有手印、咒语。道教的手印“诀”、“手诀”,手指做成诀的姿势叫“掐诀”。诀的种类有数十种,其作用与佛教的手印相同,但手指配合之法则相异。道教的咒语,称为“祝”或“咒”。

道家手诀(资料图图源网络)

大约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韵文,第二种是无韵的短语,第三种取自佛教咒语。道教在修炼时,多用咒语,尤其是存思、存服外气一类,在开始做功及做功结束时,都要掐诀念咒。内丹修炼中亦往往用咒语。念咒时不但要掐诀,而且要存思。存思、念咒、掐诀同时配合,有如佛教的三密相应。道教的符篆派,在修炼时,还常书符。符的种类很多,各有其用场,虽召神制鬼自属无稽,但符?的实际运用,都与气功修炼密切相关。


道教养生之道这本书可以学习吗?
修道者,修自身也。
身明,心静清,自可达道。

推荐《道德经》、《清静经》、经》
现世,避世修道、潜修是很难的了。只有一边于凡尘修身修心修神,一边完善自己,这也是所谓的入世修道

我也修道,无事可相互印证下,呵呵
道教养生思想有?
养生思想是道教教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的最高信仰是道,而作为的最高境界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1,由此成为仙人或真人。仙或真人的观念是从古老的方仙道中继承的思想。它的特点在于,希望通过一定的修炼,人的精神和形体都得到改造,微妙灵通,超越现实世界的束缚,甚至在天地毁灭的大劫到来时,仍能保持生命的存在。成仙就是与道合一,因此它是所信仰的道与现实的人之间的连结点。成仙的理想是道教教义思想的核心之一,而养生,就是成仙理论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成仙在于追求形神俱妙,即形神永久的结合。尽管对其结合方式,即形神俱妙的具体内涵,历代道教徒的理解有所变化,这也是道教与其他宗教,如佛教的一个根本区别。南朝的道教理论家陶弘景曾简明地阐述过道教与佛教的重大区别,在他看来,仙家与释家,两家的性质(体相)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形神关系的不同的理解和追求上。“凡质象所结,不过形神。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其非离非合,佛法所摄,亦离亦合,仙道所依。今问何以能致此?仙是铸炼之事极,感变之理通也。……假令为仙者,以药石炼其形,以精灵莹其神,以和气濯其质,以善德解其缠,众法共通,无障无碍,欲合则乘云驾龙,欲离则尸解化质,不离不合,则或存或亡。于是各随其业,修道讲学,渐阶无穷,教功令满,亦毕竟寂灭矣。”

2他说的形神相合,或离合自如,是仙家的根本特点,与佛教不求形神相合大有不同。所以著名学者汤用彤先生认为:“从宗教理论上阐明佛道两教之不同,陶弘景此作似甚为重要。”

3因此,仙学理论是道教教义和基本面貌与其他宗教相区别的标志。从这一角度看,包含在仙学理论中的养生思想,是道教特质的表现。

道教以长生成仙为终极追求。长期以来,道教徒们无时无刻不在寻求通向长生成仙的道路和途径,道教文献中的大量的养生著作和道教养生方术,便是他们努力研究和不断实践的结果。这充分表现了道教热爱生命、渴望永生的热忱和探索精神。

所谓道教养生观,就是道教对人的生命、人与自然、精神与自然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的基本认识和态度,也就是道教养生思想的基础。事实上,道教养生思想又是道教思想和哲学的主体和特色。

重人贵生——道教养生思想的出发点

“重人贵生”既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命题,也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基础和出发点。道教既然以长生成仙为终极追求,那就必然要对人的生命价值作出判断,回答现实生命的意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早期道教继承了先秦以来的“重人贵生”的传统思想,并以此作为要旨之一。道教是世界上最重视现世生命存在的宗教。在道教徒看来,人的生命是最为可贵的,因此人生最为重要的任务和最大的目标,是要努力养护和发展自己的生命。道教教义的核心是道,所谓得道,就是人们经过修炼获得的长生不死之道。得道之人可以返本还原,和大自然之道同一体性,永恒不变。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说:“天地之性,万二千物,人命最重”。所以,人们应当热爱自己的生命。“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汲汲若渴,乃后可也。”4基于这样的认识,炼养躯体、健康长寿自然就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葛洪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好物者也;是以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5因为道教将长生作为信仰的核心,所以道教将身体的养护与延续置于一个极高的价值尺度之上。唐代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在《坐忘论》中说:“夫人之所贵者,生也,生之所贵者,道也。故养生者慎勿失道;为道者慎勿失生,使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二者不相离,然后乃长生。言长久也,得道之质也。”6人们只要得道,就可以“形体得之永固”,成为长生不死的神仙。在道教养生家看来,要想做到长生不死,肉体成仙,首先应当从爱护、保养自己的身体和生命着手,注意自身的锻炼和养护。因此,早期道教养生家提出了重命养身、乐生恶死的主张。
对于如何获得长寿,《太平经》提出了“自爱自养”的主张,所谓“得长寿者,本当保知自爱自好自亲,以此自养,乃可无凶害也”。7这就是说,只有通过自我养护和锻炼,才能求得生命的长存。道教基本教义认为:生活在世界上是一件乐事,死亡才是痛苦的,因而鼓励人们至少要争取尽其天年,最好能长生不死。这是道教有别于其他宗教的特有的积极的养生观。《太平经》说:“人命近在汝身,何为叩心仰呼天乎?有身不自清,当清谁乎?有身不自爱,当念谁乎?有身不自责,当责谁乎?复思此言,无怨鬼神。”东晋道士葛洪说:“夫陶冶造化,莫灵于人,故达其浅者,则能役用万物;得其深者,则能长生久视。知上药之延年,故服其药以求仙。知龟鹤之遗寿,故效其道(导)引以增年。”8概括起来,道教的上述观点和主张,反映了这样一个主题,即要以人的主动精神去探索和实现人类的健康长寿,并通过各种实践方法,取得人类把握自身生命的途径。因此,重人贵生的养生观,乃是道教养生学的重要特征之一。

元气论——道教养生观的基础

道教养生的基础是元气论。元气论是中国古代哲学、医学、养生学以及其他自然科学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道教在养生思想上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元气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古代养生学的气功、服食、房中等实践方法和理论体系。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认为,气分为天气、地气与中和之气,三气“交而为合”,“相亲相爱”,以养芸芸万物众生。人是天地中和之气的产物,人欲长生不老,就应修其根本,以养气炼气为主要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然天地之道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守气而不绝也。故天专以气为吉凶也,万物象之,无气则终死也。子欲不终穷,宜与气为玄牝,象天为之,安得死也。”9从魏晋到隋唐,道教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元气学说,这个学说将宇宙生成论、人体生命生成论、养生论通过元气论统一起来,其目的是论证“道在养生”的宗旨以及“养生以养气炼气为主”的理论。元气是人的生命之源,生命之基,生命之本。养生以炼养元气为根本,因此,道教养生无论是导引行气、服食药饵、房中补导还是日常卫生,其目的无不在于炼气养气,使人体元气充实,精神旺健,最终达到健康长寿,长生不死。由此可以看出,道教养生学之所以在世界同类文化中独具持色,并在基本思想、理论、方法上自成体系,其根源在于它是以元气论为基础的。不研究和了解元气论,就不可能真正认识和实践道教养生文化和方法技术。更为重要的是,炼气养气是长寿健康的第一步,也是修炼成仙的前提。

天人合一——养生中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模型

道教养生思想的又一显著特点是,将人的养生实践活动置于一个宏观的环境中去考察和认识。人天观是道教养生思想的又一重要观点,它以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天人合一”理论为核心,反映了道士们在养生实践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这种认识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直接影响了道教养生理论与实践模式的形成发展。

道教养生思想中的人天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认为人体的内环境系统与外界的自然环境系统是一致的,二者有着共同的生成、变化和兴衰规律。这是继承了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天人合一理论。《黄帝内经》中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又说:“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10《太平经》指出:“人者,乃象天地,四时、五行、六和、八方相随,而壹兴壹哀,无有解己也。故当豫备之,救吉凶之源,安不忘危,存不忘亡,理不忘乱,可长久矣。”
道教养生非常注重按照季节和时辰进行修炼,服食养生和房中养生也很讲究季节和时间;而日常摄养卫生更是如此。这些养生方法的理论根源,都来自于道教的人天观。

第二,人体与宇宙的结构是相同的。不仅人的身体器官构造与宇宙结构相应,而且通过阴阳五行八卦等符号体系,将天人结构巧妙地组合在一个同构体系中。宇宙是一个放大的人体,人体则是一个缩小了的宇宙。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首先利用阴阳五行八卦理论阐发这一观点。他以黄老学说为指导,以《周易》卦爻为理论框架结构,以内外丹合修为方法,求“含精养神,通德三元,精液腠理,筋骨致坚,众邪辟除,正气常存,累积长久,变形而仙”11的养生效果。魏伯阳发挥《周易》天人合一的宇宙图式,结合黄老清静思想和自身内、外丹修炼的体验,建立了一个纳天道变化和人体养生、外丹炼制与内丹炼养为一体的养生修炼理论实践体系。其目的和作用在于把握人体与天道自然的共同变化规律,法天地日月变化、阴阳消长来从事养生修炼,使人体精气在“抱元守一”的意念作用下上下运行,从而促进人的生命系统的改善和发展。《周易参同契》开创的这一内炼思想,对道教养生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模式具有极为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唐末五代及宋元之际曾风行于世。宋代道教养生家俞琰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遂借天符之进退,阴阳之屈伸,设为火候也,法象示人。盖天地俨如一鼎器,日月乃药物也。日月行乎天地间,往来出没,即火候也。人能即此,反求诸身,自可默会火候进退之妙矣。”(《周易参同契发挥》)12

修炼方术——养生的技术体系和下手思路

前面我们指出了道教养生思想的前提、基础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思维模式。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套旨在使人健康长寿的养生方术。这是一个实际操作的技术体系,它代表和反映了道士们对养生的基本认识和态度,并成功地将其转化为养生实践。

道教养生观的特点是积极进取的,《西升经》中说:“我命在我,不属天地”13这种精神贯穿于道教养生发展的全过程。其内在实质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生自我的生命得到极大的延续和发展,从而获得生命的超越和自由。这种思想使道教养生不断获得生命之源和动力,促使其不断发展。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引《大有经》说:“夫形生愚智,天也。强弱寿天,人也。天道自然,人道自己。始而胎气充实,生而乳食有余,长而滋味不足,壮而声色有节者,强而寿。始而胎气虚耗,生而乳食不足,长而滋味有余,壮而声色自放者,弱而夭。生长全足,加之导养,年未可量。”14阐明了道教“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含义和道教养生观的真谛。由此出发,历代道教徒对于养生方术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和理论。

在养生手段和原则方面,道教又形成了不少修炼观点。大致说来可划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清静养生的思路。道教的修生理论是清心寡欲、清静无为,其具体方法便是“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养生之都契也。”15认为这十二“少”,是养生的基本法则,并以此反对“十二多”。“十二多”是指多思、多念、多欲、多事、多语、多笑、多愁、多乐、多喜、多怒、多好、多恶。16道士们认为:多思索则精神受到危害;多杂念则神志散逸;多嗜欲则神志昏蔽;多事累则形体疲劳;多说话则气短神累;多嘻笑则五脏损伤;多忧愁则内心恐惧;多快乐则意气骄溢;多喜则善忘错记头脑昏乱,多发怒则血脉喷张不定;多爱好则迷恋于中不可控制;多厌恶则内心慌悴没有欢乐。如果这十二多不除,势必伤生、丧身。行十二少,去十二多,修炼时间长了,达到无少无多,随心所欲的地步,那就接近于得道的境界了。
第二,运动养生的思路。《金丹心法·劳筋骨》中说:“天体运转,日月星辰皆流转,盖阳精主动,动而有常,唯行健自强,所以永贞而不息。”17道教养生学既强调运动养生,又主张运动要适度。葛洪《抱朴子内篇·极言》说:“养生之方,唾不及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久视,坐不至久,卧不及疲。……不欲甚劳甚逸,不欲起晚,不欲汗流,不欲多睡,不欲奔车走马,不欲极目远望。”18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教诫篇》称:“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视、久听……能中和者,必久寿也。”19又说:“夫流水不腐,户抠不朽者,以其劳动数故也。”20孙思邈说得更明白:“养生之道,无作搏戏强用气力,无举重,无疾行。”“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21这一运动养生的观点,极大地促进了道教各种导引术和内炼方法的发展,至今仍具有养生健身价值。“生命在于运动”就是其实质的集中体现。

第三,性命双修的思路。宋代张伯端开创的南宗重命,主张先命后性,即从命功下手,以性功为圆满。而北宗即全真道,主张先性后命,即从性功下手,然后及于命功。但两家区别仅限于修炼方法的次第,并不偏于一功。其实质都是主张在养生实践中,将有形的形体器官和精神意识合而为一,将其视为在养生实践中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修炼对象。全真道的开创者王重阳在《五篇灵文》中指出:“命无性不灵,性无命不立。”22这种性命双修的思想对道教养生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将道教养生推向了一个层次更高的、更完整的方法体系,即既注重“命功”的身体保健修炼,又注重“性功”的精神意识和思想道德的修炼;元代道士李道纯在《性命论》中指出:“性者先天至神,一灵之谓也。命者先天至精,一气之谓也。性之造化系乎心,命之造化系乎身。”23他认为:“高上之士性命兼达,先持戒定慧而虚其心,后炼精气神而保其身。身安泰则命基永固,心虚澄则性本圆明。性圆明则无来无去,命永固则无生无死,至于混成圆顿,直入无为,性命双全,形神俱妙也。”24

第四,众术合修的思路。葛洪提出“藉众术之共成长生”的观点,认为“凡养生者,欲令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偏修一事,不足必赖也。”25他反对并抨击那些“知玄素之术者,则曰唯房中之术可以度世矣;明吐纳之道者,则曰唯导引可以难老矣;知草木之方者,则曰唯药饵可以无穷矣”26的养生偏见,提出了众术合修,取长补短的科学养生主张。他说:“养生尽理者,既将服神药,又行气不懈,朝夕导引,以宣动荣卫,使无辍阂。加之以房中之术,节量饮食,不犯风湿,不患所不能,如此可以无病。”27葛洪众术合修的理论,是他对道教养生学的一大贡献,并对后世道教养生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陶弘景继承了葛洪的传统,在《养性延命录》中辑录了自上古以来的养生理论和养生术,对行气、导引、炼丹都有所研究。这种兼收并蓄的传统一直被后代卓有成就的养生家们所继承,从唐初孙思邈的《千金方》(包括《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以至明清的养生著作中都广收行气、导引、服食等养生术。

从上面提到的各种思路看,每一种思路都可以引导出不同的方法,同时所有的思路又都指向对人的形体和精神的共同的改良。由此,道教的养生思想不仅是一个智慧的宝库,也是一个具体方法的无穷资源。

注:

1《道藏》第11册334页。

2《答朝士访仙佛两教体相书》。

3《汤用彤学术认论集》,中华书局,1985年,第142页。

4《太平经·乐得天心法》。

5《抱朴子内篇·勤求》。

6《道藏》第22册第2页。

7《太平经·经文部数所应诀》。

8《抱朴子内篇·对俗》。

9《太平经·包天裹地守气不绝诀》。

10《素问·宝命全形论》。

11《道藏》第20册91页。

12《道藏》第20册199页。

13《道藏》第14册594页。

14《养性延命录·并序》,《道藏》第18册474页。

15《养性延命录》引《小有经》,《道藏》第18册476页。

16《养性延命录》引《小有经》,《道藏》第18册476页。

17《藏外道书》第25册444页。

18《道藏》第28册221页。

19《道藏》第18册477页。

20《道藏》第18册478页。

21《干金翼方·养老大例第三》。

22《五篇灵文·序》。

23《中和集》卷四《道藏》第4册503页。

24《中和集》卷四《道藏》第4册503页。

25《抱朴子内篇·微旨》,《道藏》第28册第193页。

26《抱朴子内篇·微旨》,《道藏》第28册第193页。

27《抱朴子内篇·微旨》,《道藏》第28册第193页。
道教养生?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是中华民族原始宗教的延续。道教的最高理想:“长生不死,常欲”,其内涵把长寿、最佳养生之道作为自己的道义。
道教的最高境界:“形与神俱,飞升成仙”。其含义把精神修养,形体锻炼,形神合一视为与养生观密不可分。
道教把人体视为“小宇宙”,把自然界视为“大宇宙”,大与小运转要协谐,要顺乎自然造化之道,不可违拗。只有如此,才能达到尽享天年的人伦之乐。
道家养生方式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最上乘者是先秦时代老子倡导的清静无为,中乘者为秦汉方士的神仙服食,最下乘者是东汉末期的张道陵等。明、清以来,道家的养生学发展到了相当完善的地步,在精神、呼吸、形体、食物等修炼方面形成了整套方法,其中许多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作为道教的精华传习至今。
道家特别强调精神方面的修炼,把“清静无为”、“离境坐忘”作为养神的核心。道家认为,自然界博大无边,欲望又无有止境,要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物质名利,势必会劳神伤身,损害健康。要做到“不以名害身,不以位易志”,就必须“去物欲,简尘事”。
道家所提倡的这种心理上、精神上的“清静无为”,虽是不现实的,但对生活在快节奏、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中的人们,如若在紧张喧闹的现代生活中,有那么片刻的时间,使整个身心回归到自然状态,进入上乘修道境界之中,对消减疾病、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恐怕会有裨益的。道家养生的另一核心方式是注意呼吸修炼。其最基本最重要的是服气法,它与现代气功中的调息、吐纳、内视功法、内守丹田法很相似。道教认为吸入天地间的四时正气,日、月、星辰的精气,就可以长生。结合呼吸修炼,道家也很讲究形体修炼。其主要内容有按摩、导引、拳术。按摩,即循行一定的经穴,用按压、揉摩、捏推等手法作用于人体;导引、拳术则是引导四肢百骸,做各种屈伸俯仰运动,达到疏通经络、理气止痛的治疗效果。
道教的养生,以长生不老、羽化登仙为最终目标。这种对于长生不老向往的思想,早在老庄著作中就有阐述。在《庄子》的《逍遥游》和《齐物论》等篇中,有关于神仙的描述:“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意思是神仙的肌肤光滑洁白得如同冰雪,姿容美丽婉转得如同少女。不吃五谷,只是吸风饮露。乘着天上的飘浮的云气,驾驭着飞龙,行游在四海之外。《庄子》还说到这些神仙,大火烧着不觉得热,江河冰着不感到冷,雷电飓风打着它也不会惊慌。《战国策·楚策》中有奉献不死之药的故事,尽管它是讽刺楚王、揭露进药人“欺王”的,但它反映我们祖先早就在寻求长生的方法,探索生死的奥秘了。
《史记·始皇本纪》和《汉书·郊祀志》里都有秦始皇和汉武帝热衷于寻求仙药的记载。秦始皇在位12年,就千次派遣方士携带童男、童女,入海求取长生药。汉武帝时,方士又以炼制黄白药作为获取长生之药的手段。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黑客接单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therlest.com/29924.html

分享给朋友:

“道教养生术,道教语口头禅,道教口语道教语口头禅_道教养生的书?9?3” 的相关文章

华流年京东618怎么个便宜法

京东618年中大促作为京东活动力度最大的一个购物节,自然是受到很多人关注的,有些小伙伴一早就想好要在京东618上面买什么东西了,还有些小伙伴连今年京东618怎么个便宜法都不知道,下面就由百思特小编来给大家说说吧! 2020京东618便宜多少...

奥运会遭到俄罗斯黑客攻击!黑客攻击微信聊天记录

人民网2021年8月13日02:28:03的消息,黑客攻击微信聊天记录 东京奥运会惨遭俄罗斯黑客攻击! 英国国家网络安全中心日前揭露了一项惊人的黑客计划:俄罗斯军事情报部门曾准备对原定今夏举办的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和残奥会发起网络攻击。据悉,其攻击目标涵盖赛事组织者、后勤公司和赞助商。 打开百...

安宫牛黄丸图片及价格(同仁堂安宫丸价钱13万

动物研究显示,体外培育牛黄;还有个绿色锦盒包装的用的是人工麝香。 730点00安宫牛黄丸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抗惊厥作用及解热作用。想给家里老人备一些,天然牛黄,并且只有北京同仁堂生产的安宫牛黄丸,同仁堂安宫牛黄丸会员价,因为主药)原料不同,北京同仁堂牛黄解毒丸的市场价格在2005年4月30,才可以安...

我老公老是让他家的亲戚来我家,我该怎么办?请各位帮我想想办法,我

我老公老是让他家的亲戚来我家,我该怎么办?请各位帮我想想办法,我 请各位帮我想想办法,开网店怎么找女装货源唔爱神起助您成就财富人生,想做微商?想开实体店?想开淘宝店?什么才是你创业的最重要步骤?货源!想在微商卖童装母婴用品纸尿裤女装,开童装女装店铺,你去哪里找最好的货源?如何找童装女装一手货源呢?...

为什么反复烧开的水会有毒?

为什么反复烧开的水会有毒? 千滚水就是在炉上沸腾了一夜或很长时间的水,还有电热水器中反复煮沸的水。这种水因煮过久,水中不挥发性物质,如钙、镁等重金属成分和亚硝酸盐因浓缩后含量很高。久饮这种水,会干扰人的胃肠功能,出现暂时腹泻、腹胀;有毒的亚硝酸盐还会造成机体缺氧,严重者会昏迷惊厥,甚至死亡。 蒸...

奥迪a三报价及图片大全,奥迪a3最新价格及图片

主要是看配置和相应4s点的一些降价幅度。2010款奥迪A3Sportback1点,市场需求等诸方因素的影响而有所调整。 每个地区优惠不一样,2010款,A3报价如下最新2016款Sportback35TFSI进取型18点49万,你好,车价不用说了就是发票价格;购置税约等于发票价格除以11点7;交强险...

评论列表

颜于卮酒
2年前 (2022-06-01)

网络)2、吐纳行气类这类功法是以调炼呼吸为门径,达到精满、气足、神旺的延年益寿效果,并能发放内气利他济人。这类方法包括采气、食气、闭气、炼气、布气(发气)、胎息、调息、六字诀等。大体可归为服食外气、吞咽元气、存思服气

莣萳绾痞
2年前 (2022-05-31)

老矣;知草木之方者,则曰唯药饵可以无穷矣”26的养生偏见,提出了众术合修,取长补短的科学养生主张。他说:“养生尽理者,既将服神药,又行气不懈,朝夕导引,以宣动荣卫,

颜于弥繁
2年前 (2022-06-01)

十二多”是指多思、多念、多欲、多事、多语、多笑、多愁、多乐、多喜、多怒、多好、多恶。16道士们认为:多思索则精神受到危害;多杂念则神志散逸;多嗜欲则神志昏蔽;多事累则形体疲劳;多说话则气短神累;多嘻笑则五脏损伤;多忧

冢渊宠臣
2年前 (2022-06-01)

,要顺乎自然造化之道,不可违拗。只有如此,才能达到尽享天年的人伦之乐。道家养生方式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最上乘者是先秦时代老子倡导的清静无为,中乘者为秦汉方士的神仙服食,最下乘者是东汉末期的张道陵等。明、清以来,道家的养生学发展到了相当完善

惑心鸽吻
2年前 (2022-06-01)

然以长生成仙为终极追求,那就必然要对人的生命价值作出判断,回答现实生命的意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早期道教继承了先秦以来的“重人贵生”的传统思想,并以此作为要旨之一。道教是世界上最重视现世生命存在的宗教。在道教徒看来,人的生命是最为可贵的,因此人生最为重要的任务和最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