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从美国采购高海拔过冬装备
近日有消息报道称印度从美国采购高海拔过冬装备,这也就意味着印度可能在为冬季的战争做准备,之前印度一直都是从欧洲或者我国采购高海拔国防装备,但随着中印两国关系越来越差,所以印度便援引了另外的采购通道。据了解,印度已经开始和美军讨论采购的相关事宜。接下来,大家可以和百思特小编一起详细了解一下哦~
印度从美国采购高海拔过冬装备
根据报导,印度军方已紧急向美国购入高海拔作战装备,可应用于班公错(Pangong Tso)、拉达克(Ladakh)等地,为可能迎来的冬季战争作准备。
以往印度军方都是向欧洲或中国购买高海拔地区的作战装备,但随着中印关系降到冰点,紧急派出陆军的第二把交椅赛尼(SK Saini)访问美国陆军太平洋司令部,援引另外的紧急采购管道。
印度陆军未证实此事,只公布有一名将军出访美国的消息。美国驻新德里大使馆也没有对此作出回应。
印度外长苏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与我国外长王毅9月曾共同承诺,双方沿3488公里长的实控线后撤,减缓对峙的紧张局势。
但印方很显然预期,这场僵局势必延续至冬季。当海拔4500公尺的喜马拉雅山边境迎来冬天,气温可能降至摄氏零下30度左右,稀薄空气与雪地将使作战行动变得异常艰难。
南亚疫情形势严峻,已外流印度的国外订单又重新回到中国
受冠状病毒流行的影响,过去被转移到南亚的服装供应链开始重新回流中国。目前,印度的累计确诊目前已经达到743万例,仅次于美国;而死亡人数为11.2万人,仅次于美国和巴西,位居第三。
“下个月,我们将向欧盟市场发送80万套内衣。”这位公司的高管表示。“下个月我们会很忙,现在我们正在招聘工人来完成订单。该品牌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向我们下订单了。”
作为印度经济的支柱,纺织和服装业是印度最大的外汇收入来源,约占印度出口收入的15%,国内生产总值的2%。
当地时尚品牌采购专业人士高拉夫·夏尔马表示,印度的封锁严重影响了圣诞节订单的交付。通常情况下,这些订单需要在11月到达买家手中,然后在12月前上架。
他说:“因此,客户现在所做的是,他们不再把这些订单给印度工厂,而是转向中国等其他国家,在那里可以买到布料,很快就能生产出服装。有些订单也转移到了孟加拉国,但是那里的布料需要进口,所以生产等待的时间将会更长。”
他说:“我认识的在印度纺织行业工作的人都处于一种特殊的模式。一方面,客户的订单减少了。另一方面,他们对未来生产的能力也不确定。一旦发生封锁,他们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缩小生产线规模,或者寻找可以迅速扭转局面的短期订单。”
相比之下,今年下半年,中国纺织服装制造业在经历了短暂的停产后,产能几乎完全改善,出现了较强的复苏迹象。
军人和武器装备上高原:具体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
1、环境问题:
在地理课上我们都学过相关常识:海拔每升高300米,气温则相应下降 2-3 摄氏度,这便是高海拔地区地理特性,一般在海拔5000米左右时,当地低温一般一年会有11个月左右的时间低于0摄氏度,同时气温也会下降50%,空气中平均的含氧量比低海拔平原地区减少30%-60%左右,这意味着不仅依赖氧气武器装备性能会下降,单单是人员的呼吸就很困难。
同时,由于地理特性,高海拔地区与沙漠地区相似,昼夜温差很大,夜间非常的寒冷,寒冷对于军事行动的影响有多大呢?二战期间,莫斯科战役中的德军在寒冷的冬天中作战,成为其大溃败的主要因素之一。
2、装备适应性问题:
高海拔高原地区的空气和寒冷的原因,会给武器装备造成极大的影响,因为气压降低的关系,车辆等装备会出现密封失效,绝缘距离缩小的等问题,另外反复的低温环境会加速:油气管路密封性降低、橡胶制品加速老化、塑料部件变得脆弱、甚至钢铁部件的强度也会下降,这些都增加了武器装备使用的隐患。
另外,高原环境对于装备的最为直接明显影响在于:车辆等装备的发动机功率不足,统计表明,会导致车辆耗油量增加30%、载重量减少25%、时速降低50%等严重影响,这些都导致许多平原上应用良好的重型装备,在高原上的战斗力急剧下滑。
3、人员适应性与战斗力问题:
相比较武器装备,高原地区对于人员的影响更大,美军的一项统计表明:在海拔4300米高原居住几个月以后,相当一部分人的最大运动效率,只有原来在平原地区的70%或80%。
同时更大的挑战便是上文提及到的:高原的夜间低温。与我国东北或俄罗斯的冬季条件类似,如果没有暖和的屋子,单独依靠棉衣,在寒冷的室外,尤其是在零下30摄氏度的条件下,身体的力量会大幅下降,持续时间长的话,会导致肢体末梢的温度下降,出现冻伤或伤亡;而在零下30摄氏度的室外过夜,仅有棉衣的话,作为一个在东北长大的人,俊赫君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显然是不行的。
我军装备新款坦克,高海拔区域专用,美国俄罗斯均无此类装备
坦克在发展过程中曾出现过多个分支,其中就包括轻型坦克。轻型坦克装甲薄、火力较弱,但是机动性好,可以更加方便和隐蔽的执行侦查和巡逻任务,在二战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随着主战坦克的问世,我们已经很难看到轻坦的身影,但这一支脉并非完全断绝。
我国地貌多样、地形复杂,尤其是南北方的土壤大不相同,还有西南方向的高原区域也很特殊。为了在各种地形上都能使用坦克,我国一直没有放弃轻型坦克的研制与装备。只有21吨的62式轻型坦克在服役了半世纪后尽数退役,但考虑到各地区依然要保留装甲力量和“出境”的可能性,我国又研制装备了全新的15式轻型坦克。
15式轻量化的概念是相较于60吨的99式,它的战斗全重依然有30多吨,刚好能够满足南方和西南的地形需求,又不至于在火力和装甲上太过薄弱。这型坦克装备一门105毫米线膛炮,但不是我们吸收消化西方L7坦克炮后仿制的那门,而是刚研制完成不久的新炮。
新的105毫米炮可以在1千米距离上击穿800毫米的均质钢装甲或者600毫米复合强化装甲,这个火力已经足够击毁能够爬上高原地形的所有轻量化坦克。虽然口径小,但是同样能发射专门反坦克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炮膛抽烟装置和自动装弹机一样不少。
当然轻型坦克最大的优势不是火力,而是机动性和适应性。考虑到高海拔地区氧气含量低,15式并未装备体积小、功率大的燃气轮机,而是采用了传统的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根据部队透露的信息,15式的可调式2级增压系统可以让车辆在海拔3000米以上保持70公里/小时的平地行驶速度,平均扭矩损失只有10%左右。
根据网传照片的变化,许多资深军迷认为15式在研制过程中进行过较大的修改。比如早期15式使用和99式类似的独立液压套筒避震器,但正式装备的型号中改用了更加适应山地的横向扭杆悬挂系统,负重轮的尺寸和间距也有调试迹象。这证明15式有不止一辆原型车经过了实地测试,研究团队也得出了优化改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