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固体饮料给婴幼儿医生被停职
小孩子的健康是每个家长都很关注的事情,之前就有消息称有医生推荐固体饮料给婴幼儿,据最新消息报道,推荐固体饮料给婴幼儿医生被停职,到底固体饮料能不能给婴幼儿喝呢,答案是不可以的,那么在给孩子选择奶粉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接下来大家就随百思特小编一起了解看看~
推荐固体饮料给婴幼儿医生被停职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委宣传部官方微博8日发布通报称,今年5月,有家长和网友反映,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个别医生(陈某,男,40岁;该院儿保科主任)将“固体饮料”推荐给婴幼儿服用。事件发生后,惠城区迅速组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卫生健康局等部门成立专项调查组,对涉事医生、涉事母婴店以及涉事产品展开调查处理。
经调查组调查,确实存在涉事医生陈某向对普通奶粉有过敏症状的婴幼儿推荐服用“特益优长肽蛋白固体饮料”(商品名:宝适宝乐爱+)的行为。经市场监管部门调查,该产品是合格产品,售卖该产品的“爱婴计划”母婴店相关证照齐全,已暂停销售上述产品。
事件发生后,调查组即督促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成立沟通协调组及医疗保障组,加强与涉及婴幼儿家长沟通,妥善处理后续事宜。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对43名婴幼儿进行全面追踪体检,经体检和健康追踪监测,所有追踪婴幼儿体检数据均符合生长发育进程,没有出现发育不良或“大头娃娃”现象。
惠城区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固体饮料”类别商品的专项巡查监管力度,要求售卖商家将特殊食品(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婴幼儿配方食品)划定专门的区域摆放、销售,并在显著位置设立“特殊医学食品不能代替婴幼儿奶粉”提示牌。
目前,惠城区卫生执法监督部门对涉事医生陈某进行停职检查、并免去其现有职务,同时对其进行停止处方权、扣罚绩效等处理。在此事件中,对服用“固体饮料”婴幼儿的家长所造成的担忧和困扰,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表示诚挚的歉意。
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承诺,对购买服用该产品的家长,可携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免费体检,医院方面将一直严密追踪、随访孩子的健康状况,并与家长保持积极沟通,共同维护孩子的成长并进行后续的健康跟踪服务。对涉事医生,调查组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固体饮料婴幼儿能吃吗
固体饮料外包装上一般都会有标注适用人群,一般婴幼儿不适合喝固体饮料,特别是新生儿,除了母乳和配方奶粉外,不能吃其他食物。
固体饮料是什么意思?
固体饮料是指以糖、乳和乳制品、蛋或蛋制品、果汁或食用植物提取物等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辅料或食品添加剂制成的每100克成品水分不高于5克的固体制品。
固体饮料呈粉末状、颗粒状或块状,如豆晶粉、麦乳精,速溶咖啡、菊花晶等,分蛋白型固体饮料、普通型固体饮料和焙烤型固体饮料(速溶咖啡)3类。
一直以来,固体饮料因品种多样、风味独特、易于存放而备受消费者青睐;尤其是那些富含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固体饮料,可以及时补充人体代谢所需营养,更成为了许多人生活中离不开的好伴侣。 与液体饮料相比,
固体饮料具有如下特点: 质量显著减轻,体积显著变小,携带方便;风味好,速溶性好,应用范围广,饮用方便;易于保持卫生;包装简易,运输方便。
蛋白固体饮料和婴幼儿奶粉有什么区别?
蛋白固体饮料只是普通食品,非婴幼儿及特殊体质婴幼儿人群的主要食品。其产品配方、生产工艺、标签和说明书等不需要进行注册审批。蛋白固体饮料不能满足特殊体质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不适合当主食食用,特别是12个月龄以下的婴儿更不能以此作为主食。
婴幼儿奶粉和“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符合婴幼儿及特殊体质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特别是12个月龄以下的婴儿食用。其产品配方、生产工艺、标签和说明书等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注册审批后方可生产,投放市场。
其标签上必须标示适用人群,用法用量等。“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还需在医生和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
婴幼儿能不能喝“固体饮料”?
答案是不能!
绝对不可以。
由于婴幼儿自身体质的敏感性和特殊性,前期最好是以母乳为主,实在没有足够的母乳,可以尝试用达标的质量好的奶粉来替代一部分。
固体饮料都说了是饮料了,又哪里会有什么营养可言?它本身就是不含有婴幼儿需要的营养成分,如果婴幼儿饮用了这种东西,甚至说是长期都用这个,无疑会让孩子的营养跟不上去,最后甚至会变成大家害怕的“大头娃娃”。
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它不是婴儿食品,不可代替婴儿食品来食用,也是不适合我们的宝宝去食用的,不可以把固体饮料给我们家的宝宝去喝。
为什么这样的令人痛心的事情还是屡屡存在?
1、利益。高于三百之上的利润就足以让一个人疯狂,这种婴幼儿食品的市场本就广大,有不少的家长为了自己宝宝的身体健康是愿意花费任何金钱的,对于孩子的食品,我相信没有哪个家长会在孩子的事情上还价,一般来说,只要是对于孩子有好处的,大家都是愿意掏钱购买的。这就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和利益输送链
2、 良知的丧失。不论如何,作为成年人需要对自己的行为有个最起码的判断,做商人的底线是不能损伤孩子的,这是最起码的事情,不能为了钱而连操守都不要了。
怎样去规避这类的事情发生?
1、作为家长的我们要主动去学习相关的育儿知识,不能只听导购员的一面之词,毕竟孩子是自己的,吃坏了,人家可不心疼,要有最起码的判断,对于一些有疑惑的事情,一定要问清楚,不要不好意思。
2、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管理,对于这些不适合孩子吃的东西应该加强管理制度,不能说随随便便就放到了婴幼儿食品专区,这样会给家长形成一个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