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特琳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
魏特琳人物概况
本页面提供了魏特琳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魏特琳是谁?魏特琳个人简介资料完整设计了网页求职找工作编辑个人简历作品所需要的魏特琳网站常用模板元素,不保证魏特琳人物数据真实,任何问题请联系管理员调整。
魏特琳图片
魏特琳个人资料简介
明妮·魏特琳(或译沃特林,中文名华群,Wilhelmina "Minnie" Vautrin,1886年9月27日-1941年5月14日),美国基督会在中国的女传教士。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她积极营救中国难民,利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今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保护了上万名中国妇孺难民。1941年5月14日,在美国寓所打开厨房的煤气自杀。
人物介绍
魏特琳(或译沃特林,中文名华群,Wilhelmina "Minnie" Vautrin,1886年9月27日-1941年5月14日),美国基督会在华女传教士。魏特琳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的西科尔(Secor)小镇,并在那里度过了她的童年,由于贫穷,她不得不通过打工来完成自己的学业。1912年毕业于伊利诺斯大学,大学毕业后,她加入了海外基督教传教士联合会。同年受美国基督会差会(United Christian Missionary Society)派遣来中国,担任安徽庐州府(合肥)基督会三育女中校长。1916年金陵女子大学(今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在南京成立时,她担任教育系主任。
1919年-1922年校长德本康夫人(Matilda Thurston)回美国募捐期间,她曾经担任代理校长。后担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务主任。
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大部分教职员撤往四川成都,借华西协和大学的校园继续开办,魏特琳则留在南京照管校园。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她积极营救中国难民,保护了成千上万的中国妇女和年轻姑娘,这使得她们避免了被日军送到军队慰安所和军营而遭受日本士兵性奴役的危险。被称作“华小姐”的魏特琳成了全南京城里中国人心目中的"天使""神的使者“。
她从1937年8月12日到1940年4月的日记中,详细记载了在日本占领下南京的情形,并邮寄给该学院在美国纽约校董会的校友。日记的最后一页,即1940年4月14日(星期日),她写道:“我快要筋疲力尽了。以前,虽然工作进展缓慢,但还能有步骤地制定工作计划,而现在连这些也做不到了,双手也不听使唤。我希望能马上去休假”。2周后她精神失常,返回美国。1941年5月14日,在美国寓所打开厨房的煤气自杀。
主要事迹
炮火中她坚持留在南京
1937年11月,战火逼近南京,城里难民的数量陡然激增,来自美、德两国驻守的各界人士不约而同地建议创立国际安全区。12月初一份《告南京市民书》标志着南京国际安全区已经开始运行。难民们如潮水般涌入难民区。
12月8日晚上,专门收容妇女儿童的金陵女子大学迎来了第一批女难民。而这位将学校改成难民收容所的是美国传奇女性明妮·魏特琳,她中文名字叫华群,被南京人称为“华小姐”。
魏特琳作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魏特琳在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到中国传教的事业。1912年秋她受联合基督教传教士公会派遣,来到中国,出任合肥三育女中校长,1919年来到南京,被聘为金陵女子大学教务主任,开始了她与南京、与金陵女大长达二十多年的不解之缘。
战火到来之前,魏特琳尽力做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她号召学生每周两次为贫民看病。
1937年7月,她本来在青岛休假,但是,当她获知“七七事变”爆发的消息后,就立即返回学院。魏特琳把学生召集起来,告诉她们当空袭发生时应该如何躲避。她还安慰学生们说,她认为空袭不会那么快发生,只要大家有思想准备而已。然而到了8月15日,凄厉的空袭警报声响彻全城,日军海军航空兵开始对南京进行轰炸。轰炸次数越来越频繁,南京城硝烟弥漫。
8月27日晚上美国大使馆强令魏特琳撤离南京,并表示如果魏特琳拒绝,今后发生的事情,美国大使馆将不负责任。魏特琳谢绝了大使馆的好意,表示自己这时候不能离开南京。“我觉得我能够担负起一些责任,这也是我的使命,就像危险中的男人们不应弃船而去,女人也不应丢弃她们的孩子一样。”
守卫学校门口保护难民
12月13日,日军从南京坍塌的城墙缺口蜂拥而入,日军开始持续六周的大屠杀,强奸、抢劫、焚烧。此时妇女和儿童蜂拥来到金陵女大的难民收容所,一个个惊恐万分。
从12月13日到17日,金陵女大(今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难民所收纳了8000多位难民,学校所有的大厅和走廊都住满了人。魏特琳既充当了保姆的角色,又要充当保护者。她制作了一面巨大的美国国旗铺在校园当中的草坪上,以此赶退前来侵犯的日本兵。
魏特琳在写给金陵女大校方的报告中说:“我们怎么也忘不了在校门口目送妻子、女儿进入收容所的那些丈夫、父亲的面容。”
在这段日子当中,魏特琳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每天的生活,如今则成了揭露日军暴行的力证。魏特琳在12月15日的日记中写道:从早上8点半到晚上6点,我一直站在校门口,看着难民们源源不断地涌进校园,许多妇女神情惊恐。昨夜是恐怖之夜,许多年轻妇女被日本兵从家中抓走。”
因为这里专门收容妇女,因此金陵女大成了日本兵的目标。1937年12月17日,两个日本兵前来滋事,魏特琳和他们争执。事后魏特琳才发现她中了日本兵的阴谋,原来那两个日本兵把她困在前门,其他人则乘机从后门闯进楼里轮奸三名妇女,甚至还抢走了十二名姑娘。对这件事魏特琳一直怀着深深的内疚。
从14日开始,魏特琳便守卫在学校大门口,阻止一批又一批的日本兵进入校园,当日本兵欲强行进入校园,魏特琳就会冲日本兵大喊:“这是美国学校!”
金陵女大收容难民一万多人
1938年的春节,南京城降下一场大雪。日本占领军已经一再发出关闭安全区的威胁,然而,人们并没有丧失希望。
这天一名少年进入难民区给姐姐送饭,忘记将臂章取下来,魏特琳喊住他:“你不用佩戴这个,你是中国人,你的国家并没有亡。你年纪很轻,你要记着,是哪一年哪一月戴的这个。你看见些什么,永远不要忘记!”说完她帮少年取下了太阳臂章,抛在地上。
在南京大屠杀那段黑暗的日子中,魏特琳是南京妇女眼中的守护神,是难民们赖以生活的精神支柱。随着妇女和儿童源源不断地涌入,校园里的难民一再暴涨,1938年年初,金陵女大难民所中难民的数量达到了一万多人。
1938年2月,在日本方面的压力下,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被迫解散。
1938年5月21日,南京安全区正式关闭。
她的墓碑上刻着“金陵永生”
长期的劳累、繁重的校务,以及战争给魏特琳精神上带来的长期刺激,使得魏特琳总处在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中。1940年春天,魏特琳得了精神忧郁症,病情日益严重,那年5月19日,病重的魏特琳离开了她工作了二十多年的中国。
在美国治疗期间,她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多年来我深深爱着金陵女大,并试着尽力帮助她。”“倘若有第二次生命,我仍愿为中国人服务。”
1941年5月14日,也就是她离开中国一周年的日子,她选择这一有意义的日子, 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魏特琳去世后,被葬在美国密歇根州的雪柏得镇,墓碑的正面,刻着四个中国汉字:金陵永生。
血城“菩萨”
1937年,当古城南京陷入血与火的劫难中时,一批身份各异的外籍人士,在本国政府没有授命,中国政府也没有要求的情况下,挺身而出,成立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建立起难民营。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呕心沥血,拯救了20多万中国难民。明妮·魏特琳女士就是这些可敬的中国人民的朋友中的一位。
献身教育
魏特琳1886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西科尔小镇。1912年,她在伊利诺伊大学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得了教育学士学位。当她听说中国教育不发达后,不顾亲友的反对,毅然于当年秋天来华服务。魏特琳先到安徽,创办了“合肥三青女子中学”。这是中国近代建立最早的女子中学之一。她花了两年时间苦学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并给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华群。 1919年,她应邀到南京金陵女子大学任教育系主任和代理校长。魏特琳担负了教务、课务等责任,可以说一天忙到晚。她对南京充满了朴素的感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经常走访学校周围的市民家庭,乐于与劳动群众来往并体贴关心他们。她带领金陵女子大学的学生们先后办起了“乐群社”半日制学校和“懿师家政学校”,免费向周围百姓宣传各种科学知识和家政知识,并且每周两次请医生免费为贫民看病。她还经常鼓励学生们走出校门,献身社会,为穷苦四邻服务。“所以(学校)附近的人,没有一个不认识华群教授,也没有一个不说华群教授好的。” 1937年,魏特琳原计划于秋天回国休假1年。但这年7月卢沟桥事件爆发,她改变了计划,认为自己不能在中国危难之际离开。8月,日本的飞机开始轰炸南京,魏特琳在金陵女子大学组织了一系列的备战工作:挖防空壕、清理地下室、组织灭火队。8月16日,美国大使馆下令所有美国妇女和儿童撤离南京。魏特琳以工作为由拒绝了。然而,形势越来越严重,1个多月后,美国大使馆最后一次下令撤退所有留在南京的美侨及使馆女性雇员,并警告说:“再不撤离,以后我们将无法保证你们的生命安全。”但魏特琳再一次拒绝了。她在大使馆出示的“无论如何也不离宁”的文件上签上了自己的姓名。这是她第四次郑重拒绝使馆要她离开南京的命令。就如她日记中写到的一样:“我认为我不能走……就像在危险之中男人们不应弃船而去,女人也不应丢弃她的孩子一样。”这一强烈的责任感使她毅然留在了南京。 1937年12月的南京,似乎特别冷。金陵女子大学为躲避战争,已在校长吴贻芳带领下迁到了四川,魏特琳则作为留守负责人。13日,南京沦陷,整个城市成了日军的屠杀场。这时,留在南京的20多名西方人士组织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紧急投入到保护难民的行动中。“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决定金陵女子大学为接受难民中妇女和儿童的营地,魏特琳为此早就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原计划将有2700多名难民到金陵女子大学避难,但由于日军疯狂的暴行,惊恐万状的妇女像潮水般涌入金陵女子大学,仅仅几天就达到13000多人,校内凡是可栖身的地方都挤满了人,这么多人要吃饭,要喝水,要避寒……连大小便都是一个头疼的问题。魏特琳及其助手程瑞芳女士和“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工作人员、留校员工日夜操劳,个个精疲力竭。除此以外,魏特琳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组织巡逻队,不分昼夜巡护校园。她常常亲自守卫在校门口,阻止日军进入。魏特琳等欧美人士的正义行动,常遭日军蛮横无理的阻扰。尽管金陵女子大学门口挂着美国国旗,但凶暴的日军还常常强行入内。在这紧急时刻,魏特琳总是挺身出现,以强硬的态度与日军交涉,正如她自己在日记中所说:“一天中的大多数时间我都像卫兵一样守卫在前门或是被叫去处理其他问题――跑到学校的其他地方去对付进入校园的一批又一批日本兵。”由于她的中立国美侨的身份,所以日本兵往往能有所收敛。但有时日军兽性发作并不理会。于是阻止不成的魏特琳就与强盗搏斗,有时她被打了好几记耳光,有时日本兵甚至对她挥舞着带血的刺刀,竟欲行凶,但魏特琳从未妥协,始终如一的斗争到底。不仅如此她还千方百计地帮助难民们寻找他们失踪的亲人,鼓励妇女们勇敢地去指认被日军抓去、有生命危险的男子为亲人。而且她数次去日本大使馆抗议日军的暴行,迫使日本大使馆答应派警卫守卫金陵女子大学校园,并得到日本大使馆不许日本兵进入校园的手令。那些孤立无援、极度恐慌的妇女、儿童把这位伟大而勇敢的女性看成了希望的化身,称她为“活菩萨”“观音菩萨”。 在难民营里,魏特琳还常常鼓励难民们不要气馁,中国没有亡,要坚强起来。并根据留守人员的教学专长,在灾难民营里开设女子中学,为女青年讲授文化知识,开办职业培训班,讲授谋生技能的课程。许多妇女在此学会了织毛巾、织袜子的技术,在后来离开难民营后,走上了自立的道路。
金陵永生
1938年底,南京成立了汉奸政权,日军下令关闭所有的难民营。然而,当难民们被迫返家后,却仍不断惨遭日军抢掠、强奸。许多妇女又仓皇逃回业已关闭的金陵女子大学。魏特琳等人又担负起800多名妇女的食宿和保护工作。无休止的超负荷辛劳与长期精神压力,严重地伤害了她的身体,魏特琳不幸患上了精神抑郁症,在友人的极力劝说下,1940年5月14日,她回国治病。当初魏特琳在中国期间,她父亲去世了,她写信说:“虽然很悲伤,但在中国我拯救更多无辜的生命,感到很安慰。”为了灾难深重的中国,她未能对父亲尽儿女之责,为此她的弟弟一直心怀不满。这次回国后她住院需要家属签字,弟弟则不闻不问,他无法理解姐姐为何把一生都献给一个如此遥远和陌生的国度。其实,他还不知道,为了中国,姐姐还与已订婚的未婚夫分了手,而从此独身一人。 1941春天,魏特琳病情进一步恶化。5月14日,她选择在离开中国1周年的日子,关闭了家中门窗,打开煤气自杀了……在离世前几天,她还深情地对友人说:“假如我能再生一次,仍愿意为中国人民服务。”魏特琳去世后,家乡人为她建造了一座墓,墓碑上刻着“金陵永生”4个中文字。 从1937年至1941年,魏特琳在宁期间还写下了近60万字的日记,这些日记详细记载了她亲见、亲闻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滔天罪行,及日军在南京实施殖民统治的情况。她的日记成为真实、准确、完整揭露日军在南京实施大屠杀的第一手资料。
人物评价
张玉英老人说,她12岁那年,爸爸被日本鬼子射杀,孤苦无依的她被华小姐收留,甚至还送她去上学。几十年了,张玉英一直托人在美国寻找华小姐的下落。
丁荣声说,她和亲戚中的12位姑娘一起逃到金陵女大,是华小姐救了她们;赵政莲说,就是因为有了华小姐的保护,所以她才没有受到鬼子的伤害……
她们无疑都见证了魏特琳在南京立下的巨大功勋,人们对她的怀念一刻都没有停止过。
为了纪念魏特琳,1999年,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提出了在校园内建立魏特琳的塑像,这个提议最终在2001年得到批准,2002年12月12日,在如今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前方,绿茵当中,一位戴着眼镜的女子面容安详,微笑注视着来往的人们。
2000年4月,历史学家胡华玲出版了《南京大屠杀时期的美国女神:明妮·魏特琳的勇气》,这是第一部完整的关于明妮·魏特琳的英文传记。一部以魏特琳一生为内容的剧本《明妮眼中的世界》也正在由玛格里特·沃特斯特(Margaret Waterstreet)编写,并将在伊利诺州的芝加哥上演。
现在,有关魏特琳的作品已越来越多,由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编的《魏特琳传》即将由南京出版社出版,对于推动魏特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贡献。该书富有新意,研究深入细致,无疑它将会吸引普通读者的兴趣,同时也将会引起学者的关注。该书并不是一本普通的人物传记,它挖掘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一些有关传主生活的细节。该书不仅运用了魏特琳的日记和书信,而且还有许多从未出版的第一手原始材料,例如当地教会的文件、幸存者的访谈、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档案资料。毫无疑问,这些最新研究成果将大大有助于今后的学术研究。
主要作品
《魏特琳日记》
第一部分:华群教授离开本校已六年半了,她的去世,也已五年半了,然而我们还觉得像昨天的事情,这是因为她那伟大的人格,永远留在人们心里的关系。华教授于公元一八八六年生于美国伊利诺州,龆龄就学,聪颖过人。卒业于该州大学,得文学士学位,后进芝加哥及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得硕士学位。
第二部分:今天是元旦!1938年的第一天。人们不再说“新年好”,而是说“祝你平安”。我们有9个人出席了7时30分的祷告,我们想,以后每天都进行这一活动。由于我们同外界的联系被彻底切断,因此为别人祈祷只能是靠想象。我们不知道朋友们的情况。
第三部分:写了一上午的信。中午在格蕾斯?杨家中吃午餐。她向我讲述了她的身为苏大校长的哥哥和他的学生、教师们的长途跋涉。去年秋天他们在苏州开学,后移到湖州,又搬到皖南的山区,现在到了上海。她说,经常听见他晚上在地板上走来走去,大学校长应承担的责任给了他沉重的压力。
第四部分:今天太阳约出了一个小时,然后就被云彩挡住了,天转阴了,这多少令人有些扫兴。我们听说街上有许多喝醉酒的士兵,还有一人被汽车撞倒了,幸好是被日本汽车撞倒的。早上我又呆在家里,因为可能有客人来访。
第五部分:我早晨5时即起床,并理好行装。6时30分,我与瑟斯顿夫人一起吃了早饭,7时动身去下关火车站。我们乘坐两辆汽车,学校送信的魏带着行李乘一辆车,哈丽雅特、李先生和我乘另一辆车。我们很顺利地通过了城门,只是李先生和魏被迫下车脱帽致敬。
第六部分:下午3时~4时,我在办公室里写信,4时30分,我去美国大使馆参加新年招待会。4时~5时,大使馆招待的是亲纳粹的德国人;6时~7时则招待反纳粹的德国人。6时30分,瑟斯顿夫人和我去明德中学,想和默多克(Murdock)三姐妹叙谈,不一会儿她们应该就能从怀远抵达南京了,但结果是晚上8时才到。她们说,昨天整整一夜,怀远这个小城到处都能听到日本人开枪射击的声音,据说,游击队已到了离怀远城不到10里的地方。
以上整理的魏特琳个人资料信息、 魏特琳图片、魏特琳简介、魏特琳简历、魏特琳作品均来源于网络整理和网友投稿,有更多关于魏特琳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的网页内容欢迎联系,任何不当信息也可以联系编辑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