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小众书店,创业成都 小众生意
四川在线记者吴平
8月19日,榆林街彩虹街一家眨眼就会错过的私人书店“一书店”,三三两两的客人挑书看书;书店的另一半是6月份新租的,“山海学校”正在举办暑期历史通识教育班。
虽然疫情造成2、3月份客流量下降90%,营业额下降70%,但怡威书店还是扩大了规模,逆势发展。
8月13日,2020中国实体书店创新发展年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销量40.39亿元,同比下降31.4%,新书销量35021本,同比下降32.57%。中国实体书店联盟发布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7%的书店在疫情期间关闭,99%的实体书店没有正常收入。
后疫情时代如何突破?
记者走访发现,拥有全国第二大实体书店的成都,探索了不同的应对疫情的方式,部分小微书店逆势发展,由被动转为主动。
挑战:销售额断崖式下滑 现金流是“渡劫”关键
伊一书店于2019年10月底开业。考虑到临近四川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客户定位在18-40岁之间,与新华文轩等以幼儿为主的老书店不同,从而形成差异化竞争;书店的创作也从卖书变成了水吧、讲座等复杂的文化空间。
没想到刚开业不久就赶上了生死挑战。
“疫情来的时候,没有办法做线下文化沙龙,只有卖书,没有线上销售渠道,很被动。”阿俊说,看着销量像悬崖一样下滑。
位于滨生街的街头书店的阅览室也很惨淡。这家2017年开业的书店因其在书籍选择上的独特品味而受到好评。然而疫情过后,网上一度流传着该店已被关闭倾倒的消息。
毛边书局主题展
著名的二手书店Rough Edge书店的线上线下销量下降,销量同比下降30-40%。
很惨淡,但是因为低成本运营,挺过来了。
艺威书店和读者之家面积不超过30平方米,只雇佣一名员工。
"不算折旧,装修,房租,工资可以定在一年15万元."阿俊表示,在没有贷款援助、没有租金优惠的情况下,保证连续几个月的资金链至关重要。
复苏模式1:线上销售崛起 饥饿营销涨销量
阅览室的主人廖宇说,在疫情爆发前,网上销售还没有建立,但疫情迫使他开始网上营销。线上线下销售比例颠倒。由于网络市场的发展,总月成交量较疫情前略有增加。
ont-size:15px;">“一个小时能打包好几十个包裹,”廖宇在朋友圈自嘲,以后不开书店了可以去干快递。
廖宇采买图书的仓库
受电商影响,很多实体书店的经营策略开始多元化,例如,言几又图书销售额仅占营业总额40%左右,一苇书店也预计把它控制在30-40%,库闻书店不到50%。相比之下,读本屋更执着于“卖书”主业,并且取得不错的销量。
“秘诀就是要勤奋,每天浏览供货商上千个书目,定期到供货商仓库现采图书。”廖宇介绍,他从不盲从畅销书排行榜,经常挖到一些“遗珠”,有一些印数很少,近期不会再版,或者再版会有较大改动的,这些都让他的推荐有了“饥饿营销”的效果,不赶紧下手就买不到了。事实证明图书品质确实好,也因此提高了回购率。
比如海豚出版社的小开本“短篇经典文库”,一套10册,易读易藏,在电商平台已经没有成套销售,却被廖宇捡了漏。
除了每月发布绝版书信息,书店也对会员提供一揽子优惠,常有免费赠书,因而用户黏性较强。
复苏模式2:线下活动陆续恢复 流量竞争也白热化
从5月起,一苇书店每周都有2场文化沙龙或讲座分享,涵盖历史、设计、艺术等多个领域,活动免费,茶水费50元/位。如今,已经挽回颓势,勉强收支平衡了。
出于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当隔壁店铺空出来后,阿俊发起一场众筹,用4万元租下这个不到10平的空间,与既有的书店形成更综合的“精神按摩店”。
一苇书店活动海报
阿俊介绍,成都人口基数大,非常多人热衷参与线下文化活动;同时,也有很多机构如书店、社区、图书馆、博物馆等热衷举办文化活动,每到周末,各种活动“扎堆”而来。
例如:由四川大学出版社提供场地的库闻书店,8月的每个周日举办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开放麦脱口秀;金牛区图书馆每周末举办“金图图悦读会”,文轩BOOKS(招商店)举办了戏剧演出观后分享会等……
这些活动会带来人员的分流。此外,一苇书店的活动也不是每一场都叫座,有些在招募时就比较吃力。
“还需要继续总结、提升,6月那场冯晖老师讲老成都就很受欢迎,建筑和空间越来越成为‘显学’。”阿俊提到,这些经验将帮助他提升活动针对性和含金量。
复苏模式3:整合既有资源 融入社区好“避险”
库闻书店是川大出版社面向社会招标而由“库闻文化”打造,川大出版社提供场地,免掉一年租金,也提供宣传、选品等支持,2019年9月10日试运营,今年3月20日正式复工,面向川大师生、校友推出了6.8折购书。“8月开始活动变得密集,推出了线下观影分享会等,解决了晚上人流量较少的问题。”店长阿晖介绍,未来还将在川大其他校区开设分店。
融入社区更典型的是毛边书局,从只能侧身而入的居民房,搬到桃蹊社区文化中心蹊桃书院三楼,书局环境大幅提升。对于社区来说,也大大丰富了文化资源,举办了川菜文化展、毛边书使用体验等特色活动。书局老板傅天斌介绍,他们已在3月12日恢复开放,有政府购买服务等,各项工作已在有条不紊开展了。
据悉,方所、布克等有条件的书店都开辟场所设立城市阅读空间,由公共图书馆定期在该书店购置图书,集中把图书存放在城市阅读空间区域,读者凭成都图书馆借书证即可在该书店借走,提高全民阅读率。
通过深度融入社区,丰富书店功能、降低购书成本,增加用户忠诚度,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亮点点击:
“店长体验”计划
开一间书店,是很多文艺青年的梦想。一苇书店由此设计了店长体验计划,已进行4期,每期周一到周四,各有一名会员担任助理店长,通过一天的工作,体验图书分类管理、咖啡制作、新书推介等。此外,也通过店长的观察,为书店进一步改善服务提供建议。
一苇书店店长体验计划
这一创意活动也产生很好的传播和营销效果,一苇书店已经成了很多外地游客的打卡点。
开放麦脱口秀
开放麦,打破了观众和演员的墙,每个人都可以写段子、讲段子,随时可报名,只需要段子原创、脱稿表演、遵守时间以及逗笑观众。
库闻书店开放麦
库闻书店与芥末喜剧合作,10位脱口秀演员依次上台表演。还结合即兴喜剧,让观众现场提供语料和场景,演员抽到观众写的小纸条后,立刻展开一场随机的对话或表演。
脱口秀场场爆满,让书店知晓度大涨,缓解了晚间客流量少的局面。
记者手记:
不赖电商或疫情 实体书店只会死于自己
采访中,记者感到意外的是,上述小微书店老板都不认为实体书店是死于电商。市场经济下,价格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是再正常不过了,看不到这一点,就找不到正确方向。因此,廖宇并不排斥促销手段,反而把“满减”、“满赠”等用的很熟。
阿俊认为,新冠疫情是一个突发事件,但阅读已成为生活方式,它有着强大的韧性和惯性,只要经营策略是对的,就能健康发展;反之,如果经营方式不对,就算没有疫情,实体书店也难以存活。
这些书店“新势力”既有读书人的情怀,又有经商策略,既有不俗的谈吐,又能风尘仆仆去选货,在营造精神殿堂的同时,并不避讳俗世的繁琐;一个能扛得住风险的书店老板,大抵如此吧。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