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玉兰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
小花玉兰人物概况
本页面提供了小花玉兰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小花玉兰是谁?小花玉兰个人简介资料完整设计了网页求职找工作编辑个人简历作品所需要的小花玉兰网站常用模板元素,不保证小花玉兰人物数据真实,任何问题请联系管理员调整。
小花玉兰图片
小花玉兰个人资料简介
以《拜月记》,《牛郎织女》等剧享誉京津舞台的评剧表演艺术家小花玉兰,是评剧老艺人陈艳楼和花玉兰的长女,她所取得的成就是与父母的精心栽培和细心呵护分不开的。花玉兰是三十年代著名李(金顺)派演员,她有一条从来不哑的铁嗓子,嗓音清脆有力,具有浓郁的大口落子风格,在东北等地红极一时。
小花玉兰 – 家庭环境
小花玉兰的父亲陈艳楼,原名陈克富,来自东北农村,是莲花落老艺人马虎廷(艺名“月牙红”)的徒弟,他坐科6年,多才多艺,舞台经验丰富,会打鼓能拉弦,还可以编剧本、当导演、设计彩头。
小花玉兰的母亲花玉兰是天津静海人,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评剧李(金顺)派演员。“我的母亲有一条过硬的嗓子,在她的代表戏《棒打无情郎》中的一段唱腔‘这不是莫稽莫大老爷吗,我那救了命的恩哪人’,这‘恩哪’的‘横声’,在当时全国谁也来不了。”
“奉天落子”时期,特别在东北,说起花玉兰,大家都知道。那时观众中甚至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听李金顺的柔软,听花玉兰的脆生。”提起母亲花玉兰的嗓子,小花玉兰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母亲每天都会坚持喊嗓、吊嗓子。我母亲的吐字、功力都非常好,那个时代没有麦克风,她的唱能打到观众的最后一排,灌满剧场,震耳欲聋。
小花玉兰 – 儿时愿望
小花玉兰8岁的时候就登台演出,并显露出很好的戏曲天赋。
当时,花玉兰要演一出《黄氏女游阴》的戏,戏里有两个小孩子的对唱。“这两个角色由我和我的二妹小幼兰担当。因为其他的孩子不会唱,即使会唱,也够不了我妈妈的高音。”演出的成功,让父辈人看到了小花玉兰身上的戏曲才华。于是,花玉兰夫妇想培养小花玉兰唱戏,可当时,小花玉兰的愿望是当医生。
“至高小毕业,我的学习成绩都特好,我想长大了以后当医生。并且当时也听过一些人说‘有钱人不唱戏,唱戏让人瞧不起’的话,不愿意学戏。可是父亲不同意,说‘你声音特别好,你妈妈都40多岁了,家里10多口人要养活,你得接班。’这样,我就退学了。”1948年,小花玉兰正式学戏,跟着妈妈花玉兰演配角。
小花玉兰 – 从艺经历
练习
“扶椅子头”是戏曲界的一句行话,意思是扮演丫鬟、彩女一类的角色。花玉兰出于对女儿的爱护,从佩华第一次登台就让她演二路,从不让她演没多少唱念的角色。在母亲的帮助下,小花玉兰进步很快。
小花玉兰说,“那时每天清晨,我和二妹都要起来练功,早餐后要吊嗓子。父亲是特别严肃的人,吊嗓的时候,他在一旁敲着大梆子,有时候气急了,拿着大梆子就扔过去。我二妹经常在吊嗓子的时候哭,我们就打趣她‘以后你就唱《李三娘打水》,一上来就哭。’”因为嗓音条件好、悟性好,小花玉兰学得快。在这样扎实的练习下,她的基本功很扎实,声音练出来了。“或许,我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小花玉兰说。
刚刚学戏的时候,陈艳楼给小花玉兰布置了许多功课,让她用毛笔小楷抄写剧本。“现在想起来,那是为了让我练字,也让我熟读剧本、熟悉剧本,从中学习知识。”小花玉兰说。也正是因为抄写的功力,小花玉兰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出演评剧《人面桃花》《苏小妹》时,小花玉兰当场挥毫泼墨。《人面桃花》中,他反串小生崔护,提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在《赚文娟》中,她演秦少游的夫人苏小妹,其中一出,苏小妹假扮秦少游戏弄文娟,并当场题诗给文娟。
“在那个年代,没有艺人能当场写字。”小花玉兰说,“那时候,在门上悬着纸轴,用毛笔草书。”当时所造成的轰动,是现在无法想象的。
走红
20世纪50年代,18岁的小花玉兰加盟了北京群众评剧团,她的名字迅速在北京戏迷中间传开了。唱红了,小花玉兰的收入也就丰厚了,那时候她每月的收入至少1500元。
在群众评剧团担当主演时,小花玉兰一个月必排一出新戏,除了《小二黑结婚》《兄妹开荒》等现代戏外,他们还从京剧、越剧、汉剧、粤剧等剧种中移植了大量的剧目,演出了《卓文君》《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雷雨》等戏,令观众时看时新。
由于白天拍戏晚上唱,那段时间,小花玉兰累得得了“肋膜炎存水”,需要马上住院抽水。为了不耽误舞台演出,最后请花玉兰“出山”替她演出。病情好转后,小花玉兰又重返舞台,因为没有修养好,小花玉兰的身体也因此落下了腰疼的病根。
任职
表演艺术水平高超,演戏认真做人认真的小花玉兰老师,在广大的戏迷心目中有着特别重的分量。1954年,小花玉兰进入北京市评剧团。1958年天津评剧院建院,她回到了天津,成为评剧院建院的元老之一,当时的天津评剧院有三团一队,小花玉兰后来一直担任着一团的团长。
1959年,小花玉兰带着天津评剧院青年团的《牛郎织女》奔赴上海演出。此次上海之行,让老人记忆犹新。
上海除了20世纪30年代白玉霜到那里演出过外,一直没有评剧,因此,他们此次演出,上海观众还以为演的是“评弹”。这次演出很成功,越剧名家袁雪芬都去观看了演出。演出后,上海唱片厂还给他们灌了唱片。
前两年天津评剧院去上海演出时,有观众拿着一张老戏单说明书来看戏。他说,“当年自己的爷爷看过天津评剧院小花玉兰的《牛郎织女》,一直记忆犹新,保存着这张戏单说明。此次看到天津评剧院的演出,特地送过来留个资料。”几十年前保存下的一张戏单,表现的是观众对小花玉兰艺术的认可和热情。
小花玉兰 – 退休后
1992年,结束40年的舞台生涯后,小花玉兰进入天津市表演艺术咨询委员会,成为咨询委的一名委员。目前,她正在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保护工作。
评剧作为一门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传承保留下来,让人担忧。小花玉兰说:“我希望孩子们能把我这艺术好好地继承下来。我传承我妈,可谁来传承我呢?也有些孩子学,但是学得不全,我觉得当务之急是把每一部戏都留下完整的影音资料,让后人去学习。”
今年9月,她向档案馆捐赠了一批母亲花玉兰及她本人从艺的戏服和照片等珍贵档案资料,捐赠给市档案馆作永久保存,不仅使评剧档案得到最好的归宿,也使评剧文化遗产得到最好的记录和承传。
问起所收的徒弟,小花玉兰说:“圈内的我一个也没有,业余的有三个徒弟。”为什么不收徒?小花玉兰解释:“我这人认真,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好。要收徒,首先,徒弟的资质我得挑,收了他们以后,我得为他们负责,为他们的艺术负责。如果收了徒,他们没有好好学,学不好,那还不是对不起戏迷观众,对不起这门艺术。”
对于那些执着拜师的人,她说:“拜师不过是一个形式、一个仪式而已。而一个拜师仪式,动辄花上好几万块,经常是在大饭店摆酒席,你想想一个学生哪有那么多钱?真的拜了师,又怎么样,说明学好了东西吗?仅要个荣誉、桂冠,那是没有用的!”
小花玉兰珍视自己的艺术,她说“我的艺术,我希望你们都学会拿去,这艺术我也带不走。真要学,我分文不取,都教给你们。但是,必须要好好学,否则就是糟蹋了。”
小花玉兰 – 艺术风格
她在从艺过程中,虽然母亲精湛的演唱技巧和丰富的演出经验给她以重要影响,但母女俩天赋条件迥异,她并没有完全承袭母亲的“大口”风格,而是结合自己嗓音柔润纤细的特色,采用了“小口”唱法,巧妙地将真假声结合使用,形成了委婉细腻、华丽柔美的风格,在评剧声腔体系中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尤其在表演上,较多地吸收了昆曲、京剧等古老剧种的程式动作和念白方法,唱做念舞均十分规范考究,尤以扮演端庄秀丽、文雅大方的闺门旦角色最为擅长,代表剧目《牛郎织女》、《拜月记》、《二度梅》、《吕布与貂蝉》、《两家福》、《夕阳红》等,几十年久演不衰,脍炙人口,成为天津评剧的经典剧目。
以上整理的小花玉兰个人资料信息、 小花玉兰图片、小花玉兰简介、小花玉兰简历、小花玉兰作品均来源于网络整理和网友投稿,有更多关于小花玉兰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的网页内容欢迎联系,任何不当信息也可以联系编辑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