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敏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
武士敏人物概况
本页面提供了武士敏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武士敏是谁?武士敏个人简介资料完整设计了网页求职找工作编辑个人简历作品所需要的武士敏网站常用模板元素,不保证武士敏人物数据真实,任何问题请联系管理员调整。
武士敏图片
武士敏个人资料简介
武士敏(1892年-1941年),字勉之,河北省怀安县柴沟堡镇人,是抗日战争期间阵亡的中国军方高级将领之一,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8军军长。1941年9月29日,时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8军军长的武士敏在山西东峪同日军激战时,壮烈殉国,终年49岁。1942年6月25日,民国政府特以1479号褒扬令明令褒扬。2014年9月,武士敏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人物生平
武士敏,原国民革命军第九十八军军长。
1892年出生于河北怀安县柴沟堡镇。幼年读私塾,1908年考入宣化中学堂,毕业后入天津北洋政法专门学校。他少有报国大志,忧国忧民,学生时代加入同盟会,开始投身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5年随郭宗道一起参加护国讨袁斗争。
1918年赴陕西参加靖国军,期间结识于右任、杨虎城、冯钦哉等人。
1917年,武士敏自组河东军,1924年转投国民二军,1928年任杨虎城部第一师一旅旅长,因于第一阶段国共内战有战功,1935年晋升少将。中日战争爆发后,仍投入战局,主要镇守山西中条山,1939年因有战功,升任第98军军长官拜中将。
在1941年抗战最为艰难的时候,驻守在中条山一带的国民党20万军队面对日军的威胁,纷纷撤退到黄河以南,武士敏则率领98军将士浴血奋战。在中条山战役中,他亲临马头山(位于山西沁水县端氏镇北面)前线指挥,与敌人拼搏冲杀,阵地几易其手,伤亡极为惨重。武士敏将军宁死不屈,最终英勇为国捐躯。
1942年6月25日,民国政府特以1479号褒扬令明令褒扬。
主要事迹
武士敏,原国民革命军第九十八军军长。
1892年出生于河北怀安县柴沟堡镇。幼年读私塾,1908年考入宣化中学堂,毕业后入天津北洋政法专门学校。他少有报国大志,忧国忧民,学生时代加入同盟会,开始投身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5年随郭宗道一起参加护国讨袁斗争。
1918年赴陕西参加靖国军,期间结识于右任、杨虎城等人。
1924年受任联络冯玉祥等组织国民军起义,起义成功后在保定组建国民军第三军骑兵一分队,从此置身戎马生涯,转战冀、鲁、豫,与北洋军阀多次搏战。
1925年出兵沧州,截断津浦路,联军攻克天津,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翌年,国民军受挫,他与共产党人南汉宸赴苏联考察。
1927年回国应杨虎城之邀,先后任西北军旅长、师长、潼关警备司令。“西安事变”时,他坚决支持张、杨义举,反对蒋介石亲日反共的政策,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做出了贡献。“七七”事变后,怀着抗日救国的决心,率部出陕西、过黄河、奔赴娘子关前线阻击日军南进西犯,协同八路军一二九师在正太路沿线重创日军,后与敌人周旋于太行、太岳山区。
1938年与东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统一协调作战,在粉碎敌人“九路围攻”、“八次包剿”的战斗中屡建奇功。尤其子洪口、天神山两次伏击战,全体将士奋力拼杀大败日军一九师团,使敌人闻风丧胆。之后他晋升为九十八军军长。
1939年阎锡山背信弃义发动“十二月事变”掉转枪口攻击八路军,而他始终与八路军保持着友谊和合作。
冯钦哉部的第27路军于1937年9月改称第98军,编入第14集团军。
1939年10月,原169师师长武士敏接任军长。此后冯钦哉升任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第98军被改为第2战区东路军(东路军总指挥为朱德)直辖,驻防于中条山。
1941年5月,日军集结临汾、长治、晋城10万多人向中条山进攻。国民党驻守中条山的部队约20万人。由于无充分准备,庞大的后勤机关不能疏散,部队无法展开战斗,结果受到严重损失,国民党2万多人投降,4万多人被俘,1万多人牺牲,其余10万多则奉命退过黄河,唯武士敏率领的第98军转战各地,坚决与八路军一起在山西抗击日军。日军多次派人劝武士敏投降,但均遭拒绝。一次,日军派一个认识武士敏的叛徒来劝降,武士敏大怒:“我是一个军人,我应该死在抗日的战场!”遂将叛徒扣压。
9月下旬,日军集中主力3万余人,将98军合围在沁水县东峪、西峪。武士敏临危不惧,亲临马头山前线,指挥部队顽强抵抗,浴血奋战,并多次组织突围,终因敌人封锁严密,受到严重挫折。在突围中,武士敏被敌人子弹击中下腭,他高呼:“拼到底,不成功,便成仁!”尔后壮烈牺牲,时年49岁。
人物功绩
“武士敏留给后人的最大财富,就是宁死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说这话时,参加编写《武士敏》专辑的怀安县政协秘书长靳本荣,流露出对武士敏将军的深深敬仰之情。
经过整理发掘,怀安县政协以文史资料的形式,于2002年8月出版了《武士敏》专辑,作为此书的主编,靳本荣对武士敏将军的事迹有着更为详尽的了解。
靳本荣介绍,1985年,曾在太岳山区与武士敏一起战斗过的薄一波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追怀爱国将领武士敏将军。
1983年,怀安县重修武士敏故居,作为教育后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是,由于武士敏15岁时就离开家乡,有关他的生平资料很少。为此,怀安县政协六届四次全会决定编撰《武士敏》专辑,作为爱国主义教材,教育后代。
“武士敏主要转战于山西,发掘他的的事迹非常困难。但是,只要肯下工夫,就一定能够找到。”2001年5月,在怀安县政协主席李俊来的带领下,靳本荣等人利用7天时间,走访了山西武士敏将军战斗过的地方,终于让家乡人们更多地了解到武士敏将军的功绩。
提起山西之行,靳本荣依然神情激动:“山西人民对武士敏将军有着相当深厚的感情,每到一地,只要人们听说武将军家乡的人来了,就会表现出相当的热情。”也正是由于武士敏将军的威望,使李俊来、靳本荣等人不虚此行,发掘出许多武士敏将军鲜为人知的故事。
人物评价
将军牺牲后,延安《新华日报》发表了专题社论和悼念文章,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通令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全区举行追悼大会,并决定将将军的牺牲地――沁水县改为士敏县。建国后,将军的遗骨被重新安葬在“太行太岳烈士陵园”,长治市建立了“武士敏纪念馆”。
1983年怀安县委、政府重新修葺了“武士敏故居”,陈列将军生前遗物,以资世人瞻仰纪念。
武士敏抗战四年间,纵横驰骋于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从冀中平原到上党盆地,历经血战十余次,屡建功勋,成为威震中外的一代名将。将军牺牲后,延安《新华日报》发表了专题社论和悼念文章。
尽忠于民族国家 努力求团结进步 磊落奇才一世 如君有几
坚持在敌后抗战 英勇至杀身成仁 感怀将略数年 知己情深
2014年9月,武士敏将军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以上整理的武士敏个人资料信息、 武士敏图片、武士敏简介、武士敏简历、武士敏作品均来源于网络整理和网友投稿,有更多关于武士敏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的网页内容欢迎联系,任何不当信息也可以联系编辑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