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待上市企业名单 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上市
近日,江苏网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网金科技”)IPO申请被驳回,这是试点注册制以来首例被驳回的案例。同时,注册制下发行的第45只股票正式登陆创业板。据业内人士透露,随着创业板注册制审核的逐步推进,包括IPO被拒在内的各种情况将逐渐显现,这体现了市场化机制的有效性。在此背景下,更多优质企业将脱颖而出,而尾部企业将面临清算风险。
IPO首例被否折射市场化效应
11月11日晚,创业板发行上市审核信息披露网站公布了创业板市委2020年第44次审议会议结果。网科初始申请审议结果为不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同日,深交所发布《关于终止对江苏网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审核的决定》,说明网科IPO遭拒绝的原因。
这是创业板改革和注册制试点以来,上海市委会议上的第一起否决案。
“注册制改革可以增强市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其门槛是客观存在的。”武汉科技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指出,需要满足两个关键标准,一是财务指标,二是行业准入条件。此外,在审核中应满足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一家公司的首次公开募股被拒绝有三个可能的原因。
在业内人士看来,按照现行创业板发行上市的规则和程序,在审核注册过程中被终止是正常的,这也是市场化的体现。
“100%成功是不正常的。随着创业板注册制审核的逐步推进,IPO案例数量将持续增加。”申万宏源首席市场专家桂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市场化机制下,企业IPO有成功和失败的可能。”他认为,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意在提醒投资者高度重视披露的信息。“注册制不是没有门槛的。如果突破底线,还是会被拒绝。”
目前,创业板注册制仍在正常有序推进。11月12日,第45家注册企业迪纳科在创业板正式注册,首日涨幅超过200%。11月13日,截至收盘,迪纳科收报74.26元,日跌幅2.34%,相对发行价上涨198.59%。
登记制度下的商业交易也很活跃。同花顺数据显示,上周(11月9日至11月13日)创业板注册制下45家企业周均成交额为24.22亿元,较创业板874家存量企业周均成交额13.21亿元高出83.35%。
市场将走向进一步分化
其实,除了IPO的“入口”,市场化机制还体现在新股的市场化定价和优胜劣汰上。
直同花顺数据显示,自8月24日注册制实施以来,创业板股票发行市盈率逐步下降。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13日,创业板注册制上市企业45家,算术平均市盈率33.76倍。其中,首批18家公司平均市盈率为39.3倍,而10月以来上市的10家公司市盈率为32.33倍;与前一个相比,它已经减少了。
从所属行业来看,创业板注册制下的45家企业基本符合“三创四新”的行业定位,即企业符合“创新、创造、创造”的大趋势,或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深度融合。
中证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此前表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优化了上市条件,综合考虑了预期市值、收益、净利润等指标,制定了多元化的上市条件,支持不同的业绩
长阶段和不同类型的创业、创新类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因此也吸引了企业踊跃进入创业板。
不过,注册制新股的分化也在加大,一二级市场中均出现大市值企业获得流动性溢价的现象。9月9日,创业板首批注册制下的上市公司出现破发现象。截至11月13日,创业板注册制下的上市公司相对发行价涨幅(不复权)最高的已达到了1137.40%;涨幅在100%以上的有32家;而最低的仅为10.89%,个股分化现象明显。
平安证券表示,创业板注册制是A股市场从增量改革向存量改革迈出的第一步,也是注册制全面推广的重要突破。在此背景下,分化是未来市场的主旋律,更多优质企业会脱颖而出,而部分尾部企业面临出清风险。
与此同时,桂浩明也指出,在市场化程度提高的同时,也存在标准前后变化大、缺乏可预期性等问题。“市场化的核心还是在于信息的充分披露,但信息充分披露只是手段,目的还是让投资者能够真正决定公司是否能发行,什么时候发行,以什么价格发行。在这个过程当中,怎样把投资者的诉求和管理层的选择结合起来,还需要做更多的考虑。”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