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创新创业的认识1500字 经济发展与创业创新
十多年前,肩负着支持双创企业发展使命的创业板,乘风破浪,开启了服务创新经济的探索之旅。十多年来,创业板乘风破浪,积极践行服务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年前,创业板再次被赋予重任,将注册制推向股改的“深水区”。创业板也得以腾飞,服务创新的经济能力进一步增强。
目前,创业板聚集了925家高新技术企业和37万“R&D大军”,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集群,实现了创新链产业链的“双链”融合发展,将继续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增添动能。
我们的记者黄玲玲。
创新元素汇聚创业板。
注册制改革后,创业板进一步拓宽了对创新创业企业的容忍度,适应了发展更加依赖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支持传统创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截至8月20日,1011家创业板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925家,占比超过90%,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比接近60%。
“公司选择在创业板上市的重要原因是公司的愿景特征与创业板的功能优势有着非常高的契合度。”迪纳科董事长苗认为,创业板优势突出,行业定位为朝阳,创业板上市公司多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创新型上市公司在创业板平台上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从而形成推动国家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同时,创业板注重改革创新。经过多次改革,创业板已经形成了科学完善的运行体系,特别是2020年实施注册制,资本市场功能进一步增强。”苗表示,迪纳科将继续发挥创新创造能力,争做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实践者,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推动公司整个产业链向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层次发展。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创业板公司已经成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研发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实践者。123家公司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7家公司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1家公司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22家公司获得国家重点R&D项目,229家公司获得国家火炬项目,120家公司获得国家创新基金资助,66家公司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
背靠坚实的资本市场,人、财、财的各种创新要素都聚集在创新型企业中。创业板始终坚持高R&D投资,深化产学研合作,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在1011家创业板公司中,R&D人员总数超过37万,平均每家公司R&D人员超过370人。R&D人员占员工总数的平均比例达到19%,其中203家公司占比超过30%。有150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曾在高校或科研院所工作,55家公司具有高校、科研院所股东背景,16家公司由科研院所转制而来,82位创始人为海归创业。
过去12年,创业板公司平均R&D强度高于a股平均水平,与主营业务相关的核心专利技术超过13万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较强。
“新威通信瞄准时代背景下占营业收入8%以上的R&D投资,保持高R&D投资,拓宽核心材料技术能力护城河,提升核心竞争力。没有长期的支持
前,创业板汇聚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四个产业在创业板集群化发展趋势尤为明显,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创业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龙头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创新能力突出。目前,共有214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总市值近2.5万亿元,覆盖了信息网络、互联网、高性能集成电路等各细分领域企业。
2018年至2020年,创业板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8.46%、16.06%和7.11%。即便受到疫情影响,过去三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仍超10%,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近4500亿元,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生物医药产业关系民生健康,95家生物医药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占深市生物医药企业数量近六成,总市值近3万亿元,覆盖了从化学药剂到中药饮片、从基因检测到体外诊断、从生物疫苗到血液制品、从医疗器械到医疗服务等全产业链体系。
2018年至2020年,创业板生物医药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29.66%、16.90%和26.89%,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21.03%。2020年,整体实现营业收入近2300亿元,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近450亿元。
创业板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成果丰硕,逐步突破海外医药巨头对国内市场的垄断,全力服务健康中国战略。贝达药业自主研发了我国第一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打破肺癌治疗领域进口药品的国外垄断,被誉为民生领域堪比“两弹一星”的重大突破,目前已惠及近20万名晚期肺癌患者。
新材料广泛运用于国防军工、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是推动我国从石油化工大国向强国跨越的重点关键产业。目前,共有92家新材料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总市值超1万亿元,覆盖了锂电池新材料、碳纤维、先进半导体材料、金属靶材、稀土功能材料等多个细分领域。
2018年至2020年,创业板新材料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24.42%、12.29%和9.91%,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11.45%。2020年实现整体营业收入近1500亿元。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目前,共有90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总市值近1.2万亿元,覆盖智能制造装备、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及海洋工程装备等多个细分领域。
2018年至2020年,创业板高端装备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20.17%、16.16%和15.46%,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13.37%。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近1450亿元。
科技创新夯实“双循环”根基
创业板相关产业企业一方面依托国内市场和产业体系,打造自身技术优势;另一方面坚持开放创新,与世界经济紧密联系,参与全球产业价值链建设,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增添动力。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创业板企业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助力建设自主、可控、安全的产业链、创新链,成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动力之一。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0年,创业板海外营业收入分别为3245.56亿元、4090.9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01%、26.05%,高于A股市场6.14%、8.56%的平均水平。创业板海外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由2009年的7.12%提升至2020年的19.57%,创业板公司参与国际化程度越来越深。
分行业来看,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分别实现海外营业收入776.30亿元、604.70亿元、382.97亿元、147.30亿元,其中,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速分别为95.43%、102.24%。
展望未来,以服务实体经济和创业创新为根本宗旨的创业板,有望释放转型新活力,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本文源自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