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风险规避方案,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书环境风险及规避方案
光明日报记者周金昊天
第一次设计简历,第一次穿西装打领带面试,收到第一份录用通知.也许兴奋,也许不安。在这个毕业季,909万毕业生忙着线上线下,奔波在演讲、双选会、面试场地之间,为的是以更好的姿态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给自己一个"不虚此行"的青春成人礼。
据教育部大学生司司长王辉介绍,2021年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909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35万人。虽然今年以来国民经济稳步复苏,但疫情对就业的深层次影响仍在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依然艰巨。那么,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应该如何稳定就业预期,让毕业生以更加扎实稳健的步伐迈出走出校门的第一步呢?教育部在5月1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相关情况。
拓宽路径,提供更多更优就业岗位机会
“黑龙江对人才的渴望、关注和培养,坚定了我去那里的决心,增强了我在基层创业的信心。”清华大学水利系应届毕业生李宝金将成为黑龙江省定向选调生。
许多像李宝金这样的毕业生希望在体制内选择工作。王辉表示,关于公务员招考,中组部和国家公务员局将考试时间提前了两个月左右,预计7月份基本完成。在基层就业项目方面,“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国家级基层就业项目相继启动。在大学生招录方面,教育部配合国防动员部启动“一年两征”招录改革,第二次招录报名于4月启动。在国企招聘方面,教育部会同国资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在举办第二季“全国招聘行动”,共提供岗位58.9万个。关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指导各地做好教师招聘工作,预计8月份基本完成。此外,教育部还发挥高等教育人才“蓄水池”作用,适度扩大研究生、专升本招生规模,统筹推进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着力培养更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除了政策性岗位,拓展市场化岗位渠道是我们必须大力推进的方向。比如就业促进周、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的成立,都是为了更好地将高校与用人单位融合,建立校企常态化对接机制。另外,现在毕业生的就业呈现出个性化的趋势。有的选择上学创业,有的选择在企业工作,“慢就业”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我们必须提供更精准的服务。”教育部大学生司副司长吴爱华说。
“疫情期间,各种形式的灵活就业降低了就业门槛,丰富了就业市场。今后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招聘信息共享、职业技能培训、与中介对接的支持力度,让灵活就业成为稳定就业的重要内容。抓住手。”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思想政治教育中心教授王占仁说。
聚焦重点,促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中西部就业
“去一线做专业相关工作是我最初的初心。”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博士毕业生孙启明,自己做出了职业选择——。他将在位于内蒙古包头的CNNC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工作。
自2020年9月1日起,教育部组织开展了40场“24365校园招聘服务
业岗位90万个;面向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地区举办5场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32万个;举办湖北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50万个。教育部还联合其他单位推出国防军工行业专场招聘会、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专场招聘会、医疗卫生专场招聘会等,引导高校毕业生投身国防科技建设、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建设等。
除到重点行业和领域就业,扎根西部边疆地区也成为不少毕业生的选择。“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实施高层次应用型西部建设者工程,还设立西部基层就业奖,每年投入50余万元用于就业表彰。近年来我校每年都有超过1/3的毕业生服务国家能源战略,近20%的毕业生到祖国西部地区就业,近5年赴西部就业的毕业生累计达到2300多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韩尚峰介绍。
“疫情暴露出我们在公共卫生、社区服务等方面的人才短缺问题,在保持扩大特殊急需专业招生规模基础上,各部门还需要增强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就业的政策吸引力。”王占仁说。
准确匹配,满足应届生多样化就业需求
“现在大学生求职目标都很明确,对于就业信息精准度的需求也更高了。”中央民族大学招生就业工作处副处长张继伟表示。
在2020年“24365校园招聘服务”和毕业班辅导员就业工作平台的基础上,教育部进一步整合资源、丰富内容,建设了“24365智慧就业”平台。平台覆盖了部、省、校、院系、辅导员、毕业生六级用户,整合了社会机构和就业战线内部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在线数据资源和大数据智能算法的优势,使毕业生求职信息与用人单位招聘信息高效互动,实现了毕业生和信息岗位的个性化匹配和精准触达,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
教育部将成立一个新的就业智囊团——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就指委”)。就指委将聚焦产业结构变化、新就业形态等课题开展宏观研究,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制定提供咨询建议;协助教育部开展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用人单位就业创业对接活动,推动校企合作和学职衔接;研究制定大学生学业与职业发展指南,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水平;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队伍能力培训、学术研讨、经验交流,建强专业化就业工作队伍。
“结合专业和职业发展,就指委设置了包括农林、能源动力、材料化工、装备制造、信息通讯与互联网等19个分行业就业指导委员会,确保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业全覆盖。”吴爱华表示。
教育部还围绕就业形势与政策、行业解析与职业发展等主题,开展“24365就业公益直播课”,已累计举办35场,观看人次超过1.08亿。“现在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线上投递简历、线上面试、线上签就业协议已成为常态。另外,通过大数据也能更好地实现人岗匹配、智能对接,这也是我们后期努力的方向。”吴爱华说。
北京师范大学战略人才研究中心主任、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王建民提醒广大毕业生,“要以‘人力资本’的视角看待自身,合理寻找符合条件的市场需求,更好实现自身价值,合理调整就业期待,不要一味好高骛远。个人职业发展是个长远过程,面对就业压力要动态调整求职目标,在有限时间中做出最优选择”。
(光明日报北京5月13日电)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14日0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