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怎么样(大数据分析就业前景)
推荐教程:Python教程
中国大数据国家战略发展现状
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制高点之战已经打响。2012年,中国政府在美国提出大数据研发计划时,也批准了“十二五”国家政府信息化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预计数百亿,有人口、法人、空间、宏观经济、文化五大资源库五大建设项目。中国开放、共享、智能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2012年8月,国务院制定文件,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推动商业企业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提升信息产品供给能力,形成行业联盟,制定行业标准,打造大数据产业链,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嫁接。
同时搭建大数据研究平台,整合创新资源,实施“专项计划”,突破关键技术。大力推进国家发改委和中科院基础研究大数据服务平台应用示范工程。广东率先推出大数据战略,推动政府转型。北京正在积极探索政府宣布的社会发展大数据。上海还推出了大数据研发三年行动计划。目前,上海无疑是政府部门数据对外开放、企业投资管理大数据分析的第一步。2014年5月15日,上海从今年开始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对外开放数据,鼓励社会加工利用。根据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的《2014年上海市政府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工作规划》,2014年有190个数据内容被确定为重点开放领域,覆盖28个市级部门,涉及公共安全、公共服务、交通服务、教育与科技、工业发展、金融服务、能源与环境、卫生与卫生、文化与娱乐等11个领域。其中,市场监管数据和交通数据资源的开放将成为重点,这些与市民密切相关的信息查询届时将完全开放。这意味着上海企业利用大数据“淘金”的时代即将到来。在上海投资交通、餐饮等与民生相关行业的企业。,再也不能“摸瞎子”了。在推动基于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的大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避免数据垄断和保护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尽快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探讨和研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数据。戴上大数据光环后,原本存储在服务器上的旧号,一夜之间价值翻倍。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大数据是新的财富,其价值堪比石油”。正如大数据之父维克多所预测的那样,“虽然数据没有纳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但这只是时间问题。”
当今国家把大数据作为国家战略,在实施中也进入了企业战略层面,已经远远超过当年的信息化战略。上面我们介绍了很多国外的趋势,自然最后也要在自己的国家定居下来思考国家可能的发展道路。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中央领导小组已经成立。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打造网络强国,必须有自己的技术和过硬的技术;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和繁荣的网络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强大的信息经济;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人才队伍;积极开展双边和多边互联网国际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我们没有自己的优秀技术,网络文化还存在一些问题,基础设施还太差,人才队伍素质跟不上需求,没有可靠的盟友,信息经济实力太弱。毫无疑问,中国的基础太单薄了。然而,大数据是信息时代的“油”。开发大数据资源的能力将影响未来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国家不能想象走在别人修的路上,更不能等待,只能靠自己的能力加速进步。这种能力就是将数据转化为信息和知识的速度和技术,而这种转化速度和技术决定了大数据技术的能力。
中国发展大数据的基础和优势是什么?
首先,它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规模巨大,活动水平高,信息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将成为产生和积累数据量最大的国家。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6.68亿,居世界第一;预计到2020年,全球数据量将达到40ZB,其中中国掌握的数据将占20%。
第二,市场空间广阔。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社会治理,四化同步,两化深度融合,信息消费和“互联网+”推广,都为大数据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政府管理、企业管理、个人发展都需要利用大数据加强创新和服务。
第三,基于语言文化特征的地方特色在应用上有明显优势。依托汉语和本土文化,有望在大数据领域再次实现互联网时代中国龙头企业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发展格局。
第四,有一定的技术和产业基础。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已经成为信息产业大国和互联网强国。2014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总规模超过14万亿元,同比增长16%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值超过3.7万亿元,增长20%以上。世界前10大互联网公司中,中国占4席,前30家占30%以上。这些都为大数据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国内领先的互联网公司利用其掌握大量数据资源的优势,不断创新和积累数据处理和分析等关键技术,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优化升级现有业务,开发新业务。国内骨干软硬件企业开发了数据仓库、数据库一体机等产品。一批信息服务企业为特定领域开发数据分析工具,提供创新的数据服务。
中国发展大数据面临哪些挑战和问题?
第一,信息孤岛普遍存在。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共享仍不顺畅,有价值的公共信息资源和商业数据开放度较低,基本处于死锁状态,无法顺畅流动。
二是对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律认识不足。全社会对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规律还没有形成客观科学的认识。一些地方错误地将数据中心建设作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重点,盲目追求硬件设施投资,轻视数据资源采集、积累、处理和应用的能力建设,未能积极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与应用需求的对接。
三是技术创新和支撑能力不足。大数据需要信息产业整个产业链的支撑,比如底层芯片、基础软件、应用分析软件。在新的计算平台、分布式计算架构、大数据处理、分析和展现等方面与国外差距较大,难以满足各行各业大数据应用的需求。
四是数据资源建设和应用水平低。用户一般不关注数据资源的建设,甚至数据意识强的组织大多只关注数据的简单存储,很少对后续的应用需求进行处理和梳理。数据资源存在质量差、缺乏标准和法规、管理能力弱、难以有效挖掘和利用数据价值等问题。
第五,信息安全和数据管理系统尚未建立。数据所有权、隐私权等相关法律法规、信息安全、开放共享等标准规范缺失,技术安全和管理能力不足。一个兼顾安全和发展的数据开放、管理和信息安全体系尚未建立,制约了大数据的发展。
第六,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缺乏具有数学、统计、计算机等相关学科和应用领域综合知识的综合数据科学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尤其缺乏熟悉行业业务需求、掌握大数据技术和管理的综合人才。
对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建议
大数据有很大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取决于它是否能被挖掘,是否善于利用数据分析的结果。同时,它是一种应用驱动的服务。要做好大数据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大动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一套运行机制。
大数据建设是一项有序、动态、可持续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促进建设过程中各环节的规律性和有序性,实现一体化,做好顶层设计。
2.规范一套施工标准。
没有标准就没有制度。应建立面向不同主题、覆盖各个领域、不断动态更新的大数据建设标准,为实现各级信息系统的网络互联、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3.搭建共享平台
数据只有不断流动,充分共享,才会有生命力。在专用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数据集成实现各级指挥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
4.培养专业团队。
大数据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业人士来完成。因此,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懂指挥、懂技术、懂管理的大数据建设专业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