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结论一般怎么写,如何撰写数据分析报告
季度总结时间到了,手里有很多入门率和流失率,但是不知道怎么整理。想了一天一夜,写了一篇近万字的工作总结,发给老板,老板却脸色阴沉。
“是我们写得还不够细吗?”
当然不是。
从总结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性别比例、各年龄段比例、学历分布、岗位分布等都有数据支撑,从基本人事数据来看,都是非常细致全面的。
但显然,这也只是一份基础且笼统的数据罗列。
作为人力资源,如何从庞杂的数据中抽丝剥茧出隐性问题,摸清背后原因并给出专业解决措施是关键。
以……为例。
Q:基于人事调整的季度数据复盘,你发现男女员工比例相较上一季度开始出现失衡,这一现象你会如何呈现在报告中?
菜鸟这样回答:
“在本季度的招聘中,新增女员工较多,导致男女员工比例略有失衡。在下一季度的招聘过程中,要注意男性员工的招聘比例,将男女员工的比例控制在一个平衡的状态。”
看起来问题不大,有几个数字,分析结论,还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但就像我们去医院看病,医生看到血液中白细胞减少,就开一盒头孢替我们消除炎症。有什么区别?
数据的作用是告诉我们表面无法察觉的变化。
--tt-darkmode-color: #A3A3A3;">而我们要做的是基于数据这一表象深挖其后的本质原因,真正为我们的工作产生有实际效用的指导。
就以上图表,我们可以基于数据进行以下思考:
男女员工比例为什么会失衡呢?它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如果是因为上一季度男员工流失过多,而招聘进来的都是女员工,所以导致了比例失衡。
那我们可以思考:
为什么男员工会流失呢?
为什么后期补充进来的都是女员工呢?
如果是对原有岗位的补充,我们在招聘过程中为什么没有补充到男员工呢?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们还可以继续进一步就岗位职责、薪资条件做进一步的引申:
是否是因为这些岗位的薪资对男员工无法产生吸引力,但对女员工而言却还可以接受,所以产生了这个现象?
又或者,这是否可以证明我们这个岗位的工作强度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大,大多数女员工都可以接受适应,也并不一定完全需要男员工的支持呢?
还是说,是否因为我们的岗位与薪酬设置方面有问题,才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呢?
而这样的思考过程,就是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得到的。
当然,要想对一个问题进行验证,单一数据是无法支撑的,我们需要通过多个维度进行探究。
比如,我们可以把对男女比例的数据放在更长的区间。分析从去年同季度起至本季度一整年的趋势变化。
通过数据态势的走向与变化,结合公司的组织结构调整、人员架构变化、岗位增设、战略布局等各方面,去分析男女员工的比例变化。
1、是否是适应公司业务调整的必然现象?
2、是否是岗位调整的方向把握不准确?
3、是否是组织结构调整的实施过程中与原计划有所出入?
基于这样的分析,我们所得到的结论与提出的建议往往会更精准、更专业也更有深度。
这样的总结报告,才是老板真正想要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