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爻解卦 六爻算
对于《周易》来说,它的逻辑在图论和理论上都是非常严格的。根据《周易》,古人推导出了多种对未来的预测方法,包括六艺法、灵器经、风水、四柱等。其中,六艺法最为重要,体系最为完善。
《周易预测》又称“六艺预测”和“纳甲预测”,采用六艺的方法进行预测。用六爻法预测是容易的,也是困难的。简单扔硬币、铜板等。几次;天干地支、六亲六神会在六爻的基础上增加,这样会使卦的结果更加准确。
六要法诞生于公元前50年的西汉时期,发明者是当时著名的易学家方静。在《周易》的基础上,方静又增加了阴阳、天干地支和生“我”的六亲、六亲和“父母”、“生“我”的子孙”、“官鬼”
马邑道人
早期六爻法不成熟,后来又改进了1000多年。宋朝有个叫“道士马毅”的人写了一本书《火珠林》。这时,六爻法在民间迅速传播,与此同时,宋代出现了一批易学大家。
加上天干地支、六亲、六神等元素,六爻预测法得到的占卜变得极其复杂。如果从八卦延伸出来的主卦只有64种,变卦只有64种,那么从年、月、日分支延伸出来的因素就复杂多了,分别是144种和60种,再加上六亲五种和应该被世人采纳的,最终就有了上亿种乘法结果。
古人云:“卦不误,卦不破,卦藏千机。”无论提问者的思路有多不清晰,动摇卦中也有有用的东西。如果一个人通过六爻预测法得到的东西与真实情况相差甚远,首先要看占卜者是否真诚冷静;其次,我们在看卦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最后看看八卦、天干地支、六亲六神等等有没有问题。
六爻,属金:金爻为兄弟,土爻为父母,木爻为妻室富贵,火爻为官鬼,水爻为子孙。
占卜法是六爻预测法中最古老的一益占卜法。四十九个蓍草将用于占卜,但一般会准备五十或五十五个蓍草。用占卜的方法占卜的细节很复杂,正因为如此,获得的占卜图像非常准确。
一、起卦前的准备
古人在使用占卜方法之前和开始占卜的时候都要做好各种准备,以此来检验那些摇破占卜的人的诚意。具体准备工作如下:
1.占卜前一天晚上早点睡觉,这样早起的时候头脑清醒,精力充沛的时候更好占卜。
2.晚上十一点以后不行,因为是两天交合期,天地混杂,人精神不好。
3.不老实,无所事事,奸淫掳掠,赌博。
4.如果一次做一件事,只会越来越没有效果。
15px;">5.如厕后洗手,饭后漱口。
6.布卦的地方最好是在安静、整洁的地方。
二、摇卦时注意事项
唯物主义者说物质决定意识,但是在很多时候,意识又能反作用于物质。当一个人紧张时,往往会说话结巴或者说话时前言不搭后语,从而使对方无法理解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或者当一个人大意时,会无意中说一些伤害他人的话,以至于让对方对他产生偏见。摇卦者在摇卦时也一样,思想是否集中,是否有诚心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摇卦结果。如果想要得到精确的卦象,摇卦者定要精神集中,想着心中要问的事情,并且要对断卦者怀有虔诚之心。
三、布卦具体步骤
揲蓍布卦法由来已久,尽管细节繁琐,但是由此得来的卦象却是十分精准的。它的具体步骤是:取蓍草(也可用小木棍、火柴棍代替)五十根或五十五 根,五十根的抽掉一根,五十五根的抽掉六根,剩下四十九根来占卜。
将余下的四十九根蓍草任意分成两份,分别握于两手之中,左手象征天,右手象征地,从右手中抽取一根夹在左手小指与无名指之间,象征人。分出天、地、人后,放下右手中的著草,用右手把左手中的蓍草以四根为一组进行分祖,象征四季。这样,左手中余下的蓍草等于或少于四根,把这些夹在左手无名指和中指之间,象征闰月。
左手中的蓍草分完以后,再用左手对右手放下的蓍草分组,同样是四根为 一组,最后把余下的四根或者不满四根的蓍草也夹在左手的无名指与中指之间, 然后看一下夹在小指、无名指、中指之间的蕃草,它们加起来的总数为9或为5,这就是第一变。
把这九根或五根蓍草除去,剩下40根或44根,再一次分开握在两手中,同样的从右手中抽取一根蓍草夹在左手小指与无名指中。之后的步骤同第一变, 左右两手分别以四根为一组分组,最后分别把两手中余下的夹在无名指与中指中间。数一数手指中那些余下的蓍草的数量,为8或为4,这是第二变。
把余下的32根或36根蓍草,以上述同样的步骤再分组,余下的蓍草一定还是8或4,这是第三变。三变结束后蓍草总数会出现四种情况,分别是: 36 根、32根、28根、24根。
经过上述的三变,得到的仅是六爻中的初爻。想要得到六爻,就要按照以上的方法重复六次。
将24、28、32、36分别除以4,得到6、7、8、9四个数。
其中:
少阴、少阳属于不变爻,老阴、老阳属于变爻。
若得到6或8偶数,则属阴性,6为老阴,8为少阴。
若得到7或9奇数,则属阳性,7为少阳,9为老阳。
则经过三变(取三次),得到第一个爻。
因为每一卦有6个爻,所以,一共要取6回(每回取三次),共计18变,也就是18次,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卦。类似下图:
凭此卦象就可以进行解卦了。关注私信我卦象即可解卦。
这就是“六爻预测法”其中的揲蓍布卦,下一期我们讲“梅花易数”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