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品牌矩阵,打造滨州人才IP
品牌不仅是一种标识,更体现出一种社会认知、一种内在价值,更具有辨识力、影响力、传播力,推进工作要“相信品牌的力量”。为此,坚持向品牌发力,近几年围绕六种引才方式一直抓,每年都创新提升,构建起多元素、多维度的引才品牌矩阵,形成独具特色的滨州人才IP,进一步发挥品牌优势、释放品牌效应,向海内外传播滨州引才的“最强音”。
Part 1
以节引才—最高礼遇
5月21日—23日,成功举办第二届人才节,以“爱滨才会赢”为主题,相比去年实现“四个提升”:
参与规模的提升
市外,在北京、上海、深圳设立分会场,在100余所高校同步发声;市内,各县市区设立专场,共开展107项活动,近8000人参与。
组织主体的提升
市直部门、各县市区、镇办以及企业等用人单位全面参与,实现市县乡三级纵深全覆盖。
活动成效的提升
784名人才达成合作(引进)意向,180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78个现场签约,人才获得感更强,用人单位满意度更高。
社会氛围的提升
策划“相约滨州”“愉见滨州”“乐享滨州”“梦圆滨州”四个宣传篇章,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式宣传,人人知晓人才节、点赞人才节。
滨州人才节
Part 2
校园引才—最佳阵地
开展校园招聘,带着用人单位、带着优质岗位,走进大学校园、走近大学生,是引进优秀青年人才的主渠道,为此,连续三年开展“选择滨州——名校人才直通车”全国校园招聘活动。
今年3月份开始,集中利用一个月,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团市委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征集金银铜狮奖企业等骨干企业优质岗位3000余个,分十条线路,赴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等20所重点高校招聘,吸引近3000名大学生参加,达成就业意向900余人,就此拉开2021年校园招聘的序幕。截至7月底,市县开展79场大型招聘活动。
校园招聘
Part 3
赛事引才—最贴产业
连续三年举办“赢在滨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相比以往,今年大赛实现“三个首次”:
首次聚焦“五大千亿级产业”,针对每个产业,分别征集项目,分别设置比赛专场,针对性更强;
首次实行“揭榜挂帅”,同步发布骨干企业技术需求48项,邀请专家揭榜挂帅,来滨与企业现场对接、实地考察,精准性更强;
产业专班首次参与,发挥专班熟悉产业优势,征集技术需求、推介产业情况、担任决赛评委,组织企业与专家对接,帮助项目落地。
|创新创业大赛|
举办首届“渤海职业技能大赛”,聚焦产业设电气装置、养老护理、数控加工、化学检验等18个项目,342名技能人才同场竞技,34名人才荣获一等奖。
首届渤海职业技能大赛
Part 4
优选引才—最简程序
硕博优选服务机关、事业单位引才需求,连续三年实施“硕博优选计划”,市县每年至少拿出200个事业单位岗位,采取直接面试方式优选硕博士,岗位竞争比例最高达1:198。今年预计引进204人。
一考双录开展“一考双录”,对参加省选调生面试、但未被录取的,组织市直部门拿出优质事业岗位直接录取,更大范围留住优秀人才。
Part 5
驻点引才—最广覆盖
统筹用好北京、上海2家人才联络服务站、33家高校引才工作站、136处青鸟驿站,搭建资源链接轨道,已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构建起强大的引才网络。
02 今年,启动实施“城市实习生”计划,首批设立6家“城市实习生”基地,征集到516个岗位、需求5681人,依托引才网络,面向高校院所发布,重点招募在校大学本科生和硕士、博士来滨实习实训,将引才端口由“招聘毕业生”前移为“吸引实习生”。
设立城市实习生基地
Part 6
以才引才—最强助力
滨籍在外人才信息库
发挥滨籍人才情系家乡的天然优势,开发建设滨籍在外人才申报系统,建立市县乡三级管理机制,共建共享共用,多渠道发动滨籍在外人才线上申报,构建常态化沟通机制,通过聘任引才大使、开展回乡考察交流活动等,既引导其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又鼓励其帮助推荐人才、项目。截至7月底,已入库8400余人,人数还在持续增长。
|取得成效|
Vol.1人才集聚度明显增强
截至7月底,全市引进高端专家87名,引进本科以上大学生8265名,其中硕博士868名。
Vol.2产才融合度显著提升
通过开展“智者智城·百企引智”行动、成立产教联盟、实行“揭榜挂帅”等,实现产业发展和人才发展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Vol.3城市知名度得到提高
在北京王府井、上海陆家嘴、深圳福田区等核心地段投放宣传视频,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专题报道,人民网、新华网、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省委组织部《组工信息·内部参阅》、《山东组织工作》等刊发报道我市人才工作,带动提升滨州人才、乃至滨州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