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注册制创业板股票,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是什么意思
4月27日晚,《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
当晚,证监会就4项部门规章公开征求意见。随后,深交所就《创业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等8项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试点进入实施阶段。
创业板试点注册制借鉴了科创板的改革经验,但有所不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给读者划一划重点,并专访了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进行逐条解读。
重点1:跟投机制
科创板注册制要求券商对其主办的所有项目进行强制跟进投资。
创业板注册制不再要求券商对其发起的所有项目进行强制跟进投资,只对无利可图、红筹结构、特殊表决权、高价发行四类公司进行强制跟进投资。
王骥跃:创业板的注册制和投资机制更加灵活,更能体现对券商的约束。本来,后续投资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如果发行价不过分,后续投资其实就是给券商送钱。如果发行价高,后续投资可能会亏损,但券商也会从承销费中追加风险补偿。创业板改革完善了后续投资机制。此外,由于创业板与科创板存在部分竞争关系,创业板此举也有利于鼓励券商引导发行人向创业板申报。
010年至1010年,科创板城、科创板围绕“市值”设置了五套上市标准,对红筹企业和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的上市制度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中,第五套标准允许不盈利的企业上市。
创业板改革后,设立了三套上市标准。一是提高了利润上市标准,要求“最近两年净利润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或“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第二,取消最近一期期末无未弥补损失的要求。三是支持特殊股权结构的盈利企业和具有一定规模的红筹企业上市。第四,对不盈利企业的上市标准要明确,但一年内不执行,一年后评估。
王骥跃:科创板是市值标准,不盈利的企业允许上市。创业板暂时还有一定的盈利要求。这主要是从风险的角度,也给科创板留下了空间。
一般来说,创业板的上市条件低于科创板,说明创业板定位于成长型企业,规模不高。从规模上也可以看出科创板、创业板、NEEQ的错位竞争意图。
重点2:盈利要求
加入创业板注册制的个人投资者,预计前20个交易日达到每天不低于10万元的门槛,且参与证券交易时间超过24个月,因此现有客户不会受到影响。
科创板为个人投资者设置了50万资产门槛和2年证券交易经验开户。
王骥跃:创业板的投资者适当性门槛低于科创板。一方面现有投资者要考虑,另一方面创业板公司的风险还是比较小的。毕竟亏损公司暂时不能在创业板上市。此外,在投资者层面,公开数据显示,超过80%的创业板投资者有两年的交易经验,平均账户资产为51.22万元,也就是说市场本身已经分层了投资者。科技创新板是新板,应该更高。
创业板改革是时间问题,全面注册制也是时间问题。最终的竞争不是投资者的门槛,而是上市公司的质量。
重点3:投资者适当性要求
科创板首次引入市值标准,连续20
交易日市值低于3亿元的上市公司进行强制退市。
创业板新增“连续20个交易日市值低于5亿元”的退市指标。
王骥跃:退市制度上差异不大,也借鉴了科创板对空壳公司僵尸公司的清理机制。科创板第一次推出市值退市机制,设置了3亿元的市值退市标准。后面可能还是要调整的。相对来说,5亿元的门槛也已经很高了,触及市值退市暂时并不容易,但以后肯定会有。
重点5:错位发展
证监会表示,创业板和科创板都承担着资本市场服务创新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两个板块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科创板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创业板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
王骥跃:体量上是一方面,创业板更偏重创新创造创意,科创板更偏重科技创新类,对高风险公司接受度也更高。错位发展要几年后才能见结果,要相信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有效性。
总的来看,王骥跃表示,增量IPO方面,创业板主要借鉴科创板的注册制经验,针对创业板定位和特点进行下调整,对科创板规则不完善的地方做做修补完善,经验教训都借鉴。值得关注的是存量改革,这个会影响近千家已上市公司和几千万既有投资者。这也是本次创业板改革的关键之处,顺利推进了,就可以进到全市场。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