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康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
王静康人物概况
本页面提供了王静康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王静康是谁?王静康个人简介资料完整设计了网页求职找工作编辑个人简历作品所需要的王静康网站常用模板元素,不保证王静康人物数据真实,任何问题请联系管理员调整。
王静康图片
王静康个人资料简介
王静康是国际著名工业结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静康 – 个人简介
王静康院士是中国化工结晶科技领域的专家。1938年出生于河北省秦皇岛市,1955年考入天津大学化工系,1965年研究生毕业于天津大学。自1980年调入天津大学工作至今。现任天津大学化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是天津市授衔专家、国家“八五”立功先进个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天津市优秀教师。她在化工结晶科技领域研究的主要方面为熔融结晶技 术开发与工程化、溶液结晶技术与系统工程、反应结晶集成技术 与模拟放大。她的攻关成果三次被列入国家重大 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完成工程项目46项,为大型化工、医药企业重点工程设计建成16条新型工业结晶生产线,新增产值8.8亿元、利税1.2亿元。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已推荐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共获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8项。创建原国家科委第一个国家工业结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及国家医药管理局天津大学医药结晶工程研究中心。主持1998年国际工业结晶会议。培养硕、博士生31名。发表文章62篇,著作逾百万字。1999年王静康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静康 – 人物生平
“我有一个梦想,能否在我的有生之年,实现中国由粗品制造大国向高端精品制造强国的转变。”年逾古稀的王静康,这位天津市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国家工业结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一直奋斗在化学工程工业结晶领域,谱写她敬业的人生。如今,她依然是这一领域的领军人物。
国家需要让她走上化工之路
王静康的父亲王恩明毕业于南开中学,1920年勤工俭学赴美留学,在普渡大学学习化工冶金专业,因学习成绩优秀,1924年毕业后立即被美国匹兹堡卡耐基钢铁公司聘用,1926年回国渴望实业救国。抗日战争期间,不愿做亡国奴的他坚决辞职。抗战胜利后,受侯德榜的邀请再度赴美,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作为海外归来的爱国科学家,他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参加了新中国开国大典。
秉承家风,王静康身上有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从1955年进入天津大学化工系学习开始,她的人生就与化学工程工业结晶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青海盐湖拥有丰富的钾盐资源,但由于没有成熟的开发技术,这些资源一直无法得到利用。而掌握了核心技术的国外公司却垄断市场,对方竟开出数百亿元的天价。1980年,他的老师张远谋教授亲赴青海,承担了“01”号“青海盐湖钾盐生产系统工程研究”攻关项目,王静康作为攻关团队主要成员,在张教授领导下经过不懈努力,他们成功地完成了这个国家“六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在那五年日日夜夜的攻关过程中,也开始培养和锻炼出了一支面向国家产业第一线的高校化工攻关的国家级团队。
化工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基础,在20世纪末有一些人认为化工是一切污染的源头,化工不是高新技术,化工的发展前景没有其他专业的发展前景更宽广,在21世纪化工将走向末路……。王静康认为,这完全是错误的推论。
据国际科技界的报道,美国和欧洲等国在20世纪末期组织了很多的专家,研究各种专业和产业发展的趋势,研究之后得出结论:化学工业作为基础和支撑工业,21世纪还将而且是必须强势发展,如果化工不发展,其他高科技就无从谈起。2003年美国还出版了《21世纪化学与化工发展战略报告》――其题目为“超越分子前沿―化学与化学工程面临的挑战”,展示了化学和工程的融合前景,认为化工作为21世纪发展的基础产业,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
国际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20世纪以来,美国牢牢占据了世界化工产业的重要地位,美国的化学工业GDP占世界化学工业GDP的30%,欧共体占据了世界化学工业GDP的37%左右。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化学工业在世界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王静康深情地说,我为能够在如此重要的学术领域里面工作,能够针对我们国家经济建设的基础产业需求开展研发工作,为国家的长远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而感到骄傲和幸福。
科技攻关 有苦也有乐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王静康不辜负老师们的嘱托,带领她的团队又连续承担并出色完成了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一系列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现在正承担着“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给王静康留下深刻印象并引以为自豪的是,她和她的团队完成了“八五”期间的攻关项目“青霉素工业结晶的新技术与产业化研究”。“国家交给我们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因为这是关系到民生的国家急需解决的课题。”王静康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青霉素是中国治疗疾病的主要药物,但当时受制药技术水平限制,青霉素灌装定量不准,纯度不够,严重影响了使用。
“我们接到这个攻关项目的时候也非常兴奋,这是国家对我们团队的重视和信任啊。” 虽说“八五”攻关是5年计划,但国家有关部门要求这个项目力争在两三年内完成,其项目完成的硬指标是必须完成研发成果大规模的产业转化,产业化成功国家才验收。作为项目负责人,王静康签署了攻关合同,对国家要负有法律上的责任。当时王静康和她的团队下定决心,攻克难关。作为国家级攻关团队,他们相信只要艰苦奋斗就会成功。因为他们此前已有完成两个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的实践经验,曾经针对不同领域的结晶过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均取得了由小试研究直至中试成功的成果。
“我们的目标是必须保证产业化一次成功,为此我们坚持校训――以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态度严格要求,对于我们来说一次实验成功不算成功,只有20次以上重复数据才为可取。为了和时间赛跑争取早日成功,我们没有寒暑假和春节,试验工作必须全神贯注,条件亦较艰苦。”
最后在进行正式产业化开车的时候,只能成功不许失败是他们牢记的座右铭,王静康和她的团队成员昼夜坚守在现场,当时大家即兴奋又紧张,都不敢离开生产车间,饿了就吃方便面,直到最后的检查结果出来,发现不仅晶体质量合格,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家非常开心,才都感到完成任务的快乐!
这个项目攻关成功之后,在该行业推广面超过90%,使中国青霉素的产能提高70%,节能70%以上,节约溶剂30%以上,降低三废排放30%以上。这一技术的使用每年为国家新增利税近亿元。
“我们的成功靠的是团队的力量。”王静康高兴地说,当年“七五”攻关项目我们得到国家科技发明三等奖,我们这个“八五”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我觉得这个项目对我们团队来讲最重要的是给了我们信心,再次证明我们有能力完成从烧杯到生产线的放大;只要奋斗,我们科技成果产业转化就可以一次成功。
“我感觉到作为一个普通科技工作者,能为国家的科技发展作一点点贡献,能够获得国家和有关部门的认可和奖励,这给我们极大的鼓舞。当然在科技攻关过程中,有苦也有乐。”
此后,王静康和她的团队在承担“八五”、“九五”、“十五”等一系列科研攻关及数十项大型产学研合作项目中,都是产业转化一次成功的。
王静康 – 科研路程
攻关不畏难
王静康这个名字,是同化学工程工业结晶领域中的许多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及技术推广项目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从1980年参与完成01号国家“六五”攻关项目DDDD“青海盐湖钾盐生产系统工程研究”开始,王静康始终带领她的团队战斗在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的第一线。
提起1980年参与完成01号国家“六五”
攻关项目,王静康充满了自豪。青海盐湖有丰富的钾盐资源,由于没有成熟的开发技术,这个资源一直无法得到利用。1980年,天津大学化工系接受了国家有关部门“青海盐湖钾盐生产系统工程研究”项目,王静康等一批40岁左右的中青年教师投入到科技攻关中。经过几年的艰难探索,王静康他们不仅完成了这个攻关项目,而且锻炼和造就了天津大学结晶中心这个坚强的团队。
为了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王静康经常深入工厂一线。在为哈尔滨制药厂进行技术调试时,为了解决技术难题,王静康带领她的团队在厂里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埋头苦干,直到成功。
勤奋育英才
科研上的成就,使王静康获得了很多荣誉: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国家巾帼发明家、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天津市优秀教师等等。
提起王静康,学生们感受最深的是她的忘我精神。她不仅认真上好学校安排的每一节课,还针对学生的需求,开设“课外课”。2006年底,为了让本科生在进入实验室开展毕业设计之前对研究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她特意为学生们准备了工业结晶毕业设计课,使学生在走进实验室之前有了充分的知识储备。
尽管科研任务繁忙,王静康坚持为学生讲课,将最前沿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思路传授给学生。她精心编写教材,将研究成果系统、全面地传授给学生。她不仅以自己渊博的知识教育学生,更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有一次在课堂上,大家发现王静康脸色有些苍白,希望她休息一下,但她仍然坚持讲完了180分钟的课。后来大家才知道,那天她刚刚从外地开会回来,而且正患病。180分钟的课对于一位年轻教师来讲都很累,更何况年近古稀的老教授。
谈到课堂外的王静康,学生们感受最深的则是她对学生的关心。“化联杯”化学知识与实验技能竞赛是天津大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丰富第二课堂的精品活动,“化联杯” 。
刚刚创立的时候,出现了资金紧张等诸多问题。王静康得知后,不仅给予大赛很多指导,还出钱资助,使这项赛事成为校园的一项品牌活动。每次学生取得了好成绩,王静康感觉比自己获得好成绩还要开心。
王静康 – 人物梦想
“我国是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作为化工科学家的王静康一直忧虑,我们不能满足于作初级产品的出口大国。如果说初级产品附加值是1,那么最后的功能产品的附加值就是10、是100。而工业结晶正是能够把初级产品升级为功能产品的技术。
工业结晶技术作为一种高效节能、降耗、减排的化工精制技术,广泛应用于农药、石油化工、食品和医药等传统领域,还是生物化工、能源材料等新兴行业的重要技术支撑,成为21世纪国际竞争的前沿,也因此处于国际专利封锁垄断之下。
作为中国化学工程工业结晶技术的开拓者之一,长期以来,王静康致力于化学工程工业结晶的理论和新技术的创新研究与开发,系统地发展了现代工业结晶与医药理论,出色完成了从“六五”至“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产业化工程项目及多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获发明专利五项,并成功完成了成果的产业转化。
1988年,王静康主持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大型结晶实验基地,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医药结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业结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化工与医药结晶科研、开发、设计和生产体系。
他们完成的“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青霉素结晶新工艺与设备”,在这一行业推广面已经占到90%以上,生产能力提高70%,节能70%以上,节约溶剂超过30%,降低三废排放30%以上。这一技术的使用每年为国家新增利税近亿元。
从事科学研究的人,经常要忍受常人难以想像的孤独、寂寞、艰难、失败,而女性承受的就要更多。王静康不能忘记父亲对她的影响,她的父亲王恩明,作为从海外归来的爱国科学家代表,在新中国诞生那一天,曾站在天安门观礼台上参加了开国大典。“父亲那一代老科学家爱国、敬业、求实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
科研上的成就,使王静康获得了太多的荣誉。但最让她感到自豪的称号,还是“人民教师”。王静康说:“作为参加十七大的科教战线的代表,作为教师和院士,我肩负着科技创新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双重任务,倍感荣幸与责任重大。”
作为院士的王静康身兼多项社会工作,但这些从未影响她给本科生、研究生讲课。现在天大化工学院的本科生都希望自己的论文上有“指导教师:王静康”的字样,因为这不仅是一种荣耀,更意味着他们将学到她严谨的治学态度、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不懈的追求精神。
让同事和学生们念念不忘的还有王静康的民主、淡泊名利、一身正气。作为工业结晶领域的领头人,王静康经常担任一些国家项目评审的负责人,常会有企业到她这里来“寻求关照”,但从来都是碰一鼻子灰。许多化工原料对人体有毒副作用,对女性的影响更大。为此,做实验王静康从来不让女同事靠近,都是亲自去操作。
六十九岁的王静康,仍像年轻人一样地工作着,她的同事们经常觉得“跟不上她”。“就怕跟王老师出差,中午从来不能休息,夜里工作到一、两点钟是常事。”“她会站在这个领域的最前沿,而且知识面特别广,不时会提出新想法,让我们总要努力去追赶她。”
依旧美丽、智慧、执著坚定的王静康,对科学的追求仍不停歇,她已经开展了功能纳米晶体和生物大分子药物传送路径等前沿课题的研究。她说:“要像先辈一样,发愤图强,为实现我国由粗品制造大国向精品制造大国转变作出贡献。”
王静康 – 人物职务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静康是中国化学工程工业结晶技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现任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国家工业结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她长期致力于化学工程特别是工业结晶工程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大型工业结晶实验基地,为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从1980年承担国家01号“六五”科技攻关项目“青海盐湖钾盐生产系统工程研究”,到以后的“七五”、“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再到目前正在开展的“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老挝钾镁盐矿资源生态利用系统工程”,“王静康”这三个字是同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及技术推广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王静康 – 人物成就
王静康,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国家工业结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她长期致力于化学工程特别是工业结晶工程的理论与技术研究,经过多年的探索,开拓了化学工程研究的新领域。她提出并合成了熔融液膜结晶、精馏结晶及反应结晶等新型耦合结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大型工业结晶实验基地,组建了医药结晶研究中心和国家工业结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建立了工业结晶与医药结晶方面的“科研、开发、设计、生产”一条龙的研发应用机制,为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王静康 – 人物评价
69岁的王静康院士在工业结晶领域是国内的领军人物。她的父亲王恩明毕业于南开中学,1920年勤工俭学赴美留学,1924年毕业后被美国匹兹堡卡耐基钢铁公司聘用,1926年回国办实业救国。抗日战争期间,不愿做亡国奴的他坚决辞职。抗战胜利后,受侯德榜的邀请再度赴美,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作为海外归来的爱国科学家,他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参加了新中国开国大典。
秉承着家风,王静康身上有一种强烈的民族气节。我国青海盐湖拥有丰富的钾盐资源,但由于没有成熟的开发技术,这些资源一直无法得到利用。而掌握了核心技术的国外公司却垄断市场,对方竟开出数百亿元的天价。1980年,她亲赴青海,与一大批中青年科学家们承担了“青海盐湖钾盐生产系统工程研究”项目,经过不懈努力,他们成功完成了这个攻关项目,也锻炼了天津大学的化工队伍。“我们是举世公认的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以化工为例,我们出口的多数还是通用化学品和低端精细化学品,这些初级粗品大量消耗资源,使生态恶化,而能效高、污染少的化工精品,其高附加值则被外国人赚走。”王静康院士认为,应该把这种高附加值的化工产业留在中国,而要早日实现这一目标,发展工业结晶技术是必由之路。
王静康时刻以自己的行动,履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无论在国家重大攻关项目的科学研究中,还是在国家化工学科的创新人才培养上,王静康总是心甘情愿地默默奉献。
以上整理的王静康个人资料信息、 王静康图片、王静康简介、王静康简历、王静康作品均来源于网络整理和网友投稿,有更多关于王静康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的网页内容欢迎联系,任何不当信息也可以联系编辑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