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政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
张树政人物概况
本页面提供了张树政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张树政是谁?张树政个人简介资料完整设计了网页求职找工作编辑个人简历作品所需要的张树政网站常用模板元素,不保证张树政人物数据真实,任何问题请联系管理员调整。
张树政图片
张树政个人资料简介
张树政生物化学家。女。河北束鹿人。194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理学院化学系,获理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张树政 – 个人简介
194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理学院化学系,获理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50年代初,分析比较了酒精
工业的不同种曲霉淀粉酶系的组成,确定了黑曲霉的优越性;60年代初,阐明了白地霉的木糖和阿拉伯糖的代谢途径,纯化了木糖醇脱氢酶并证明为诱导酶;发现白地霉中有甘露醇,阐明了其合成途径;发现并纯化了NADP-甘露醇脱氢酶;70年代初,首次得到红曲霉糖化酶的结晶,进行了性质、化学组成、糖肽结构、化学修饰和光谱学构象研究,发现不同分子型有构象差异,后来证明是糖基化引起的;80年代,选育出β-淀粉酶高产细菌,活力当时在国际上领先;研究了20多种糖苷酶,首次发现了有严格底物专一性的βDDD岩藻糖苷酶;从嗜热菌纯化了8种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张树政 – 主要经历
1942-1945北京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毕业,
1945-1946北京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助教;
1946-1948北京大学医学院生化科助教;
1948-1949北京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助教;
1950-1954重工业部综合工业试验所技师;
1954-1957中国科学院菌种保藏委员会助理研究员;
1958-现在历任中科院微生物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酶学研究室副主任等职。
1991-现在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2-现在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常委 48号
张树政 – 研究工作
60年代初,在国内首先用纸电泳、酶谱和生长谱法分析比较了当时在酒精工业界有争议的不同种曲霉淀粉酶系的组
成,确定了黑曲霉的优越性。60年代阐明了白地霉的戊糖代谢途径,发现白地霉中有甘露醇,查明了其合成途径。发现并纯化了NAP-甘露醇脱氢酶。70年代在国内首先建立了等电聚焦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新技术。在红曲霉糖化酶的研究中,首次得到该酶的结晶,并发现该酶的不同分子型存在构象差异,证明是糖基化程度不同引起的(现称为糖型)。80年代从事多种糖苷酶的应用和基础研究。如细菌(-淀粉酶高产菌株活力在国际上当时领先,果胶酶的应用,右旋糖酐酶已证明有防龋效果,产麦芽四糖的淀粉酶有工业化前景。首次发现了有严格底物专一性的(-D-岩藻糖苷酶,由嗜热菌纯化了5种酶。90年代在国内大力倡导糖生物学和糖工程前沿计划,并建立了糖工程实验室 。
张树政 – 国外工作
1978年9月赴日本参加第五届国际食品科技大会,作分组会报告及会 后参观京都
大学等20多个单位。
1981年5月赴日本贤岛参加第六届国际酶工程会议,作大会邀请报告及分组会主席,
并参观10多个单位。
1982年6月微生物学访问团三人赴匈牙利访问。
1983年9月应日本东大学周一教授邀请访日;赴美参加第七届国际酶工程会议,任顾问委员会委员及分组会主席。
1987年10月赴美参加第九届国际酶工程会议,任分组会主席。
1988年11月受中科院和美国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资助,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美访问讲学;
并参加了全美生化分子生物学学会和细胞生物学会的联合年会。
1990年5月赴意大利参加国际嗜热菌会议。
1991年9月赴美参加第十一届国际酶工程会议。
1993年9月赴法国参加第十二届国际酶工程会议,会后参观几个大学。
1993年9月赴丹麦访问,参观了几个大学和Novo公司。
张树政 – 社会兼职
1959-1978 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研究生院承担“微生物生理”与“生化实验技术”教学。
1979-1986北师大、北农大、中科院研究生院承担蛋白质化学、生化技术及微生物代谢调节等教学。
1961-1992历任“微生物学报”常务编委、副主编、主编及顾问。
1981-1995美国“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iotechnology”杂志编委,1995年后 任顾问。
1984-现在“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编委。
1984-1989“生物化学杂志”副主编。
1984-现在“生物工程学报”编委。
1986-1990中科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委员。
1985-1988生物物理所分子酶学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1987-现在吉林大学酶工程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以上整理的张树政个人资料信息、 张树政图片、张树政简介、张树政简历、张树政作品均来源于网络整理和网友投稿,有更多关于张树政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的网页内容欢迎联系,任何不当信息也可以联系编辑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