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广东将提升制造业支柱地位,产业发展主要着力点何在
南都讯 8月9日上午,《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在广东省政府官网正式公布。《规划》强调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巩固提升制造业在全省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并提出要努力打造世界先进水平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创新集聚地、制造业高水平开放合作先行地、国际一流的制造业发展环境高地等“四个定位”。
到2025年,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30%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3%。
《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现场。
当天上午,以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也如期举行。会上,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吴东文特别提到,“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认真梳理了‘十四五’时期的全省重点产业项目889个、合计投资额2.28万亿元,重点企业1471家,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2920个,主要园区载体245个。这是广东省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十四五’时期产业发展的主要着力点。”
基于此,广东全面、详实地描绘和制定了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和任务目标,促进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转型,加快实现从制造大省到制造强省的历史性转变。
到2025年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30%
根据《规划》,到2025年,广东省制造强省建设迈上重要台阶,制造业整体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部分领域取得战略性领先优势,培育形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典范。
展望2035年,全省制造强省地位更加巩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率先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制造业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领先水平,成为全球制造业核心区和主阵地。
为此,《规划》对主要发展目标进行了细化,分为六大发展目标:
规模实力要迈上新台阶。全省制造业规模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实力保持国内第一。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30%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3%。
创新驱动要获得新突破。广东要集聚全球创新要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3%,规模以上制造业有效发明专利数23万件。
质量效率发展要取得新提升。广东制造总体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25年,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超过94%,累计获得中国质量奖或提名奖企业数量达到20家次,规模以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0万元/人。
“两化”融合发展要形成新优势。要建成到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示范引领区合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2025年,应用工业互联网实施数字化转型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5万家。
绿色可持续发展要迈入新阶段。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推动全省制造业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稳步提高,碳排放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下降。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逐年下降,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开放合作要取得新成效。保持制造业出口国内国际领先优势,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外贸出口额的比重在35%以上,制造业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全省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的比重在20%以上,制造业对外投资额占全省对外投资额的比重在10%以上。
促进产业发展由集聚化向集群化跃升
发布会上,吴东文表示,“十四五”时期,广东将立足制造业发展基础及未来发展趋势,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继续做强做优战略性支柱产业,高起点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发展未来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促进产业由集聚化发展向集群化发展跃升,推动全省产业链、价值链迈向全球中高端,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详细内容请点击链接:广东制造业要“集群化”发展,建好这些“稳定器”“推进器”)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吴东文
“战略性支柱产业是广东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对广东制造业发展具有稳定器作用的产业。”吴东文称,这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等产业。“十四五”时期,广东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合计营业收入年均增速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增速基本同步。
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对广东制造业发展具有推进器的作用,包括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新能源、激光与增材制造、数字创意、安全应急与环保、精密仪器设备。“十四五”时期,广东要保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10%以上,加快部分重点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换道超车、并跑领跑发展。
未来产业是基于前沿、重大科技创新而形成,尚处于孕育阶段或成长初期,并将会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支撑和巨大带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包括卫星互联网、光通信与太赫兹、干细胞等。为此,“十四五”时期,广东将着力推动未来产业不断开创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制造业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
全面细化落实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
《规划》显示,“十三五”时期,广东制造业规模实力全国领先,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2.66万亿元提升至3.01万亿元,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量超过5万家,均居全国第一,并形成了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等7个产值超万亿元产业集群。
质量效益也稳步提升,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利润总额达8334.85亿元,占全国14.9%;规模以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到23.9万元/人,五年年均增长5.7%。
然而,《规划》也指出,当前,广东制造业仍存在创新能力与产业规模体量不匹配,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存在明显薄弱环节,重点行业“缺芯少核”等技术短板突出;产业结构也仍需优化,电子信息“一业独大”,制造业中高端供给不足;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有待提升,平台载体整体水平不高等等问题。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中国制造、广东制造也面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两端挤压”。
为此,《规划》以体系化、项目化、工程化思路,全面细化落实2019年全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的“强核”“立柱”“强链”“优化布局”“品质”“培土”六大工程,将推动全省产业基础高级化、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战略性产业集群、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并统筹谋划产业布局和产业协作机制,打造珠三角高端制造业核心区、东西两翼沿海制造业拓展带、北部绿色制造业发展区,优化制造业发展营商环境。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摄影:南都记者 梁炜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