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黑客技术 > 正文内容

张伯声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

访客3年前 (2021-09-23)黑客技术609

张伯声人物概况

本页面提供了张伯声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张伯声是谁?张伯声个人简介资料完整设计了网页求职找工作编辑个人简历作品所需要的张伯声网站常用模板元素,不保证张伯声人物数据真实,任何问题请联系管理员调整。


张伯声图片

张伯声个人资料简介

张伯声(1903年-1994年),曾用名张谲骏,1903年6月23日出生于河南荥阳。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地质学家、大地构造学家、地质教育家。1926年于清华学校毕业后,同年赴美国留学。1928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毕业,获得学士学位。1928年-1930年又在美国斯坦佛大学地质系研究生部攻读地质学。1930年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焦作工学院、河南大学、北洋工学院、西北工业学院和西北大学,现为西安地质学院名誉院长。

张伯声 – 人物介绍

张伯声6岁读私塾,10岁入荥阳县高等小学堂,聪颖好学,深得教师喜爱。1917年,14岁时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二次英文科,他在这里学习两年,一贯刻苦用功,英语教师吴忆鲁赞扬他的求学精神“堪为楷模”。1919年,他被学校破格选送清华学校深造。1926年,清华大学毕业后,又被保送公费赴美留学。

张伯声留学美国4年,先在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化学专业,不到两年就完成了该校规定的全部学分而提前毕业,获硕士学位。随后考入芝加哥大学研究院,继续攻读化学。1928年3月,他受到中国老一辈地质学家谭锡畴的影响,把兴趣转向了能为贫穷落后、地大物博的祖国寻找矿产的地质学上。于是,他报考芝加哥大学地质系研究部并被录取,开始跟随著名的岩石学家约翰逊教授、构造地质学家坎伯仑教授攻读地质系专业。次年,张伯声转入斯坦佛大学地质系研究部,受到地质学家维里斯教授、布莱克卫尔德教授的精心指导和亲切教诲,学业大有长进。1930年5月,张伯声因家事被迫中断学业回国。

张伯声回国后,即被私立焦作工学院聘为地质、岩矿学教授。1931年,被聘为唐山工学院教授。1932年,被母校河南大学聘为理学院教授,讲授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学和岩石学等课程。他在母校任教时间仅1年,但他教学认真、重视实践的科学态度却给师生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1933年,张伯声被聘为天津北洋工学院教授。1937年,“七?七”抗战爆发后,他跟随北洋工学院内迁西安。到由平、津各大学联合组成的西安临时大学任教。1938年,被聘为西北大学教授,次年兼任西北大学地质系主任。1942年,他参加民主党派“九三学社”,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深恶痛绝。1949年,新中国诞生后,他被政务院任命为西北大学理学院院长。1956年,任西北大学副校长,并光荣参加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多年来的心愿。

张伯声教授被公认为陕西省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他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是他一贯的教育思想。他师德高尚、胸怀坦荡,深受学生们的爱戴和敬仰。他在耄耋之年仍孜孜不倦地指导研究生的学习;直至生命危垂之际,他还念念不忘地质事业的发展和年轻一代的培养工作。他数十年如一日,用毕生心血浇灌中华地质苗圃,亲手为祖国培养出数千名地质英才。由于他在教育事业工作中的显著成绩,1989年被国家教委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分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和陕西省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张伯声教授是一位人民公认的、当之无愧的杰出教育家。

张伯声还是一位国内外著名的地质学家。他理论联系实际,刻苦钻研,思维敏捷,在地质科学的诸多领域中有所发现,卓有创造、成果累累。张伯声院士在地质学领域最卓越的贡献在于他创立了地壳波浪镶嵌构造学说。在70年代初期中国台湾省出版的百科全书性巨著《中山自然科学大辞典》将该学说作为分析中国地质构造的首席观点予以收录。70年代后期,在中国地质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和全国第二届构造地质学会会议期间,波浪镶嵌学说已被公认为中国五大地质学派之一。80年代至90年代初,他和学生们共同努力,又把学说推进到了一个更新的高度。应用该学说的理论,无论在指导找矿或研究地震等方面均已取得了明显成绩。

张伯声院士一生撰写的地质学术论著、译著等共90余篇(本)。由于他在地质教育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60年代初曾出席全国群英会,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接见。1978年又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并获先进个人和科研项目奖,他所领导的两个科研项目在1979年和1984年分别获陕西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和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张伯声院士是一位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勇士,是一位人们所崇敬和爱戴的科学家。

张伯声 – 生平年表

1903年6月23日 出生于河南省荥阳县乔楼村。
1926年 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
1928年3月 毕业干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1930年6月 肄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地质系研究部(研究生班)。
1930年-1932年 任焦作工学院地质、岩矿教授。
1932年-1935年 先后任河南大学、交通大学及唐山工学院教授。
1935年-1937年 任北洋工学院教授。
1937年-1939年 先后任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合大学教授。
1939年-1946年 任西北工学院教授,兼任西北大学教授。
1946年-1949年 任西北大学教授,兼任西北工学院教授。
1946年-1956年 任西北大学地质系系主任。
1949年-1980年 任西北大学教授。
1950年5月-8月 任豫西地质矿产考察团顾问。
1954年-1973年 先后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6年-1980年 任西北大学副校长。
1978年-1982年 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979年-1983年 任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现为该会名誉理事)、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1980年-1983年 任西安地质学院教授、院长(后为名誉院长)。
1980年 当选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1994年4月4日 下午5时在西安病逝。

张伯声 – 突出贡献

中华地质苗圃里辛勤的园丁

张伯声在中华地质教育的苗圃里已做了整整60年辛勤的园丁。他为了给祖国培育地质英才,几乎是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亲手教育出了3000多名地质人才。在他亲自教出的学生中,许多人早已是中国煤炭、冶金、工程、石油、地质以及教育战线土的高级科技人才,有的还担任着(或曾任)总局局长、副部长、省(自治区)副主席、院长、所长、总地质师、系主任等重要职务。他们中间有些人也已年逾古稀,是社会上倍受尊敬的人,但每当他们提到张伯声老师时,无不肃然起敬。原新疆工学院院长李耀曾经常向人们述说他在求学时因家庭困难而得到张伯声老师经济资助的动人情景。原煤田地质研究院西北分院院长袁耀庭说,他在焦作工学院冶金系求学时,就已对张伯声老师治学态度之严谨有所传闻,但因张伯声在地质系授课而无缘受教,抗战期间在西北工学院有幸给张老师当助教,才亲身体会到张老师学问的博大精深;袁耀庭还认为,他在地质学方面的系统知识是从给张老师当助教的过程中学得的。原陕西省地质局总工程师阎廉泉认为,他从张伯声老师那里学到了系统的野外观察分析方法和深入、细致、实事求是的学风。

50年代初,石油部门极缺地质人才,希望找一所院校代培几届专修科。由于任务紧、招生量大,又缺少教材和专业课教师,各大学都不敢贸然接受这项任务;当张伯声知道了这一情况之后,便急国家之所急,毅然把这一任务领回了西北大学地质系。为了集中力量培养每年六七百名(连招3年)的专科生,他下了很大决心终于把辛勤培养的二、三、四年级学生在院校调整时拱手让给了北京地质学院。为了编写石油地质学讲义,他除翻译了大量英、德、法文石油地质文稿外,在年过半百、两鬓成霜的景况下又孜孜不倦地突击学习俄文,并在4个月后终能阅读俄文文献资料,大大丰富了讲课内容。西北大学地质系被中国石油界人士尊称为“中华石油地质之母”,这一殊荣同张伯声的贡献是连在一起的。

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朝鲜战争,并把战火烧到中国东北,引起了张伯声的无比愤慨。他亲自送大儿子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还将自己多年的积蓄及老伴的金银首饰全部拿了出来捐献飞机大炮。他的实际行动极大地激发了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学习热情,学生们更乐于听从他的教诲。

他在1956年担任西北大学副校长后,尽管事务繁多,且患有高血压病,但仍坚持不脱离教学第一线。由于他知识面宽广,对地质学的多数分支学科都教过,总是没人能上的课他上,哪个教师请了假他就来补缺。他多次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模范共产党员;60年代初,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群英会;1978年,他作为教育界的优秀代表而成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9年,他又分别被国家教委和陕西省总工会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和陕西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发现平顶山煤矿和巩县铝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的1950年,河南省人民政府为了在中原地区给即将开展的社会主义大建设奠定矿产资源基础,成立了豫西地质矿产考察团,并向冯景兰和张伯声两位有名的河南籍地质学教授发出聘书,请他们来该团担任地质顾问。张伯声欣然接受了故乡人民的聘请,立即带了1名助手(即现今江汉石油学院教授赵铭渠)兼程赶回河南。该团成员都十分惊讶他来得这样快。张伯声说:“为故乡人民找矿,是我20多年的心愿,但以前一直没有这样的机会,人民政府好像摸透了我的心事。”他和冯景兰同该团团长韩影山及团员们一起,冒着盛夏酷暑,在豫西山区辗转十余县,行程逾千里,检查和评价了100多个矿点,其中有开采价值的就有30多个,为国家和地方开发矿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他们最重要的发现是巩县小关铝土矿(后来扩大为巩县铝土矿)和宝丰大营梁洼煤矿(后来扩大为平顶山煤矿)。这些地区的地质调查工作是集体完成的,但对它们的正确评价则主要是张伯声的意见。

他青年时代在教授约翰逊陈列室里练就的岩矿基本功,在发现小关铝矿时起了决定性作用。由于炼铝业起于西方,中国学者对铝矿石接触机会甚少,一般只了解最典型的铝矿,而张伯声则能以敏锐的目光一眼判定这种貌似铁矾土的矿石主要成分是铝而不是铁。为此,他同专搞岩矿研究的同志在小关铝矿上还有过一番争论。等考察团回开封拿到矿石分析结果,证明这是品位很高的铝矿时,大家对他的野外鉴定能力无不叹服。巩县铝矿的发现,奠定了中国炼铝工业发展的基础;巩县现已成为郑州铝业公司的主要矿石基地。考察团通过对豫西多个小煤窑的地质调查,张伯声从地层和构造上进行了分析,预测到被三叠系红层大面积覆盖的平顶山区有丰富的二叠系煤层。由于他的建议,在当时十分简陋的条件下,坚持对平顶山进行了地质测量。后经勘探部门钻探证实了这一预测。平顶山煤矿不但储量大、煤质优,而且是华北最南部的一个大型煤矿,对减少“北煤南运”的花费有重要经济意义;平顶山现已发展成中原地区最大的一个矿务局,成为武汉钢铁公司的最主要焦煤资源供给地。

中原人民不忘对家乡曾作出重大贡献的知识分子。张伯声连续被河南人民选举为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后来当第三届人大代表是由陕西选举的)。他对家乡中原的感情一直很深。60年代初,他作为人大代表视察了荥阳(既是他的家乡,又是郑州铝业公司所在地)、郑州和平顶山;70年代赴洛阳、郑州作学术报告,他顺便给家乡乔楼送去化肥;直至80年代,平顶山市和郑州的报刊记者们还常来采访、报道他的近况;1982年他受约给郑州晚报写了一篇回忆录,叫作《难忘家乡山水情》,时刻不忘哺育他成长的勤劳朴实的中原人民和中原的山川土石。

重新厘定了“汉南花岗岩”的时代

张伯声在陕南城固教书时,正值抗战最艰苦的岁月,但他对教学工作仍一丝不苟,每年照例带领学生们在大巴山区野外实习。这里除发育有从震旦系到三叠系的各时代地层外,还出露有大片的片麻状花岗岩。来过这里的著名学者们认为这片花岗岩属“中生代”;但经张伯声多次认真的调查,查明这里的震旦系及整个古生界均呈沉积不整合覆盖于这个“中生代花岗岩基底”之上,因而这片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应早于震旦纪而不是晚于古生代。他还找出了前人发生错误的原因,在于弄错了这个巨大花岗岩体同其以后各时代地层的接触关系。前人是由于调查范围的局限性从而将花岗岩体同从震旦纪到三叠纪这一套地层间在局部地段的断层接触关系误认为是侵入接触才导致了错误的结论。汉南花岗岩时代如此巨大的更改,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秦岭中段南部地区地壳构造属性的认识,从“中生代活动带”一变而为“前震旦纪古老地块”。此后地质界称这里为“汉南地块”。这一重要发现无论对中国区域构造的基本理论,或是对在汉南地区进行普查找矿和工程建设,其意义都是很大的。

发现“嵩阳运动”界面

1950年,张伯声参加豫西地质矿产考察时,他在中岳嵩山南麓的嵩阳书院下面小沟中,发现深变质的太古代杂岩和元古代古英岩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接触面,遂进行了认真观察描述,并把该不整合面所代表的地壳运动命名为“嵩阳运动”。他还测制了剖面,将“嵩阳运动”界面以下地层称为“登封杂岩”,以上地层又分为“嵩山石英岩”和“五指岭片岩”。“嵩阳运动”、“登封群”、“嵩山群”、“五指岭组”等名称一直为地质界所沿用。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嵩阳运动”界面是在中国太古代和元古代地层间首次发现并报道的不整合界面。1965年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尹赞勋等为澄清在中国地质界由于滥立地壳运动名称而导致的混乱局面,重新整理和评价了中国地壳运动命名。他们对于“嵩阳运动”的评语是:“后经许多地质学家观察,对这一不整合面皆予以肯定。”

对中条山前寒武纪地质矿产独具慧眼

50年代中期,对中条山地层构造的争论,在中国部分学者中曾达到难解难分的地步。张伯声利用暑期带领学生实习之际,仅用1个多月时间,基本查明了中条山地质构造的主要特征,有说服力地辨别了前人争论中的是是非非,基本上较圆满地结束了这场争论,使人们对中条山前寒武纪构造发展的认识深化了一步。他还提出了中条山铜矿的沉积变质成因,在当时未引起重视;7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地学界层控矿床研究的兴起,他的观点突然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并被一系列的研究所证实。

由于张伯声对中国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多处贡献,他一直担任着中国地层委员会前寒武纪专业组的成员。

发现“黄土线”,重建黄河河道发育史

张伯声在30年代到50年代所进行的多次黄河水利资源调查中,发现黄土的分布不是漫山遍野地散布于任何高度上,而是在每个第四系的盆地中黄土分布都存在一个最高线,其上绝无黄土,其下则不拘高低和地形状况都可发现黄土。他把这样一个黄土分布高度的上限界线叫做“黄土线”,它代表这一盆地过去水体悬浮物质沉淀淤积的最高面。“黄土线”的发现,为黄土的“水成说”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佐证。

由于“黄土线”的发现,使张伯声进而对黄河河道的发育产生了“步步前进”的看法。他认为,在上新世蓬蒂期红土层沉积之后,婴年黄河通过中宁盆地在环县流入陕北盆地;到三门期之末,婴年黄河改道,流入银川盆地,继之流入河套盆地;此时陕北盆地由于西北抬起,向东南俯倾的地壳运动,发展了许多由西北流向东南的河流,它们切穿陕北盆地东南边缘山地,注入汾渭盆地;而婴年黄河在淤满河套盆地之后,再次流入陕北盆地,并夺得古无定河河道而流入汾渭盆地;当汾渭盆地被淤满后,从三门峡一带切开出口,流入华北。张伯声重建的黄河河道发育史一反认为“远在新第三纪上新世以前晋陕间黄河河道即已存在”的传统看法;他的新见解在50年代末迅速被多数第四纪地质学者接受。

从水系形态恢复新构造运动史

张伯声在60年代初期对陕西水系、尤其对秦岭两侧水系进行了仔细分析研究,从水系发育形态入手,推论这一地区的新构造运动史,具体指出了鄂尔多斯地块在新生代期间的几次反向翘倾给予陕北河道的发育特征以及由于秦岭的北翘南倾而导致的秦岭两侧河流发育形态的显著差异,还指出了渭河地堑――秦岭――巴山间当代的波浪状构造地貌特征。张伯声的主要论断皆被其后的地学调查和地质勘探所证实。他的洞察力和逻辑推断能力令国内构造地貌学界为之叹服。

由于他在第四纪地质构造方面的一系列成绩,曾长期担任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委员。

急社会之所急,涉足地震研究

1976年唐山大地震所造成的巨大灾害以及紧接着的松潘地震在西安3次有感,引起西安地区人心惶惶,乃至生产停滞和社会秩序混乱。张伯声为此而焦急万分。为了尽快摸清陕西地震活动规律,尽管他以前从未涉足过地震研究,却仍冒着酷暑同一名助手在其办公室里夜以继日地查阅历史地震资料,绘制图表。通过2个多月的不懈努力,他终于得出了研究结论:关中乃至整个陕西地区,当今尚不具备发生强震的条件,并从理论到实践上都为陕西地震研究工作指出了方向。

他的结论在古都不经而走,约请张伯声作地震报告的请柬和电话纷至沓来。为了弘扬科学和安定人心,他不顾年高和突击研究的劳累,带着助手在西安地区先后作了14场报告,深入浅出地阐明了研究过程与结果,以丰富的实际资料和独创性的理论使无论是内行或是外行的听众无不信服。1976年12月,张伯声与其助手合作正式完成了论述陕西地震形势的论文,尽管他们声明文责自负,但因陕西省已发布了短期地震预报,论文无处发表,于是只好印成小册子散发。到三年多以后的1980年,“地震荒”早已过去,人们念念不忘这位科学的预言家,论文终于得以发表。大凡读过这篇论文的人都会知道,他的研究结论并不是“震与不震”的问题,而在文中闪烁着他毕生的创造性理论成果,并启迪着后学者的思维。

创立“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

新观点的建立起始于张伯声对过去地质实践的认真总结,而理论的发展与逐步完善又是由于他极为关注全球地学的最新进展。1959年,他通过对秦岭南北两侧地壳在不同地史时期互相作用此起彼伏的运动的论述,提出了相邻地块的“天平式运动”的概念。这实为新学说的萌芽。因为,后来他在空间上扩大范围来研究“天平式运动”,自然而然地导出了“地壳波浪”的观念。他经过对二次大战后地质科学在大洋领域研究新成果的分析,结合已知的大陆地质知识,将全球地壳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来进行研究,发现地壳是由若干大大小小的块体镶嵌而成的。它们从几个方向看去都排列成行,就像团体操队员那样秩序井然。1962年他发表了《镶嵌的地壳》一文。虽然篇幅不长,且无插图,但该文的问世却使国内地质同行们立即承认:一个新学说诞生了,并被称之为“镶嵌说”。

为了寻求地壳镶嵌构造的成因机制,张伯声翻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通宵不寐地思索,偶有所得便立即记录下来。他终于在1964年从前人早已废弃不用、束之高阁的依附于“收缩说”的“地球四面体理论”那里受到启示,在兼收并蓄了“收缩说”与“脉动说”的合理部分之后,赋于“四面体理论”以崭新的内涵,提出了地球在以收缩为主要趋势的脉动式演化过程中,不断激发全球四大地壳波浪系统,它们的传播和交织导致了全球地壳的波浪状镶嵌构造。

在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由于历史的原因,张伯声的学术研究中断,但他所创建的“镶嵌说”却以其顽强的生命力通过国外辗转传回到祖国的宝岛台湾,并立即被台湾地质学者们所接受。1972年台湾省出版的百科全书式巨著《中山自然科学大辞典》(地球科学卷)中,把“镶嵌说”列为对中国地质构造认识的首席观点。到70年代中期,“镶嵌说”发展成为“波浪镶嵌说”,并被国内地质界公认为“中国五大地质构造学派”之一,在国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各省、市、自治区均有一批学者从事该学说的研究70年代以来,该学说在国际上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

地壳波浪镶嵌构造的研究无论在实践中还是在理论上都有着重要意义。根据各级各类波浪都有其固有的波长与周期的特性,可以较迅速地查明地质构造特征及矿产赋存规律。70年代以来国内外矿床学家普遍重视的“等间距找矿”,实际上恰恰是利用了地壳波浪构造的原理。张伯声在前述“地震荒”中之所以敢于“反潮流”,正是他把地壳波浪运动的周期性原理和对地壳波浪相互叠加、干涉后出现的特征的已有认识,用于地震地质实践的成功例证。科学理论对于实践的巨大指导意义从张伯声身上得到了体现。“波浪镶嵌”学说的理论意义在于,它揭示了地学领域物质运动的波浪性,确立了地壳运动的周期性和地质构造等间距性的“时―空等间距原理”以及这种时间与空间的等间距皆是可以级级次分、再次分的地质系统论,从而使学说具有了雄厚的哲学基础。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张伯声已进入90岁高龄,且因1980年以来患脑血栓而轻度偏瘫,行动不便,但仍终日俯首案头看书和写作。他共发表90多篇学术论文和一部专著;他编写、编译和翻译的地质学教材的种类几乎遍及地质学各个分支学科。他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忘我劳动精神和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多次受到党和政府的奖励。1978年,他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获先进个人和科研项目两个奖状;1979年和1985年他所领导的两个科研项目又分获陕西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和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990年起他得到国务院特殊津贴。

尽管张伯声的成就已鳞次栉比,但他总觉得自己为祖国和人民贡献得太少了。近年来他仍亲自领导着“地质构造研究所”的一班后来人,已完成或正在承担着国家和地方7个科研项目,指导了21名研究生。他为自己对地壳波浪运动规律的研究具有探索性和开拓意义而感到自慰。他经常教诲青年人要自觉地学习和认识自然辩证法。凡同张伯声有过一些接触的人,无不对其知识面之广和哲理之精深而倾倒,也无不为其“锲而不舍”的韧性和毅力以及“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所感动。在张伯声的心胸里,天地是那样的广阔;在张伯声的视野里,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又是那样的有条不紊,按部就班!

张伯声 – 主要论著

1、张伯声,《火成岩分类及其译名之体系》,国立北洋工学院工科研究所研究丛刊,1936(9)
2、张伯声,《火成岩之分类及定名》,地质论评,1937,2(4)  
3、张伯声、魏寿昆,《陕西凤县地质矿产初勘报告》,地质论评,1939,4(2)
4、张伯声,《城固地质略志》,西北工学院季刊,1939(1)
5、张伯声,《黄河中上游地形与地质之蠡测》,地质论评,1948,13(3-4)
6、张伯声,《嵩阳运动和嵩山区的五台系》,地质论评,1951,16(1)
7、张伯声,《从黄土线说明黄河河道的发育》,科学通报,1956(3)
8、张伯声,《结晶外形对称周期分类表及其说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7(1)
9、张伯声,《陕北盆地的黄土及山陕间黄河河道发育的商榷》,中国第四纪研究,1958,1(1)
10、张伯声,《中条山的前寒武系及其大地构造发展》,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8(2)
11、张伯声,《从陕西大地构造单位的划分提出一种有关大地构造发展的看法》,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9(2)
12、张伯声,《镶嵌的地壳》,地质学报,1962,42(3)
13、张伯声,《在块断构造的基础上说明秦岭两侧河流的发育》,地质学报,1964,44(4)
14、张伯声,《从镶嵌构造观点说明中国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中国大地构造问题,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
15、张伯声,《中国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与镶嵌构造形成的机制》,地质学报,1966,46(1)
16、张伯声、王战,《中国的镶嵌构造与地壳波浪运动》,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4(1)
17、张伯声、王战,《地震同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关系初探――着重探讨陕西地震活动的规律》,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1)
18、张伯声、王战,《地壳的波浪状镶嵌构造与地震》,西北地震学报,1980,2(2)
19、张伯声,《中国地壳的波浪状镶嵌构造》,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20、张伯声主编,《地壳波浪与镶嵌构造研究》,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21、张伯声、王战,《从地球演化的波浪性提出一种前寒武时代划分方案》,西安地质学院学报,1983(1)
22、张伯声、王战,《波浪状镶嵌构造同中国能源资源分布的关系》,西安矿业学院学报,1983(2)
23、张伯声,《张伯声地质文集》,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24、张伯声,《辩证的地质学》,西安地质学院学报,1984(1)
25、张伯声、李侠,《略论滑动构造》,西安地质学院学报,1986(3)
26、张伯声、吴文奎,《略论塔里木盆地的波浪状镶嵌构造》,西安地质学院学报,1986(3)
27、张伯声,《地质构造发展的斜向性与宇宙运动》,西安地质学院学报,1987(1)
28、张伯声,《陕西省志?地震志》序,北京地震出版社,1989

以上整理的张伯声个人资料信息、 张伯声图片、张伯声简介、张伯声简历、张伯声作品均来源于网络整理和网友投稿,有更多关于张伯声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的网页内容欢迎联系,任何不当信息也可以联系编辑删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黑客接单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therlest.com/75769.html

分享给朋友:

“张伯声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 的相关文章

华流年京东618怎么买便宜

京东618活动已经在火热进行中的哦,各位有买什么东西了吗?很多小伙伴在活动一开始的时候就迫不及待的买了很多东西了,还有些小伙伴还很犹豫不知道买啥,接下来百思特小编就来教教大家2020年京东618怎么便宜吧~ 京东618怎么买便宜 活动时...

今天的汽油单价 - 今日燃油价格最新行情

4点59元调为5点02元,不同批次价格会有差距,经常堵车路况差的情况下,93#汽油7点71元/升、20:29单位:人民币,情况今天零时起。 92号汽油,0 号柴油每升上调0点04元。更别说不同地区了,92号汽油,上调0点37行情元;93号,最高限价,决定从。 92汽油官方价6点柴油价:6点:5点90...

接单的黑客_可以找黑客黑美团吗

有在网络安全范畴中,猜测网络违法和歹意软件发展趋势好像现已成为了各大网络安全公司的传统了。 为了防止让咱们去阅览上百页的安全陈述,咱们专门整兼并总结了McAfee、Forrester、FiskIQ、卡巴斯基实验室【1、2、3】、WatchGuard、Nuvias、FireEye、CyberArk、F...

黑客了解,中国黑客越南网络apt,黑客网站密码破解工具

6.42 · hxxp[://]offlineearthquake[.]com/file//?id=&n=000 进程三:使命履行及实时数据剖析10.61 2019年6月19日,FireEye Endpoint Security设备上收到了缝隙检测警报。 违规应用程序被辨认为Microso...

安宫牛黄丸现在价格 - 天地和堂安宫牛黄丸多少钱

一丸280元左右.装同仁堂安宫牛黄丸,那个年代的这个玩意,中医说法多少,体外培育牛黄。 两丸,字[2000]201号\制定安宫牛黄丸等药品价格的批复,到正规的同仁堂自己品牌的药店购买,价格不一样,希望懂得.天然牛黄天然麝香。北京同仁堂牛黄解毒丸的市场价格在2005年。 绿色木盒这三种包装的价格一样,...

宏观经济学价格效应 「经济学传递效应」

饮水机效应,价格效应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主要有两个方面,中提出了著名的“节约悖论,比如买切糕,1元钱买了一块切糕,2,利息和货币通论,微观经济学中的价格效应中的一个问题。 “挤出”效应,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对我们经济的影响,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均等化进一步加剧。微观经济学,即不...

评论列表

野欢柔侣
2年前 (2022-05-30)

张伯声 – 人物介绍 张伯声6岁读私塾,10岁入荥阳县高等小学堂,聪颖好学,深得教师喜爱。1917年,14岁时考入

囤梦双笙
2年前 (2022-05-30)

最典型的铝矿,而张伯声则能以敏锐的目光一眼判定这种貌似铁矾土的矿石主要成分是铝而不是铁。为此,他同专搞岩矿研究的同志在小关铝矿上还有过一番争论。等考察团回开封拿到矿石分析结果,证明这是品位很高的铝矿时

假欢绣羽
2年前 (2022-05-30)

报写了一篇回忆录,叫作《难忘家乡山水情》,时刻不忘哺育他成长的勤劳朴实的中原人民和中原的山川土石。重新厘定了“汉南花岗岩”的时代张伯声在陕南城固教书时,正值抗战最艰苦的岁月,但他对教学工作仍一丝不苟,每年照例带领学生们在大巴山区野外实习。这里除发育有从震旦系到三叠系的各时代地层外,还出露有大片的片

青迟木緿
2年前 (2022-05-30)

生们的爱戴和敬仰。他在耄耋之年仍孜孜不倦地指导研究生的学习;直至生命危垂之际,他还念念不忘地质事业的发展和年轻一代的培养工作。他数十年如一日,用毕生心血浇灌中华地质苗圃,亲手为祖国培养出数千名地质英才。由于他在教育事业工作中的显著成

北槐织谜
2年前 (2022-05-30)

十分惊讶他来得这样快。张伯声说:“为故乡人民找矿,是我20多年的心愿,但以前一直没有这样的机会,人民政府好像摸透了我的心事。”他和冯景兰同该团团长韩影山及团员们一起,冒着盛夏酷暑,在豫西山区辗转十余县,行程逾千里,检查和评价了100多个矿点,其中有开采价值的就有30多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