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强教授:祖坟是守不过4代的,反观潮汕地区,祖坟却能守40代
前言
“族,矢锋也。束之族族也 ——《说文解字》”
时间的齿轮永远在不停的转动,每当停到某些特殊的时刻,我们总会不自觉地热泪盈眶,为那些人和事感动。而每当它停止到清明时节时,我们总会油然升起一股祭拜祖先、回乡扫墓的心思,在下着雨的乡间小道上,缓缓地向自家先辈的坟墓走去,怀着沉重的心情,清扫祖先的安眠之所;
但最终却因为许多原因,比如工作在外地不方便请假回家、学业繁忙难以脱身等等不能够在这个特殊的时间里,看守哪怕仅仅一小段时间,那座属于我们祖先的坟茔。
所以当郑强教授提出“祖坟是守不过4代的,反观潮汕地区,祖坟却能守40代“的观点时,我们忍不住反思我们在追求我们自身和后代美好、光明的未来之时,是否将某些重要的东西遗留在过去的历史当中?而为什么潮汕地区又能将那些我们未曾保留好的记忆与传统保存。
遗留在土中的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无数生活在农村中的人为了谋求更好的、更广阔的未来想那些发达的城市和地区涌去,他们经过拼搏与努力,在那些他们乡音不通的地方扎下了自己的根基,将自己的根从农村中浅浅的拔出向城市移动。
为什么郑强教授会说祖坟是守不过四代的?首先便是因为历史变迁给我们曾经固守的传统所带来的冲击,许多人将自己的家从农村安定到城市,而下一代父母又将自己一生的积蓄让自己的后代也从农村中“逃离”,那些原来保留在农村的祖先的坟墓和历史也就在一代代人的“逃离”中被遗忘,在岁月流逝中被荒草掩埋。
再者便是因为许多人对传统的祭拜祖先、安守祖坟的传统变得不重视。中国人安土重迁的传统在经济浪潮的冲刷之下历经漂泊,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家乡也从生养之地渐渐地变成了户口本上的所在地。
虽然在城市中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但却不得已地放弃了那些依旧驻守在故土的坟茔,那些遗留在土地中的历史,也是我们在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需要珍视和保护的存在。
郑强教授所说的祖坟守不过四代在发展中不无道理,在城市化下的祭祖和对祖坟的记忆不断丢失,有些地方确实很难将祖坟守过四代。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祭祀方式和那些传统中对祖坟祭拜的礼仪的现代化,是我们的文明迈向现代化的痛处,为了未来和更好的生存方式放弃那些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对祖先、祖坟的尊重与祭拜。
在现代化下的今天,我们的祭拜方式由回乡祭祖变成了“云祭祖”“云扫墓”等等依托于互联网等现代手段,仪式感不断降低,感情在一次次的“云”中减弱,最后自然守不过四点。我们失去了土地对我们的束缚,遗忘了历史中的故事与荣光。
存留在土中的荣光
那为什么郑强教授会说潮汕地区的祖坟却能守四十代呢?潮汕地区是位于我国南方大省广东的一个商业文明极为发展的地区,主要包括流行潮汕文化的汕头(经济特区)、潮州、揭阳、汕尾城市。
因为位于我国近乎“天南”的沿海地区,古时候这里极少受到战乱的侵袭,反倒是吸纳了许多来自北方那些战乱频发地域的难民,这些人就在这里生根,将自己对祖先的敬重和对祭拜祖先、安守祖坟的使命感与潮汕地区的风俗传统结合,使得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代代的将自己的祖坟不断地安守。
每逢清明时节或过年这样阖家团圆的时候,这些遗留下来的后辈们就聚集在一起,在自己的宗族祠堂中祭拜祖先,去到不远处清扫一下自家的祖坟,这是团圆的时候,也是告诉先辈们家族生存和幸福的时候。
再者便是因为潮汕地区发展商贸的原因。近代以来潮汕地区便是经济飞速发展的一处地区,每家每户都有着“宁愿自己当老板,也不给别人打工”的习惯。于是那些同宗同族的亲朋好友便聚集在一起,将自己的发展与他们联系在一起.
由此建立起亲密而稳定的联系,互帮互助。而在改革开放之处,广东又是一个发展极为迅速的省份,潮汕地区的人们就在自己的家门前共同迎接这些机遇,集中自己的财富在时代的浪潮中拼搏出自己的未来。
这样他们本身就是在离家不远处进行商业往来,外出工作也未曾抛离故土,自然就不存在将自己的祖坟遗忘和掩埋。他们保留了那些存留在土地中的荣光,那些血脉深处的共鸣使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聚集在一起,安守住祖先的坟茔,也安守住璀璨的未来。
结语
我们追求现代化、谋求更好更光明的未来是没有错的,人类的脚步本就是要一直向前。但我们在前行的过程中却一直在重蹈覆辙,遗忘掉那些我们不该忘记的东西,比如传统文化,安土重迁等等。
抛弃这些重要的东西或许能够寻找到一时的发展,得到向前进的力量,但我们的眼光不应该只顾着自己的脚下和下一个目标,更应该注意那些能让我们“向上生长”的东西,我们的未来不因只有那些冰冷的科技与数字,深埋在我们血脉中的传统文化才能让我们更好的面对风雨。
城市化中人们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在追求未来与前途的时候将自己原来、根本的东西放弃,在草木枯华中渐渐地丢失,而潮汕地区在寻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保留了自身文化中最值得敬畏的一处,既对传统和历史的敬畏,在尊重中觅得前进的道路。
我们不仅要将自己的祖坟守过四代,更要守过四十代,让我们的未来,与那些深埋在土壤中的历史共同见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