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两次分别击破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清军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晚清时期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同时也被认为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其鼎盛时期占有整个中国的半壁江山。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一度强大无比的农民起义政权,它的首都却始终处于清朝的直接军事威胁之下,尽管清军战斗力堪称“弱鸡”,可他们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这样的存在,就像虱子一样令人讨厌,这两股清军,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
江南大营最早由钦差大臣向荣率兵约1.5万尾随进入天京的太平军,在孝陵卫附近安营扎寨而成。虽然其离天京近在咫尺,可是其稀烂的战斗力一直成为了太平军的经验包。太平天国先后于1856年和1860年两次击破江南大营,获得大量军需物资和设备,极大的扩充了自己的力量。
江北大营事实上也是一样,1853年4月,扬州在清军和太平军双方之间反复易手,清军收复扬州后,出于围困天京和遏制太平军向北发展的目的,由钦差大臣琦善统领,建立了江北大营。结果又是分别于1856年和1858年分别被秦日纲和李秀臣所击破。那么为什么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的清军如此不堪一击呢?
这是由于,两营主力是早已腐朽不堪用的清朝绿营部队,根据当时的记载,曾有文人亲自去到清军江南大营内部查看,结果发现这里面的清军生活完全可以说是“丰富多彩”:赌博、吸大烟、嫖妓、养鸟、买卖武器、强娶民女……可以说,他们除了不训练,什么都做。即使如此,可由于江南江北两大营的位置非常重要,清廷依然对他们寄予了厚望,不得不不断把资源投向这两处,期盼他们在对太平天国的战争中发挥作用。
然而可惜的是,他们的愿望似乎完全落空了。清廷对其战略任务中,除了监视天京的任务外外,遏制太平军发展、伺机与太平军进行主力会战,甚至进攻天京的任务没有一个被他们完成。
对于太平天国一方来说,四次击破江南江北大营,固然是辉煌的军事胜利,可是,近在天京咫尺的军事威胁却始终未能彻底解除。清军也始终占据着江南江北的战略要地,迫使太平天国不得不把大量军事资源用于监视、防备这两股清军,而使得其西征军兵力不足。这种做法,可以说是西征失败的重要原因,而随着西征军败于湘潭,事实上,太平军最大的对手——湘军就此正式崛起。最终,太平军没有能够在湘军的“幼年期”将其歼灭,导致了后来其成为自己最大的对手,直到天国破灭。
从历史的角度看,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虽然无法攻破天京,与太平军主力会战,但其存在,依然制约着太平军的发展,可以说,就像虱子一样令人讨厌,因此可以说他们是地地道道的“天国之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