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ID.今年准备在中国卖10万,铺了几十年的4S店来背锅?
之前有多少人期待大众ID.系列电动车,现在就有多少人失望。
失望的原因,大众在燃油车市场的优势没带到新能源市场里。感觉它依旧把竞争对手定位成同级别的燃油车,电动车特性做的太平淡。所以,真买燃油车的根本不考虑它;选电动车的都会先看特斯拉,再回头看ID.就觉得平淡无奇。
大众,在电动车这块儿,对用户需求理解存在偏差,大众ID.系列在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的成交量是1.82万辆。但,大众给ID.系列今年在中国市场的年度目标是10万辆。对于大众燃油车,10万辆靠单一车型就能稳稳的,但ID.系列就太难了。
如果,今年大众ID.系列最终没能达到10万台的销量,谁来背锅?咱们逐一分析。
话里话外,销售模式该背锅
有充沛的资金、广阔的销售网络的大众集团,不应该让ID.系列在中国市场销量这么低迷。这是大众集团CEO迪斯的潜台词,没明说,但暗示了''大众ID.系列在中国市场的营销工作做得不够''。
大众在国内为了解决ID.系列在4S店里卖的尴尬,开始了代理制。在大众已经拥有全国经销商网络的前提下,这让它在新势力面前有优势也有弊端。
新的代理制模式,有新的团队和想法,而且要跟上主流新势力的销售模式——便捷、智能。但大众的经销商,经过数十年的累计,已经形成了庞大的规模,然而体量越庞大改变就越慢,而且问题也就越多。
创新销售模式就需要进行战略的调整,利用自身的优势,转变已有的战略思维模式,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重建新的模式,顾虑也会更多。
代理制的逻辑是线上购买、线下体验、线下交付。在线上完成与主机厂的直接互动;线下,经销商变成代理商,完成车辆展示、试乘试驾、新车交付、售后服务。代理制的营销模式看着和新势力们玩儿的营销模式差不多,但实际上代理商没有了库存压力,也就没了解决资金压仓的动力。同时,引流和消费者互动都与主机厂直接互动,并且统一管理。
这就好比把自家的孩子放别人家养,让经销商动力不足。
紧接着,另一个问题,怎么平衡主机厂和代理商之间的利益分配。包括大众经销商在内,传统车企经销商内部都有自己的运营模式,想要让已经形成已久的营销模式在短时间内变得整体化一很难,因为体量大。其次,就是直接触碰到了利益分配这条线,用户购买力和所在城市直接挂钩,所以,如何平衡主机厂和代理商之间的利益分配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大众的''代理制''营销模式,需要形成自我造血机制,这也是迪斯说的''必须改变在中国的电动车营销模式''。然而,一台车销量不好,营销模式一定是唯一影响原因么?产品才是本身,不能被市场认可才是无法畅销的最根本原因。
销量不高的ID.4,也该背
大众ID.在国内推的第一款是ID.4(双车),都是今年1月份推出来的。但销量如何?一个传统车企造电动车,销量不如新势力,理论上是不是觉得不应该?
但,事实就是这么回事儿。拿4月份销量举例,大众两家合资公司的ID.4总共售出不到1200辆,相比,蔚来4月份交付量7102台,而且还是均价在30万以上。再相比欧洲,大众ID.4的销量是7335台,是国内市场的6倍。
ID.4遇到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它与用户的需求不对称,产品定位过于保守。根据分析,2020年中国市场新能源车用户年龄26-35岁的占47.8%。而且,大众ID.系列没有把竞品锁定在丰田,而是对标特斯拉和造车新势力,但,实际上依旧是与自家燃油车内耗。
而品牌强调的智能性,说实话,没让用户体验到电动车上该有的特性。
并没有让用户充分感受,反而鼓刹让用户很介意。大众ID.4的智能化体现在,智能仪表、悬浮屏幕和AR HUD上,现在还强调屏幕已经没有吸引力了。然后,L2+级别的自动驾驶辅助功能,放现在已经不是亮点,和特斯拉、蔚来等品牌没有明显的优势。
反而,鼓刹倒是让人念念不忘,这就更无法支撑起它19.99-27.28万元的高售价。
而且,现在中国市场的消费者偏好正在被改变,从追求性能到追求智能出行体验上。他们现在需要的是更智能的用车体验,消费者正在被特斯拉和一众新势力''溺爱'',而且这个市场里充满了花式的营销手段、细致入微的服务模式,这些都让用户感受到一众''由俭入奢''的体验,眼光和期待也随之被提高。
还当现在是十几年前,大众Logo一挂,横扫市场的年代?这种日子早过了。从传统燃油车的角度来看,大众ID.4的产品规划还行。但它缺少的是纯电领域的''新玩儿法'',性能上不出众、智能上又带不来当下主流的体验。
现在的局势,用户需求向左,大众产品向右。
总结
大众ID.系列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和欧洲有着明显反差的原因,产品本身,与欧洲不同的是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百花齐放'',大众ID.不光要对标特斯拉,还有蔚来、理想、小鹏等新势力的崛起;而欧洲市场的销量高,说明 ID.系列符合欧洲市场消费者需求,但在中国市场却出现了''认知错位'',所以欧洲的高销量不见得是好事儿。说真的,大众在新能源这块儿,真不如五菱懂中国市场需求。
另外,大众现在还不能把ID.系列的成本降低,因为MEB的成本还没有被均摊,等到2023年在国内推出8台ID.系列的时候,才有可能把成本降低,那会儿,大众ID.系列的价格有可能下探。什么时候可以把电动车的价格压的比特斯拉的价格低,那时候大众的品牌影响力才能更好的体现,十多万的大众电动车谁能扛得住?
今年底没卖到10万辆,这个锅让谁背?一方面是销售模式需要改变,另一方面是产品本身对于中国消费者的''认知错位''需要被纠正。最近上市的大众ID.6虽然上市初月销破万,抓住了纯电中大型SUV低价位的市场空挡,但实际上它仍然没有做出电动车该有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