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涅斯・瓦尔达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
阿涅斯・瓦尔达人物概况
本页面提供了阿涅斯・瓦尔达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阿涅斯・瓦尔达是谁?阿涅斯・瓦尔达个人简介资料完整设计了网页求职找工作编辑个人简历作品所需要的阿涅斯・瓦尔达网站常用模板元素,不保证阿涅斯・瓦尔达人物数据真实,任何问题请联系管理员调整。
阿涅斯・瓦尔达图片
阿涅斯・瓦尔达个人资料简介
1928年5月30日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父亲是希腊人,母亲是法国人。
阿涅斯・瓦尔达 – 介绍
1928年5月30日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父亲是希腊人,母亲是法国人。二战时避难到法国南方,战后在巴黎读文学学士学位,并考得职业摄影师,后与阿伦雷乃相识而进入影坛。1954年执导首部剧情短片。影片由阿伦雷乃和所有演职员合资拍成,由雷乃剪接 ,从此两人正式开始电影生涯。在执导了几部短片之后,1962年,瓦尔达开始导演自己的第一部剧情长片《从5点到7点的克莱奥》受到评论界的一致好评。影片以独到的观察力,通过几个纪实性和虚构的小故事,描写一个年轻的声乐女学生克莱奥在等待体检前的2小时,她无法控制地担心自己会患重病。
在这一年,瓦尔达和同为著名导演的雅克・德米(作品有:瑟堡的雨伞、城中一间房 等)结婚,她和雷乃、亨利科尔比、克里斯马盖尔、让・卡洛尔共同居住在塞纳河左岸,后来又有当时以文名著称的阿兰罗伯格里耶和玛格丽特杜拉丝加入,组成一个松散的小组。他们团结一致,艺术见解接近,同时又都不以电影为唯一追求(很多人同时以写作为生,电影作品较少是他们的共同特色),电影史称他们为“左岸派”
1964年,瓦尔达拍出了自己著名作品《幸福》,片中讲述了一个男人的故事,他是个木匠,一直期望和妻子以及女友三人一起过幸福的生活,这种幸福生活是建立在全面一致和为幸福施展他全面才华的基础上的。正当他如愿以偿,志得意满之时,他的妻子自杀(或者死于车祸)了。之后,女友搬来与他和孩子同住,很快又组成了一个和谐的家庭。这是一首田园赞歌,还是对具有欺骗性的小资产阶级的幸福观的恶意讽刺?影片对“幸福”所作的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的美化达在维里古兰特的优美摄影的表现下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以至这种完满的描写似乎走到了它的反面。但影片模糊不清的暧昧态度使得观众和评论家不得不怀疑瓦尔达批判的立场是否贯彻始终并具有清醒和坚定意志的。该片获得当年的路易德吕克奖。
1966年,瓦尔达执导了《女人们》,叙述一位作家与他幻想中的人物的对话。1967年,越战问题被世界关注,瓦尔达参加了由新浪潮很多导演参加的集体创作《远离越南》。此后,瓦尔达到美国住了一段时间,拍摄了一部黑手党运动的影片。
1969年,瓦尔达拍出了最具她个人特色和 独创性的影片《狮子的爱情》(原名:狮子们、爱情和谎言)。这是一部关注美国生活和嬉皮士运动的影片,采用了搬演的纪录方式和写实风格。影片发生在加利福尼亚的一所房子里,三个人同住在一起,表面十分和谐,却为早上谁煮咖啡烦恼。后来纽约著名先锋派女电影创作者雪莉克拉克加入到三人行列中。她讲到她为实现一个拍片计划如何同好莱坞的权势进行斗争。其间四个人观看了电视里罗伯特 肯尼迪被谋杀的新闻。影片虽然采用这种纪录方式,但构思精巧、诙谐,具有讽刺意义。
在这部新奇的影片之后,瓦尔达几乎失去了拍摄影院片的机会,一直为电视台拍摄电视影片。1977年影片《一个唱,另一个不唱》,包含平行叙述而又相互交织的两个妇女生活的故事,她们为寻求解放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这是她70年代的代表作品。
进入80年代,瓦尔达仍然坚持自己的创作方向,敏感地扑捉着时代的气息。在一些不太成功的作品和一些短片之后,她在85年拍出了自己80年代的代表作《流浪女》(无法无天,无家可归、无法无天的流浪者),不仅为她挽回多年沉寂的声名,而且还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金狮大奖。仿佛是对多年前作品的回应,瓦尔达继续思考着物质生活日益进步的今日社会中,当衣食温饱不再成为“幸福”的标准的时候,是什么让我们如此生活,我们生活的本质意义又在哪里?影片以近于自然主义的笔法描述了一个宁愿流浪生活也不愿安定下来的流浪女形象,在记叙这个不可思议的人物的同时,提请影片的观众思考:什么是幸福?
90年代以来,瓦尔达作品数量逐渐减少,也没有什么有份量的作品出现。尽管她一直宣称自己是“新浪潮的老祖母”,但无疑这位老祖母已经不负当年勇力了。不过,纪念自己丈夫雅克・德米和纪念电影诞生100周年的两部纪录片,虽然不能算是大作,毕竟瓦尔达身份特殊,想来两部作品一定是饶有趣味的回忆录式作品,也是值得一看的。
73岁高龄的瓦尔达仍旧有一部作品问世,这部老人拍摄的影片也明显地打上了21世纪的时代烙印――这是一部数码摄像机拍摄的自传式纪录片。片名叫做《拾穗者与我》,片中,瓦尔达把自己比作生活的“拾穗者”,在时光的流逝中收集人们遗留下来的形象、故事、记忆、感动。影片还获得当年法国金维果奖和欧洲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瓦尔达可谓老当益壮。
阿涅斯・瓦尔达 – 职业历程
1949年时,她便以很轻的年纪,成为法国当时两位极为知名的舞台剧导演和演员C Jean Vilar 和 Gerard Philipe 于亚维侬艺术节(Festival d’Avignon)的摄影师,之後跟随 Jean Vilar 到巴黎夏佑宫的国立人民剧场担任剧场摄影师。并开始到古巴、西班牙…等地从事报导摄影的工作。
Chris Marker (《堤》、《美好的五月》的导演),1956年曾到中国拍摄短片《北京的星期天》,由于它的推荐和吹捧下Varda于1957年以「中国通」的名义接受周恩来的邀请到中国去从事两个月的报导摄影。
在没有就读电影学校或学习电影制作,甚至连导演工作证都没有的情况下,她于1954年自编自导了第一部长片《短角情事》。故事背景就发生在Varda从小生长的地方 Sete ,描述婚姻濒临破灭的主角回到故乡的小渔村,面对人事景物的思考过程。当时的 Varda 其实对电影知道得并不多,连对拍片的器才都一知半解,她自己承认当时连如何指导演员演戏都不会(片中的主角Philippe Noiret 也证实了这点,他是导演借自 Jean Vilar 剧场的演员)。但是她对拍片的狂热和旺盛的创作力,却从一开始就令人讶异。在朋友的协助下,她以极低的预算拍摄这部影片。筹到的资金包括向母亲借款、用母亲的房子抵押,和她继承自父亲的遗产共六百五十万(旧法琅)。在不得已的情况下, Varda 只好自创一格地与参与影片的演员和技术人员,以拥有百分之三十五股权的方式共同成立一个叫 TAMARIS FILMS 的合作社。也就是说总预算是一千万,而且影片拍摄时几乎没有人拿到酬劳,Varda 必需等到十三年後才还清这笔「工作投资」。当时在法国一部普通影片的预算则是七千万。但是由于影片和导演的创新,招致片商的联合抵制,因此没有能够立即公开发行。这部影片比法国新浪潮的官方正史早了四年,如此以低成本和非职业化的制片方式,成为日後「新浪潮」几个主要导演的楷模。影片的剪接师是日後拍《广岛之恋》的名导演 Alain Resnais〔雷奈〕。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在一次《电影笔记》要求见 Alain Resnais 的机会里,Varda 第一次见到了当时《电影笔记》里的主要成员,为後来《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新浪潮”揭开序幕。
但是,由于这部影片在商业上的失败,使得她接著只能拍一些委托制作的短片。1958年的《幕府歌剧》(L’Opera-Mouffe) 才又回到《短角情事》的主题C也就是人物内心对存在的思索、其和所处的地点、风景之间的微妙关系。这种特质也不断地在她日後的影片中出现。1962年的《克莱欧的五到七》则是她最为人称道的影片,以一种几近真实时间的报导方式,追踪因为害怕发现自己罹患癌症而游走于巴黎街头的主角克莱欧:她重新发现生命、发现她的环境、甚至发现她自己的过程。疾病和婚姻也是《幸福》 和 《创造物》的主题。可是之後,Varda 的几个拍片计划都没有几会实现。于是转往美国拍《狮子、爱、谎言》。
《向古巴人致意》可能是 Varda 最早在政治上直接表态的一部影片。由于她接受「古巴电影学院」之邀前往访问,带去一台 Leica 相机,却带回来两千多张照片。她深深为这个拉丁民族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娱悦所著迷。以那些照片为媒材,串接在巴黎所拍的舞蹈片断,静止的照片在 cha-cha 的节奏里活跃了起来。这是名附其实一部她向古巴人致敬的影片。《远离越南》则是一部集体创作的反越战影片。虽然是由独立的短片组成,但从前置作业到事後剪接都经过沟通与统筹处理。这倒是让她学到集体创作时共同参与的重要性,同时也体会到,由于电影导演在创作上至高无上的权力,集体创作几乎只能是一个梦想。如何从事集体的脑力激荡,却又不让自己淹没在彼此对立的情势中,这对所有的导演来说都是《最危险的诱惑》,Varda 当然也不例外。1968年在美国拍的《黑豹》 (Black panthers),是关于黑人运动领袖 Huey Newton 的纪录片。由于制作条件的困境,技术上无论是声音或色彩都是非常粗糙,但是她直接进到监狱访问 Newton,直接触及事件的核心人物,这可能是当时白人导演最贴近黑人运动的纪录影片。原是一部电视台委托制作的影片,可是几经波折,最後还是被电视台拒绝。Varda 这段期间虽然目赌了美国的嬉皮文化与黑人人权运动,却错过了法国烽火连天的学生运动。回到法国之後,她为电视台拍了一部纪录/剧情影片C《诺西卡》,片中描述一位法国女学生与一位希腊知识份子之间的爱情故事。其中穿插了一些对希腊流亡法国之异议人士的访问,谈及他们对希腊的政治和独裁政权的看法。由于父亲的关系,Varda 认为自己向来与希腊之间存在著一份必需去了结的纠葛,因此才有这部影片的诞生。但也是因为政治上的考量,这部影片并没有在电视上播映过,仅于1970年布鲁赛尔的一个影展上,以尚未完成剪接的状况下放映过。
Varda 影片的另一个特色是她经常由一部影片衍生出另一部影片。《一个唱,一个不唱》借由两个女子的友谊谈及六○C七○年代在法国如火如荼的女性解放运动。之後,影片里的人物又分别成为《爱的娱悦在伊朗》和《泡泡女郎群像》里的主角。
之後 Varda 再度举家迁往洛杉矶,在另一个拍片计划因资金而受阻的情况下,她决定先拍一部纪录片。一向为拍片集资而苦的她,此时却意外地得到法国文化部的投资,更不可思意的是影片的主题竟是她所感兴趣的洛杉矶的街头壁画。《墙的呢喃》讲的也就因此是艺术家与钱。她访问了很多为加州带来各式各样异文化色彩浓厚的外来移民艺术家,谈他们的艺术理念和他们的资金来源。紧接著的《纪录说谎家》则是被 Varda 称为是《墙的呢喃》的阴影的影片,因为相较于前者的阳光普照和色彩艳丽,《纪录说谎家》所呈现的则是一个阴霾的洛杉矶。我们一样看到加州的街头壁画,讲的却是身体的分离,是一个身体和另一个身体的分离,也是身体和自己的分离。
《无法无家》描述一个女流浪汉的生活,片中的严酷和暴发力是Varda 影片里所少有的。这部作品或奖无数,也将她的影艺生命带向另一个高点。接下来的《千面珍宝金》和《功夫大师》(Kung- Fu-Master /1987),Varda 喜欢称它们是孪生影片。「爱是最大的奥秘」这句台词,更是同时出现在两部影片里。与其它影片筹拍期间的困难重重相反,这两部影片的拍摄期中间是重叠的。电视台通常是以访谈串接影片片段的方式,为影星制作简单的回顾式纪录片。《千面珍宝金》却是以影片逆向操作的方式,去颠覆电视台的类型影片。本片的拍摄末期 Jane Birkin 给 Varda 看一份四页的散文,这就是《功夫大师》的起源。她们原本只打算拍一部二十分的短片,最後却完成一部长片。影片中,六○年代对癌症的恐惧已成过去,八○年代正笼罩在爱滋病的阴影中。疾病对未来所造成的「不确定性」与「威胁感」,再度成为 Varda 影片的动力。这也是 Varda 与 Jane Birkin 两个家族全员参与的影片。
Varda 拥有一个电影家族,这算是影坛上少见的特例。除了自己拥有制片公司,采行独立制片的方式拍片之外。她的丈夫就是以拍《萝拉》、《秋水伊人》、《驴头公主》等片闻名的法国导 Jacques Demy〔贾克.德米〕。《千面珍宝金》的服装设计师是 Varda 的女儿 Rosalie (她也是 Godard 拍《激情》时的服装设计师)。儿子 Mathieu 更是从小就是 Varda 的演员。近期 Varda 先後拍了三部以她的丈夫为主题的影片,先是以《南特的雅科》叙述 Jacques Demy 对拍电影充满了狂热的童年故事。在他于1990年逝世之後,则是拍了重述其电影生涯的纪录片《贾克.德米的世界》。之後的《洛城少女曾经二十五岁》是一部关于 Jacques Demy 的《洛城少女》的纪录片,片中混合了当初拍片的现场纪录和二十几年後Rochefort 当地为影片庆生的实况。在这些影片里, Varda 一点都不避讳地表现出,身为女人,自己对丈夫的迷恋与思念。放眼世界影坛,这绝对是一个特例。
1994年,为了庆祝电影一百周年, Varda 再度接受文化部的委托,以《电影先生》为主角,拍了一部众星云集的《一百零一夜》,但被评论界认为是她最不成功的作品。六年後的《艾格妮捡风景》由有线电视台 Canal+ 投资,先是在电视首映,隔天随及在一家小戏院放映,最後映演的戏院不断地增加。观众和评论都给予极高的评价。不仅票房上有很好的表现,也参加了为数可观的国际性影展。
她的影片向来蕴涵著一股对生命的热情与观注,有时则是以一种实验的倾向,在叙述上进行一系列同时具有柔和、潇洒、却又大胆等特质的探索。从一开始,她就是一位不断往外开拓的艺术工作者,不断地吸纳她所遇到的人事物,将其融汇为一种新的可能性。更令人惊异的是,她一直能够保有其对艺术的独特坚持。不仅是一位影像的制造者、也是一位影像的爱好者。在她影片里经常出现的风景明信片、墙上的复制画与照片、街头壁画、雕像、图像式的场景、电视节目片段就是证明。报导摄影出身的她,对人物脸部的表情尤其偏好。可以唯美地歌颂景致;也从不忘记紧紧地贴近时事,也因此能够在纪录片与剧情片之间开拓出一片广阔的模糊地带。
阿涅斯・瓦尔达 – 创作年表
1955
短岬村(La Pointe Courte,短片)
1957
噢季节,哦城堡(O Saisons o Chateau,短片)
1958
慕飞歌剧(L`Opera Mouffe,短片)
从海岸到海岸(Du Cote de la Cote,短片)
1962
克丽欧五点到七点(Cleo de 5 a 7)
1963
向古巴致敬(Salut les Cubains,短片)
1965
幸福(Le Bonheur)
1966
创作(Les Creatures)
1967
艾尔莎(Elsa,短片)
远离越南(Loin du Vietnam,与其他导演集体创作)
1968
杨可叔叔(Uncle Yanko,短片,在美国拍摄)
黑豹党(Black Panthers,短片,在美拍摄)
1969
狮子的爱(Lion`s Love,在美拍摄)
1970
纳西卡(Naustca,电视)
1975
丹固尔形色:妇女的回家(Daguerreo Types,Reponses de Femmes,8cm论文)
1977
一个唱,一个不唱(L`Une Chante,l`Autre Pas)
伊朗爱的愉悦(Plaisir d`Amour en Iran)
1978
泡沫女人(Qrelques Femmes Bulles,短片)
1982
墙啊墙(Mur Murs)
记录、谎言(Documenteurs)
1984
尤利西斯(Ulysse,Les Dites Cariatides,短片)
1985
流浪女(天涯沦落女)(Sans Toit Ni Loi)
1986
T`as de beaux escaliers…fu sais,短片
1988
阿涅斯・瓦尔达眼中的珍・贝金(Jane B.par Agnes V)
功夫大师(Kung Fu Master)
1990
一分钟一影像(Une Minute pour une Mage,电视)
1991
南特杰克(南特的雅克)(Jacquot de Nantes,半纪录片)
1993
小姐25岁(Les Demoiselles ont eu 25 Ans,电视)
1994
雅克・德米的世界(L`Univers de Jacques Demy)
1995
电影一千零一夜(Ces Cent et une Nuits du Cinema)
2001
我与拾穗者(Les Glaneurs et la Glaneuse)
阿涅斯・瓦尔达 – 关于Varda 的专书
(法文)Agnes Varda, 《Varda par Agnes》, Ed. Cahiers du cinema, 1994.
(英文)Alinson Smith, 《Agnes Varda》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Manchester and New York, 1998.
以上整理的阿涅斯・瓦尔达个人资料信息、 阿涅斯・瓦尔达图片、阿涅斯・瓦尔达简介、阿涅斯・瓦尔达简历、阿涅斯・瓦尔达作品均来源于网络整理和网友投稿,有更多关于阿涅斯・瓦尔达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的网页内容欢迎联系,任何不当信息也可以联系编辑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