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年少看不起方鸿渐,读懂已是书中人
作者:洞见·念念
日光之下无新事,世间何处不围城。
1946年,钱钟书于《围城》的序言中写道:
在这本书里,我想写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
围城中的人物有很多,但几乎没有完美的形象,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复杂的人性特点。
特别是主人公方鸿渐,在不同的年龄段读,对这个人物就会有不同的理解。
少年都笑方鸿渐,有一天当你真的读懂了他,才会发现:生活处处皆围城,谁人不是方鸿渐。
年少时,谁不曾心比天高。
看《围城》的开篇,常会想起这样一句话:故事的开头总是极具温柔,故事的结尾却让人猝不及防。
印度洋的风,红海美丽的夕阳,都为方鸿渐的出场做了浪漫的铺垫。
彼时的他才27岁,风华正茂,一表人才,又顶着留学生的名头,站在归国的邮轮上,内心只有一片美好的幻想。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境遇,从离开这艘邮轮的那一天起,就已经发生变化了。
在此之前,他是身处象牙塔的年轻人,身边有父母的庇护,还有前岳父的大力支持。
而在那之后,现实开始向他扑面而来,谋生的难题,感情的抉择,人事的复杂,无不需要他拼命全力一一应对。
正如书中所描述的那样:
“理想中的留学回国,好像地面的水,化气升上天空,又变成雨,将他淋得一身透。”
先是老家的父母因为逃难而落魄,后来他又跟前岳母闹翻,弄丢了银行的工作。
彻底失去庇护的方鸿渐一步步落入窘境,也开始日渐品尝到,寄人篱下看人脸色的悲哀。
记得第一次读围城,对方鸿渐不仅没有同情,反而满心嘲讽。
觉得他就是那种明明能力不足,又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之所以越活越被动,完全是咎由自取。
直到人到中年,有机会重新翻阅这本书,对他却有了莫名的亲近感。
就像方鸿渐身上有很多缺点却不自知一样,年轻时的我们何尝不是如此。
总是自视甚高,自命不凡,甚至不惜做一些对抗现实的傻事,只为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
就像方鸿渐在国外留学时,自诩看不上博士学位,结果浪费了四年光景却一无所获,自以为是中又透着傻劲。
可谁在年少时没有犯过傻,走过弯路呢?
因为知道身后还有人兜底,还没来得及看清生活的真相,所以一派天真,任性又糊涂。
这多少使人有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之感,只是到头来,我们也会明白,有些弯路其实不得不走。
不经打击老天真,未曾清贫难成人。
人要变成熟,就免不了吃一些苦头,受一些打击。
虽然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但这就是成长必经之路啊。
成年后,才方知人生无奈。
知乎上有提问,怎么评价方鸿渐的为人?
最高赞的回答是这样写的:
这是一个真实的小人物,厌恶世俗却又无法出淤泥而不染,只能随波逐流,逃避退缩,为无法自主自己的命运而自艾自叹自怜。
不得不说,总结得很到位。
终其一生,方鸿渐都活在矛盾与挣扎中。
他有志向,自尊心也强。
可惜的是,自身实力尚有不足,努力的程度又跟不上,落在行为上,便表现为优柔寡断,无法坚持原则。
到三闾大学工作时,他是冲着教授的职位去的,结果被看出学历有问题,只好无奈地接受被降级为副教授的现实。
想把书教好,赢得认可,在发现自己缺乏经验,经常连一堂课都讲不满后,又想方设法找各种理由自我开脱。
离开了三闾大学,原期待着能大展拳脚,最后又迫于生计,进入一家报社任资料室主任,领着微薄的收入,做着边缘化的工作。
在感情上同样如此。
他真爱的人是唐晓芙,在面对家境优越的苏文纨时又总是有所顾忌,不敢直接拒绝。
被晓芙误解后,他伤心难过之余,干脆选择了退缩逃避,直到彼此彻底错过,连见最后一面的机会都不再有。
后来遇到孙柔嘉,明知不适合,又半推半就。
木已成舟后,才领悟到将就来的婚姻带给自己的只会是无尽烦恼。
在现实面前,他节节退让,直到最后无路可退。
而世俗的眼光和内心的桎梏,也成了困住他的层层围城,让他挣扎得无比辛苦。
到了一定年龄,再去看方鸿渐的一生,就会知道,它既充满遗憾,亦有着真实的无奈。
人在涉世未深时,都曾怀揣过丰满的理想,渴望仗剑走江湖,做自己喜欢的事,和相爱的人在一起。
然而经历得多了,就会明白,在现实面前,越是美好的期许,越不堪一击。
很多时候,不是不愿意让自己变更好,而是确实能力有限,选择有限。
有多少事只能将错就错,有多少人只剩身不由己。
都想风风光光过一生,人到中年回望,留给自己的只有黯然神伤。
无奈才是人生常态,说不出的苦衷,才是最大的心酸。
少年都笑方鸿渐,读懂已是书中人。
如果说婚前的方鸿渐对人生多少还留点斗志的话,那么婚姻就是他真正认命的转折点。
书中用了很多篇幅描写方鸿渐与孙柔嘉的婚后生活,从订婚、到结婚,再到两人迁居上海,开始因为各种生活琐事频频争吵。
故事落幕时,方鸿渐再次失了业,妻子与他大吵一通后回了娘家,留下他独自呆在出租房里,傻哭个不歇。
但很快,他便又妥协了。
心里又生希望,像湿柴虽点不着火,而开始冒烟,似乎一切会有办法。
从故事开头潇洒的出场,到狼狈不堪的收场,方鸿渐到底是怎么从一个意气风发的有志青年,一步步沦为被生活宰割的中年人?
非得做个总结的话,大概就是性格决定命运吧。
杨绛先生在《记钱钟书与围城》中记道:方鸿渐取材于两个亲戚,一个志大才疏,常满腹牢骚;一个狂妄自大,爱自吹自唱。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方鸿渐最大的缺点都在于,他从来没有试图主动去掌控生活,而是任由自己被各种境况牵着鼻子走。
等意识生活只剩一地鸡毛时,他索性彻底认输,不再挣扎。
这样的方鸿渐是可悲的,可他又是值得同情的。
走近他,你会看到,即使平庸,他也并不失可爱之处。
他对待感情认真,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不曾畏惧献出真心。
他有自己的道德底线,不唯利是图,不耍阴谋手段。
他为人善良,哪怕时常被算计,也没有因此而怨恨在心。
说到底,把方鸿渐放到现实生活中,他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中年人,你我在他身上都可以看一些自己的影子。
我们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不甘现状却又碌碌无为,渴望爱情却又随波逐流,想守原则却又容易心软。
年少都笑方鸿渐,多年过去,才发现自己变成了方鸿渐。
一次次挣扎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想要改变,最终却坐困围城,进退两难。
有人说,我们终将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也许人生本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吧。
认清现实,一点点接受自己的平凡,直到安下心来,脚踏实地,好好生活。
日光之下无新事,世间何处不围城。
▽
《围城》中有这样一句话:
“把忍受变成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最大胜利。灵魂可以自主,也可以自欺。”
生活最大的难题不是坠入平庸,而是无法与自己和解。
每个人都有可能活成别人眼中的小丑,但在自己的世界里,你永远都是主角。
打破内心的围城,摒弃他人的眼光,才能活出真实而自在的余生。
点个赞吧,愿你享受生命中的每一段故事,好坏皆坦然,成败皆从容。
洞见君为您精选好书,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
围城 写尽婚姻生活的真相
¥39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