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本书 017 |《金融的谜题:德国金融体系比较研究》
领读者:陈达飞 博士
推荐语:
不知缘何,近日国内兴起了一轮关于“德国模式”的探讨和“向德国学习”的思想热潮。(每周一本书 014 | 探寻 “ 德国之谜 ”:德国马克与社会市场经济)
笔者长期关注欧元区和德国(融合与分化:德国双循环与欧元区再融合)。但在写作德国专题时,总会受到语言的制约,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国内德语译作也相对缺乏。反之,有关美国的译作则汗牛充栋。《金融的谜题:德国金融体系比较研究》有较高的原创性,填补了国内关于德国金融体系研究的长期空白。
改革开放就是关于学习外国经验,并不断探索如何本土化的历史,师夷长技以图强。“长远而言,是观念,因而也是传播观念的人主宰着历史发展进程。”(哈耶克,《自由宪章》)我们大多数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都是来源于间接经验,它们在无形中影响了我们对许多国内问题的看法,所以,很长一段时间,“美国道路”都是我们学习和模仿的主要方向。当然,由于地缘的关系,日本、韩国、新加坡等经验也有不少参考,但从论著角度看,还是无法与美国相比。我们对于日本的认识,好像更多地是集中于1980年以后的历史——崩溃的前夜,以及崩溃后一个又一个“失落的十年”。
从经济、金融体制上看,德国和日本确实与我们相似度更高,尤其是金融市场,都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主银行体制,但德国和日本在这方面又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在土地和房地产金融方面(当然还有汇率方面)。我个人的理解,德国是彼此约束,日本是互相裹挟。国内当下对于地产的调控政策,显然有德、日比较的经验。
德国的经验不仅在于其自身,还在于其在欧盟中的核心位置。从价值链角度而言,中国在亚洲的位置与之相似。在中国的双循环发展战略中,如何处理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与理好与美国关系同等重要。历史观之,大国博弈,同时也是“朋友圈”的博弈。
一瓣公益
这是一瓣在2018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发起的一个公益活动。每篇文章获得的赞赏,全部捐献给“深圳市石门坎教育公益基金会”,为石门坎的孩子建一个“图书馆”。感谢各位读者的支持,目前已为小朋友们筹集约2万元“图书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