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子不语》卷一(24):常格诉冤
袁枚《子不语》卷一(24):常格诉冤三乐大掌柜译文系列之《子不语》,每日一更,多有舛误,敬请谅解,也烦不吝赐教。
乾隆十六年八月初三这天,我看到邸报上讲了这么一件事。
景山园林内陈设的古玩丢了好几件,内务府的官员怀疑是挑土工人偷了,于是召集了10来个挑土工人,让他们先站在院外,准备接受讯问。
还没问什么呢,其中一个人忽然跪倒在地,说道,我是常格,正黄旗人,十二岁,去街上买东西的时候被赵二盯上,险些玷污了我,我宁死不从,被他用刀杀死,最后把我的尸体埋到了厚载门外堆炭的地方。我家里的父母还不知道这件事,一直寻找我,请大人挖掘查看,替我伸冤。
说完,这个人就瘫倒在一旁。
没过多久,他又跳起来说:我就是赵二,杀常格的人就是我!
内务府的官员看到这种情形,知道里面有冤情,于是就把此事上报给刑部,刑部便派人去厚载门外挖掘查验,果然挖到常格尸体,身上的刀伤清晰可见。
为了验明身份,刑部又派人去常格家询问情况,父母说,我孩子丢了一个多月,现在不知道是生是死。
于是衙役们便拘捕了赵二,自知事情败露,赵二无奈,便说出了作案的全部经过。
刑部审明此事后,上报朝廷说,赵二主动交代了杀人经过,有自首的情节,按例应该减刑,但考虑到他自首是被冤魂上身,不适宜减刑,拟裁定为斩立决!
皇帝批复,就这么办吧。
大掌柜读后感: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内务府的一个无心之举,牵出了一桩命案,也间接说明了赵二在杀人后承受的心理压力是多么巨大!
本文开篇就是景山园林丢东西了!内务府找来杂役们讯问。讯问的艺术就在此处,丢东西这事,只有内务府官员知道,找你们问话,却并不说到底是为了什么。
内务府官员估计说:都给我站好了!想想自己做了什么吧!
众人面面相觑,只有赵二,心里一直惦记着被她杀死的常格。
以前就听朋友讲,有些官员犯了事,审讯的检察人员就会递给他一张纸,一支笔,然后离开。
官员写完后,办案人员什么都不会说,继续给一张纸,一支笔。
如此再三,官员的心理就崩溃了!交待的劣迹,往往比办案人员掌握得还要多!
本文就是这一场景的再现!
赵二的心理防线已经崩溃了!这一个多月的压力,早就让他如惊弓之鸟,这次无意的讯问,终于让其无法承受,顿时迷了心智!
袁枚读到的邸报,是刑部上的案情简介,真实情况可能和邸报中的不同!刑部官员不想让这个赵二活!
理由有三:1,太残忍!强奸不遂就杀害,是可忍孰不可忍!2,常格是正黄旗人。看过清代题材电视剧的朋友们都知道,正黄旗地位较高,属于上三旗。3,按照规定,犯人自首要减刑,可是如果不是自愿的,就算不得自首了!
所以这则邸报,借鬼神之说,隐藏了一个事实:赵二没被冤魂附身!他是自首的!
真实场景可能是这样:内务府丢失古玩,找来杂役们讯问,赵二心里有鬼,内务府官员还没问两句,赵二就说:常格是我杀的!
内务府官员大惊,详加盘问,赵二说出了常格的详细情况:偶然看到她上街买东西,我心生歹念,尾随她到一个四下无人的地方,欲行不轨,她宁死不从,我便失手将她杀死。
官员继续问:尸首呢?赵二答:被我埋到厚载门外堆炭的地方了!
说完这些,赵二已经瘫倒在地!
内务府官员如实上报。
后来刑部官员在详查这个案件时,找到常格的父母,对常格的身份有了更确切的了解:正黄旗,12岁。
但是在上报这个案情时,将12岁,正黄旗这两个信息,改成了由赵二嘴里说出来,增加鬼神附身的可信度。
刑部众人大为愤怒,一个杂役,做出丧尽天良之事!
那为什么要强调常格是正黄旗,12岁?清朝的法律,你杀死12岁以下孩子,那就加重处罚!所以正黄旗和12岁,都是刑部官员在上奏皇帝时,为了让皇帝批准斩立决这个判决的“特别用词”。
至此,案件真相浮出水面:刑部官员不想让赵二因为自首情节而减轻处罚,所以在赵二的自首情节上做了文章!而之所以能这么做,也是因为赵二自首这个突发的情况,确实是内务府的无心之举!太出人意料了!
查盗窃,牵出命案,你说不是鬼神捣鬼,怎么会有这么巧?
现实就是,就这么巧!
附原文:乾隆十六年八月初三日,阅邸抄。见景山遗失陈设古玩数件,内务府官疑挑土工人所窃,召执役者数十人,立而讯之。一人忽跪诉曰:''我常格也,系正黄旗人,年十二岁。赴市买物,为工人赵二图奸不遂,将刀杀死,埋我于厚载门外堆炭地方。我家父母某,尚未知也。求大人掘验伸冤。''言毕仆地。少顷,复跃而起曰:''我即赵二,杀常格者我也。''内务府大人见其状,知有冤,移交刑部掘验,尸伤宛然。访其父母,曰:''我家儿遗失已一月,尚未知其死也。''随拘询赵二,尽吐情实。刑部奏:''赵二自吐凶情,迹似自首,例宜减等;但为冤鬼所凭,不便援引此例,拟斩立决。''奉旨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