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是孩子的人生底色,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玲子专栏】
原生家庭是孩子的人生底色,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原创作者|玲子
近日,纪录片《小小少年》,因微博话题#原生家庭的影响大吗#上了热搜。
纪录片讲述了一群为梦想而努力的孩子们,并探索其成长环境对他们人生的影响。
有一集讲的是来自云南大山深处的小云儿,从小热爱舞蹈,虽然家里没有钱培养她,但父母还是想办法让她通过手机自学,把她自学舞蹈的视频传到网上。
后来她的事迹感动了两位北舞的老师,在“彩云计划”的帮助下,追逐自己热爱的舞蹈。
还有一集,人大附中两名家境优渥的高中生,没有因为学业而放弃热爱的机器人,在家长和老师的支持下,他们在FRC机器人大赛上,成功晋级。
这两个不同阶层,不同教育,不同起点的孩子,仿佛来自不同的时代。
表面看,是原生家庭的阶层影响着孩子的人生。
但在看到小云儿因父母的支持走出大山,站上了央视的舞台,实现了梦想。
而在人大附中,那些奔着升学的人,见报名机器人无利可图,而转身离开。
这两种反差的对比,揭开了教育背后的真相:
原生家庭中,对孩子影响最深远的是,父母的爱和教育。
如《人生七年》纪录片中,一句深刻的话:
“你没法给孩子任何实质的东西,但良好的教育会让他们终身受用”
原生家庭是孩子的人生底色,它影响着孩子的命运轨迹。
01
掌控式的爱,
是让孩子堕落的毒药
通过纪录片《小小少年》,让我体会到孩子有选择的权利是多么重要。然而,现实很残酷,很多家长在用自己的“爱”控制着孩子的人生。
就像《镜子》纪录片中的家明,父母用掌控的方式“爱”着他。
他买猫狗回家,父母就丢掉;
他想买衣服穿,只能父母买;
他想唱歌画画,父母都拒绝。
他在摄像机前绝望说:
“永远都是他们说了算,买衣服鞋子都是他们买,什么都要听他们的,我有时候说都没说完,他们就直接拒绝。”
多么让人心酸的控诉!
可是他的父母看不见。
在父母一次次的否定中,他不断积压反抗的力量,最后爆发了。
他辍学要去做背包客,要“自由”,要“权力”,要去过自己说了算的生活。
但是父亲只相信学习才能改变命运。所以他觉得孩子追求“自由”,这理想不对,需要纠正!
他从没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甚至觉得脱离了他的掌控孩子就废了。
就像这样一句话:
养废孩子,用这一个方法就够了,别去看见他,别去理解他。
当父母以爱之名,去掌控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时,有的孩子成了父母摆布的木偶,有的孩子成了父母的敌人。
就如家明,为了报复父母,学不上了,天天在家玩游戏。甚至,用自残,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正是父母掌控式的爱,硬生生把爱,变成让孩子堕落的毒药。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
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想法来,那是一种侵略甚至毁灭,孩子的创造力来自于“我选择”。
爱,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而是看见孩子的情绪,接纳孩子的想法。
如同,万物需要水和阳光,孩子也需要自由地呼吸。
如果真的爱孩子,请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从尊重孩子的想法开始。
02
尊重与支持,
是孩子变优秀的力量
曾经看过这么一句话: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父母的尊重与支持,是唤醒孩子内心向上的力量。
在纪录片《小小少年》第四集中,14岁的主人公李莲怡娜,放弃了考到十级的钢琴,成了一名女职业摩托赛车手。
人们的印象中,摩托赛车是一项以男生为主的运动,但她的家人并没有因性别“偏见”,阻止她的爱好,而是尊重她,支持她的选择。
为了热爱的赛车事业,怡娜每天与专业赛车手一起训练比赛。
难以想象,在生活里穿汉服、唱歌,弹钢琴温婉的她,在满是泥地的赛场上,像一只勇猛的猎豹。
面对队友的质疑,她说:
“到赛道上一戴上头盔,就没有男女孩子了。”
她有着超越年龄的深刻认知,当很多同年龄还在迷茫时,她已经在探索关于“我是谁,我想要做什么”。
为了赶超对手,她甚至加大训练难度,把所有精力投入到比赛中,在父母的帮助下,终于获得属于自己的那一方跑道。
内心丰盈的她有着不怕输的韧性和坚定的目标感,这得益于父母言教身传的教育。
纪录片中,怡娜的家庭关系有爱,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父母也通过反思,正视自己的局限,尽自己能力协助孩子。
在与父母的相处和沟通中,她汲取到爱的力量。所以她从小就清楚,自己有选择权,她能决定自己可以怎么走,要走多远。
《最好的养育,是让孩子做自己》中,有一段话:
最有意义的教育,就是在足够了解自己孩子的基础上成人之美,如果他是鸟,让他高飞,如果他是鱼,就让他下水。
这才是父母教育的意义。
只有当父母把人生的选择权,交到孩子的手上时,孩子才能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且有勇气为了目标而奔跑。
而孩子这种想要变优秀的力量,正是来自于父母的尊重与支持。
03
心中有光的孩子,
未来有更多的可能
《小小少年》的“自然之道”这一集更贴近生活,让我看到了大多数父母爱孩子该有的样子。
广州11岁的少年殷然,从小喜欢生物,一看到昆虫便“走不动路”,看见幼虫,他会如获至宝地捡回家养。
每天放学回家,他要做的第一件事给虫子换土、喂食、做记录。
哪怕被同学排斥嘲笑,他依然坚守心中的热爱。
他说:“自然中的物体都没有好坏之分,昆虫的害益之分是人类乱编的。”
我很惊讶,11岁的他居然有如此通透的思想。
面对孩子这样“奇怪”的爱好,还有他人异样的眼光,有多少父母能理解呢?
殷然的父母做到了,妈妈说:
“把孩子好玩的事情都搞没有掉,人生不是非常无趣吗?”
虽然她也担心孩子对虫子的热爱与学业有时间冲突,但始终尊重他,并帮助他处理好兴趣与学习之间的平衡。
她说:“人的一生之中,不可能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想做的事和应该要做的事,那是一种平衡”。
这是个睿智的妈妈,既让孩子坚持了自己的热爱,同时又与学习相辅相成。因为知识本就来源于生活的实践。
在行动上,他们陪孩子一起去山里捕捉昆虫、观察昆虫,和孩子一起享受研究虫子的快乐。
这一幕羡煞了众网友:
好有爱的家庭啊
好羡慕这个小男孩呀
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太幸福了
这也是殷然内心的感受:幸福且快乐。
在绚丽的昆虫世界中,他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
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坚持、专注、认真,而这些特质会让他的未来充满了更多的可能。
很羡慕他在年少时,便找到了自己心中那束想去追逐的光。
亦如《小小少年》主题曲里唱的那样:
“你寻找那一束光,渐渐地你成了光。千万态度,你是其一。你是谁,你很小就知道。”
愿每个父母能做孩子的守光人,让心怀梦想的孩子,在充满好奇心的年纪里,能有机会去追逐心中的光,挖掘人生更多的可能。
而父母的爱与支持,就是给予孩子最好的馈赠。
04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
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人生三观、精神品格、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响,很多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是啊,父母说出来的话,表达出的爱,呈现的人生态度,都会在孩子身上留下,伴随一生的烙印。
原生家庭是孩子的人生底色,底色多彩的孩子一生被童年治愈,底色灰暗的孩子一生在治愈童年。
愿为人父母的我们,能成为孩子心中那抹亮丽的人生底色。
作者简介:玲子,用手照顾家庭,用心连接世界,家有神兽一枚的成长型妈妈。
(本文为玲子原创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