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紧迫)
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紧迫)
南都讯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五年。9月7日,广东省政府发布《广东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
前述规划是指导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行动纲领和编制全省农业农村相关规划的主要依据。
在当日的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顾幸伟介绍,到“十四五”期末,广东省要有力推动城乡和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到2025年珠三角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引领全省其他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上“快车道”。
9月7日,广东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顾幸伟、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安建光、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二级巡视员刘凯文、汕尾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林军、茂名高州市根子镇元坝村党总支部书记吴勇光出席了省政府新闻发布会。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演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强。”规划指出,环境压力在加速向“三农”领域传导,“十四五”时期,全省农业农村发展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制约更加凸显。
顾幸伟介绍,“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农业农村重大项目43项,计划总投资5376亿元,包括科技支撑、农田建设、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房管控与风貌提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提升等方面。
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任务繁重
官方数据披露,广东省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200万吨,生猪年末存栏恢复到常年的83%。另外,“粤字号”农产品产出约占全国4.7%的蔬菜、6.5%的水果、5.2%的肉类和13%的水产品。
但“人口大省”广东人多地少,常住人口超过1.2亿。官方数据披露,2019年广东省粮食产量为1240.8万吨,消费量约达5125万吨,粮食自给率为24%。
规划称,全省粮食生产基础尚不牢固,部分“菜篮子”产品缺口较大,饲料原料、食用油料、天然橡胶等农产品对外依存度较高,自给能力亟待提升,以及质量效益竞争力不高的问题尤为凸显。
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规划提出,加强耕地保护政策、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全程全面高质高效推进农业机械化、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等。另外,要确保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防止耕地“非粮化”,全省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2600 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215亿斤以上。此前,广东省已就耕地保护、“米袋子”供应等多次发文。(详见此前报道“粤严控耕地‘非粮化’ 防止无序利用一般耕地种花果苗木” 、“广东的‘米袋子’如何保障?今年部省共同推进工作” )
除耕地外,规划还突出了种子这一“要害”。“广东是种业大省,在种业创新和新品种培育方面有很好的基础优势。”在前述新闻发布会上,顾幸伟表示,打好广东种业翻身仗,是一个系统工程,任务艰巨。
顾幸伟透露,广东省正在制定《广东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计划设立种业振兴专项资金推动重点任务落实到位。《广东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也在编制中。
在开展育种攻关研究方面,官方建设了农业种质资源共享平台,有岭南现代农业重点实验室、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以及深圳现代生物育种创新中心等。“把优质稻、鳜鱼等我们省的优势品种继续做强,把高端蔬菜和罗氏沼虾这些品种的短板补上。”顾幸伟说。
7月30日,广东省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顾幸伟介绍,该集团将发挥广东恒健投资控股公司省属国有资本运营平台的优势,吸引更多金融资本投入,并瞄准市场需求开展商业化育种。(详见此前报道“广州加速布局种业育繁推 省种业集团有限公司近期注册成立” )
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广东任务依然繁重。规划认为,广东省农业总产值位居全国前列,但供给结构不优,经营效益偏低,“卡脖子”技术瓶颈明显,园区化、绿色化、机械化、规模化、数字化、融合化水平不高,与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相匹配。
前述发布会披露,广东计划建设30个数字农业试点(示范)县,打造10个粤港澳大湾区无人农场。
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二级巡视员刘凯文表示,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工作包括着力解决农业企业融资难题、支持农业保险扩面增品等。
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广东省在发展过程中,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区域发展不协调矛盾依然突出。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之间存在梯度差异,而珠三角内部,城乡之间也存在差距。
推进城乡融合,县域将“挑大梁”。规划提出,强化县域城镇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纽带作用,推动县域内城乡产业一体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统筹城乡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破除户籍、土地、资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规划称。
根据规划,破除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壁垒,构建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的制度体系,是要以创新金融支农机制、强化财政优先保障、完善人才合理流动制度体系和保障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供给为重点。
其中,强化乡村振兴建设用地指标保障,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重点项目,优先保障用地、批准立项。将落实点状供地政策情况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内容,实行“农业+”混合供地,有效利用农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在推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方面,要优先保障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公共服务等用地需求。省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应安排不少于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农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涉农市县各级应安排不少于10%的用地指标,保障乡村振兴新增建设用地需求,优先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和农产品冷链、初加工、烘干、仓储、机库等设施建设用地。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官网近日消息披露,省级每年安排一定比例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来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2020年、2021年分别安排了6000亩、4000亩用地指标,专项用于保障保持集体建设用地性质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家庭手工业、体验农业和创意农业等6类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
规划还提出,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探索流转承包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和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退出承包地农户承包权、宅基地资格权、集体资产股权等具体办法。
摘自《广东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第十章 全面深化改革 破除制约农业农村 高质量发展制度障碍 第五节 促进农村深化改革先行探索
广东将开展农村深化改革先行试点,包括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 片区、7个省级城乡融合试验区市县试点和 39 个中心镇试点建设,创建一批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市、区)。另外,官方支持以县域为单元,分区分类创建15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支持珠三角地区有条件的地级市全域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