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安即是归处的电影
最近一个慢节奏的综艺节目《你好,生活》,其中有一组画面让人颇有感触:当聊到什么时候意识到父母老了的话题时,尼格买提眼睛红红地说,疫情期妈妈生病,自己一个人坐在车里等待手术结束的那一刻,觉得妈妈老了,不再是记忆里那个女超人。
它触动人心之处在于,像朋友给你讲故事一样,在陪伴中给予你新的思考和对生活新的探索。淡淡地诉说着沉淀后的人生感悟——要想将生活嚼得有滋有味,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往往靠的不只是嘴,还要有一颗浸透人间烟火的心。
正如季羡林大师说的心安即是归处。季羡林,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散文集《心安即是归处》,收录了季老先生1933到2006年最具代表性的经典散文。篇篇经典,质朴纯净的文字将其百年的人生总结和智慧都写在其中。看似日常记事中,却能输出知识营养满满。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翻开这本书,走进季羡林老先生的生活中。
01在阅读中放下焦虑,从容行走人生路
读书是人们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除了获取知识,在漫漫人生路上,难免会遇到困惑,而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大部分的疑虑。
鼓励读书,在《开卷有益》,《藏书与读书》等多篇散文中均有主张。已进入望九之年的季老,万事万物似乎都经历过,酷爱读书的他反复地向我们传达着阅读的重要性,以及阅读带来的收获。他分享了北京大学学生在自己感到迷惘,不知所从时,会成立社团探讨问题,在共读中解答人生疑惑的事。
焦虑无处不在,人们常常会感到焦虑。季羡林大师说:“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其实,书读多了,人生的领悟就更加透彻了。通过读书,那些困扰你的答案,可能已经记录在了书中,等待你在阅读中解开迷团。
先不管阅读的是什么书,光读书这种状态就可以很好的缓解焦虑。投入读书、学习是治疗情绪不稳的一服良药。当然,除了学习自己专业的知识之外,专业以外的书也要“随便翻翻”。博古通今,与“随便翻翻”是有密切联系的,知识面越广得到的信息就越多,心胸就越开阔。心灵有了归处,人生道路就更淡定从容了。
02当下即是生活,潇洒奔赴未来
季老先生除了爱读书,也爱旅行,他的游历也留下了很多生动有趣的记载。不管是故地重游,还是学者游学,文字里似乎都记录着不同阶段的感受,总结着平淡而纯粹的人生感悟。
书中记录了游览鲁迅先生故居的事。鲁迅先生笔下出现过的场景,像幻灯片一样回放着:祖母讲故事的院子、拔草捉虫的百草园、以及那个刻有“早”字的书桌……
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在看到陪同参观的闺土的孙子时,思绪一下子拉回到了现实。尽管闺土的形象依然深刻,但眼前所见闺土的孙子,有着健壮的体格、满脸的笑容,从他全身的气度和简短回答中,真真切切地表达了他对工作及生活的称心如意。
闺土的孙子作为新时代的代表人物,在他自在与自足的一笑中,展现了时代发展的美好。季老先生以简朴的叙事方式,传递着在旅行中发现“当下即是生活”的人生理念。
珍惜现在,把握将来,一幅满载希冀的未来蓝图在眼前徐徐展开。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勇往直前,以潇洒自由之态奔赴未来。
03坦然面对生活,平淡最真
在季老先生并不多的生活照里,好几张是他和猫咪的合影。老人家对猫的喜爱,也从他多篇描写自己所养的小猫的作品里可以看出来。
咪咪是一只全身白毛的波斯猫,深得先生的喜爱。直到咪咪八九岁时,病情一天天严重,不再像从前一样夜里睡在被子上,常常流连在外,待在石头缝上或藏在小山的树丛里,唤也不进屋。后来的一天,咪咪就消失不见,再也找不着了,季老先生的悲伤之情仿佛溢出了文字。
后来从通达世事的人那里得知,猫咪有一种特殊的本领,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寿终。此时它们决不呆在主人家里,让主人看到它最后的样子,感到心烦或悲伤。它们会逃到僻静的角落等待最后时刻的到来。
通过猫们临终的行为,季老先生感慨万千,得到了这样的人生所感悟:有生必有死,这是自然规律,谁也逃不过,何所惧、何所怕呢?
像猫咪一样处理生死既干净又利索。怀着一颗平淡的心,回归万相的本真。或许你曾无比忧郁、压抑苦恼,试着静心释放,生活淡泊如一杯清茶,需要你细细品尝。
季老先生经历过人生的大苦大悲,生命跌宕起伏。然而先生的一生,不争不辩,不怨不艾,满怀天真,专注纯粹,安于当下。从他质朴的文字,点滴生活中,向我们传递着应对世事的智慧。
《心安即是归处》是一本“润物细无声”的散文集。它没有华丽的修辞、没有复杂难懂的词句,在阅读中感受着笔者的感受,领悟着自己的领悟,使我们在恍然大悟中释然人间真实,从容绽放。
村上春树说“不必太纠结当下,也不必太忧虑未来,当你经历过一些事情的时候,眼前的风景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活在当下,心安即是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