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香雪的电影(哦,香雪电影内容)
1985年6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集中推出了数本24开本连环画,并在1986年全国第三届连环画评奖中大有收获。其中,被评为绘画创作二等奖的有《铁木前传》《微神》《镜花缘》(上下);被评为绘画创作三等奖的就是本文所谈的《哦,香雪》,该连环画取材于铁凝同名短篇小说,由侯豫立改编、王玉琦绘画,共64幅图。
另外,以小说改编拍摄的电影《哦,香雪》获1991年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少年影片艺术大奖——国际青少年电影节中心奖及童牛奖艺术成就特别奖、金鸡奖最佳影片提名等,着实也风光了一回。
作为铁凝1982年6月发表的成名之作,《哦,香雪》虽只有7600多字,但构思精巧,从每天停留一分钟的火车入手,用饱含浓厚抒情意味的诗化笔调和清新婉丽的精美语言,讲述了一个情节非常简单的故事,表达了火车的“一分钟”停留给坐落在大山中原本宁静的台儿沟所带来的波澜: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尽管火车到站时已经天黑,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第4幅图就描绘了火车到站前台儿沟姑娘们的急切心情。画家王玉琦虽只用一个远景来表现,女孩的表情读者看不清,也不知是香雪还是凤娇,或是其他姑娘,可用一位站在家门外埋头向嘴里扒饭的女孩为代表,让读者通过这一典型画面就能捕捉到她们那种迫不及待急于出门的感觉。
每天这火车停留的美妙一分钟,给一群生长在大山中的姑娘带来了对山外现代文明生活的无限憧憬,给她们原本闭塞落后的精神与物质生活也带来了不小的转变:
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日久天长,这五彩缤纷的一分钟,竟变得更加五彩缤纷起来,就在这个一分钟里,她们开始跨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
这部小说出场的人物较少,情节也很简单,除了乘务员“北京话”、女学生、香雪的同村姐妹凤娇等外,重点描写了主人公香雪:
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做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旅客们爱买她的货,因为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眼睛告诉你,站在车窗下的这个女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她还不知道怎么讲价钱,只说:“你看着给吧。”你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你不忍心跟这样的小姑娘耍滑头,在她面前,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
而笔者第一次看到《哦,香雪》连环画是1986年第10期《中国连环画》封面、封二刊载的名为《香雪》的选页,其封面主图选用的就是单行本的第30幅图。画家王玉琦在此用了一个特写,以细致入微的笔触,将香雪纯美、率直、善良的少女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笔者当年就被画面中香雪头上线围巾的一抹浓烈紫红色所吸引。
香雪在这火车停留的一分种里,虽也抓紧时间跟旅客做买卖。但她心中最大的期盼是得到和别人一样平等的权利、尊严和对文化知识的追求,这使她与小姐妹们用鸡蛋、红枣,换回少见的挂面、火柴,以及姑娘们喜欢的发卡、香皂,甚至换回沙巾、尼龙袜等物品需求又有所不同:
……有一回她向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妇女打听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还问到它的价钱。谁知没等人家回话,车已经开动了。她追着它跑了好远,当秋风和车轮的呼啸一同在她耳边鸣响时,她才停下脚步意识到,自己地行为是多么可笑啊。
……姑娘们围住香雪,当她们知道她追火车的原因后,便觉得好笑起来。
“傻丫头!”
“值不当的!”
她们像长者那样拍着她的肩膀。
“就怪我磨蹭,问慢了。”香雪可不认为这是一件值不当的事,她只是埋怨自己没抓紧时间。
“咳,你问什么不行呀!”凤娇替香雪挎起篮子说。
“谁叫咱们香雪是学生呢。”也有人替香雪分辩。
也许就因为香雪是学生吧,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
是的,正因为香雪是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不过由于她“是小地方来的,穷地方来的”,一天吃二顿饭,用的是木制铅笔盒,这让香雪在女同学们的奚落下体味到了一种被怜悯和排斥在外的疏离感,她忽然第一次意识到台儿沟的贫穷是多么的不光彩。而同桌的那只带吸铁石能自动合上塑料铅笔盒,在她眼中的价值更是非同一般。在第37幅图,画家王玉琦如画静物般地突出了一只塑料铅笔盒,让读者也对这个香雪梦寐以求的具体物象留下深刻印象,为后面情节的推进作铺垫。
当火车晚上7时又一次准时停靠在台儿沟车站时,香雪在这一分钟里有了一次难忘经历:
……她尽量高高地踮起脚尖,希望车厢里的人能看见她的脸。车上一直没有人发现她,她……发现了渴望已久的东西。它的出现,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认清了那真是一只铅笔盒,一只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它和她离得那样近,她一伸手就可以摸到。
……香雪跨起篮子站在远处继续观察。当她断定它属于靠窗的那位女学生模样的姑娘时,就果断地跑过去敲起了玻璃。女学生转过脸来,……抱歉地冲她摆了摆手,并没有打开车窗的意思,不知怎么的她就朝车门跑去,……她学着“北京话”的样子,轻巧地跃上了踏板。她打算以最快的速度跑进车厢,以最快的速度用鸡蛋换回铅笔盒……
香雪终于站在火车上了。……这时,车身忽然悸动了一下,接着,车门被人关上了。当她意识到眼前发生了什么事时,列车已经缓缓地向台儿沟告别了……
列车无情地载着香雪一路飞奔,台儿沟刹那间就被抛在后面了。下一站叫西山口,西山口离台儿沟三十里。
在第50 幅图中,画家王玉琦笔下的车厢场景色彩很温暖、温馨,散发出列车中独有的气息,与后面香雪孤独一人在寒夜中回家的冷色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当香雪在车上想用鸡蛋与女学生换铅笔盒时,女学生提出不要鸡蛋,定要把铅笔盒送给她。香雪脸上却流露着淳朴、自尊、执着的表情,她想台儿沟再穷也从没白拿过别人东西的。就将装鸡蛋的篮子硬塞给了女学生,并迅速在西山口站下车了。这段情节体现了不同环境生活中在观念认识上的差异,香雪不能接受别人对她带有“怜悯”或“同情”的好意,她认定白拿是“不光彩”的行为,只有公平交换才与女学生达成了一种“平等”。
有读者会问,香雪用40个鸡蛋换铅笔盒是不是很不值当,如果单从物质价值来说,铅笔盒确实抵不过40个鸡蛋。不过,在香雪心目中,鸡蛋怎么也不能和铅笔盒的重要性相比:
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被人盘问她们每天吃几顿饭了……
因为拥有这只象征“文明进步”的铅笔盒,对香雪而言,不是一件简单实用的“文具”,而是激发她走出大山去追求现代文明生活,学到更多知识,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一个激励“工具”。所以,这只铅笔盒给了她无穷的力量,使胆小单薄的香雪能克服害怕心理,三十里夜路,一路勇敢地走回去。并在回程途中对自己已生活了十多年的家乡有了一个全新的印象。第54幅图,画家王玉琦在黝黑的色调下,描绘了走累的香雪,以一个较为舒适的姿势仔细端详那只闪闪发光的铅笔盒:
……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丛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它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
当寻找香雪的凤娇等台儿沟的姐妹们迎着她跑过来时,小说是这样叙述的:
香雪想快点跑过去,但腿为什么变得异常沉重?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但画家王玉琦在第61幅图中,只给读者画了一个腿变得异常沉重的香雪坐在铁轨上的背影,紧接的一幅香雪流泪的描绘也未见其脸,将原本欢快激动的情景以含蓄的构图来表现其中的丰富意境。
最后第64幅图,画家王玉琦采用了看上去既具象又似乎抽象的类似电影“空镜头”样式,呈现出那养育姑娘们长大成人的古老群山,在她们欢乐的呼唤:“哦,香雪!香雪!”中被感动得颤栗的场景,并力图在画面中充满诗意的象征和多义的想象空间,给整篇作品画上了一个让人咀嚼回味的省略号。因为,大山中“香雪们”新一天的生活还要继续下去。相信随着每天火车一分钟的停留,外面世界的影响定将日益加深,台儿沟必然会逐步发生变化,也可能是巨大变化。
文:kingwei(连趣网贵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