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简答题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科萌芽阶段。主要特征是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中分化为独立的学科
第二阶段:学科初步形成阶段。主要特征是教育学成为一门原始状态的独立学科。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世界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
第三阶段:学科发展阶段。教育学在整体和局部上都向着科学化方向发展。
第四阶段:学科现代化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促使教育学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中国的历史课学些什么?
中国大学历史专业学生的主要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导论、中国史、西方史学史、考古学通论、历史地理学、古代汉语、中外历史文化原典导读与选读、中国断代史等。
中学生的话一般,都是学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近现代史等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
你刚刚起步的话,建议你先读《上下五千年》这本通俗读物,然后再去中国通史,之后再根据你自己的兴趣,细读某个时间段的中国历史吧。
中国古代教育改革历程
传说夏代开始有学校。
商代已出现正式学校。“多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汉书.儒材传》西周时设在国都和诸侯国都城的学校叫“国学”。国学分学和小学。规定,太子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贵族子弟十三岁入小学,二十岁入大学。各地还设有“乡学”,是一般贵族子弟的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也就是传授宗教祭祀知识和作战的技能经验。六艺:礼(礼节,仪式),乐(音乐午蹈),射(射箭),御(驾车),书(驾字),数(计算)是必修科目。
春秋时,官学制度瓦解,出现私学,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孔子开办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凡送一束干肉以上礼物的,他都收为弟子。据说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主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学习态度。主张“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主张“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
汉武帝时设立最高学府太学,以五经博士为教官,入学子弟叫太学生,年龄是在十八岁以上。学习内容是: “墨黜百家,独尊儒术”。每年一考,考试成绩优良者,任用为官。规定郡设学(国学),县设校,乡设庠,村设序,都属小学性质。
隋唐时期,设立专门官学机构国了监,长官称“国子 洒”,设立各种专业,如:书学,算学,律学,医学等。专业教育得到了发展,但是平民子弟是无力上学的。
科举制度的兴起,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
明代,中央学校有国子监和宗学两种。宗学是皇家学校,学习内容主要是“四书”(《语论》《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因为官家数量有限,一般地主子弟就学于私学。到了唐、宋、元时期,由于印刷术的进步,又促进了私学的发展。一些文字简练,通俗有韵,宣传儒家思想的 本,如《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等流传最广。明清时期,私学又称私塾。在自己家里,私书称“家塾”。在学生家里教书的叫“教馆”。私学教育呆板,死背教条,常施体罚。下象鲁迅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所描述的那样。
到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官学的衰落,私学的腐败,又出现了一种书院的教育组织。书院的教师自由讲学,学生也重自学。较为著名的是“二程书院”,是宋代唯心主义理学家程颐,程颢兄弟二人讲学的地方。他们继承儒家学说,吸收一些老子和佛教的思想,后经南宋儒家代表朱熹发挥,成为“程朱理学”。明末以后,由于官学废驰,书院兴盛,书院完全成为官学,直至1901年才废止。
这是一个提纲,希望能够帮到你!!
回答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