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鼠疫是由什么引起的
想必各位小伙伴在关注新冠疫情的同时也非常关注内蒙古的鼠疫,其实这已经不是内蒙古第一次爆发鼠疫了,内蒙古应该算得上是鼠疫经常爆发的地方。很多小伙伴想知道这次鼠疫是由什么引起的呢?下面就让百思特小编带各位去了解一下吧!
此次内蒙古鼠疫的源头哪里来?
鼠疫并非一个无足轻重的小病,因此有人患鼠疫的消息在这个不足五千人的小镇上很快就传开了,不过好在该民患者并无大碍,其家人也未被查出感染。
虽然有相关居住人员透露在草原上看不到老鼠,也有很多年没有听过鼠疫,但实际上有关专家表示,温更镇所属的乌拉特中旗是历史疫源地,在2020年5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卫健委发布的《内蒙古自治区57个鼠疫监测地鼠疫疫情风险级别的请示》中就有显示,温更镇所属的乌拉特中旗其实属于鼠疫的高风险地区。
不过好在,温更镇所属的乌拉特中旗很多年并未发生鼠疫,对于当地牧区的牧民存在一定暴露风险,但是对于非牧区的居民人员来说感染风险是较小,但是为防治疫情恶化,有关部门呼吁牧民在这段时间最好居家减少出门走动的次数。
处于乌拉特中旗自然疫源地的病毒主要宿主是长爪沙鼠,是以草本植物为食物,其繁殖力非常强,而遍布在长爪沙鼠身上的体外寄生秃病蚤是鼠疫传播方面的主要途径。
尤其是在夏天,长爪沙鼠的食物较多,其总体数量以及体外寄生秃病蚤都会增加,而当鼠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因为食物短缺还会向外移动,会增加疫情的概率。
内蒙古地区历史上人间鼠疫流行情况
(一)建国前的人间鼠疫流行情况(历次鼠疫死亡人数可能远大于统计数字)
在近代史上,内蒙古曾遭到鼠疫的严重危害,造成巨大的灾难。鼠疫在呼市、包头地区过去民间称为“传头子病”,据说,旧社会得了鼠疫的人,一低头就再也抬不起头来而死亡,因此得了个这样的名称。
解放前,由于时局动乱,经济、文化、科技及医疗卫生的落后,经常会发生悲惨的疫情流行。但是,有关鼠疫在历史上的流行情况,现有的资料中很少有确切的记载。根据解放后查证历史有关的记录资料,结合在民间的调查访问,从传说中分析,去伪存真,概括了建国前的人间鼠疫流行情况。
伍连德在我国鼠疫流行史中记载,公元641~1644年间,与内蒙古相毗邻的山西几乎每世纪都有多次大的疫病流行,其中有的为鼠疫,在近代的史料中证实山西的鼠疫流行与内蒙古的鼠疫有关,有的起源于内蒙古。
较为具体的记载有:1893年(光绪19年)新巴尔虎右旗的牧人伊达尔扎音,在满洲里附近的扎赉诺尔车站一带捕捉到染病的早獭后,剥皮吃肉感染了鼠疫,全家人都被传染死亡,而且传给周围邻居30余户,死亡百余人。
《鼠疫概论》记载:“1888年到1899年,热河北部围场之鼠疫流行是从北部蒙古传入”。经解放后调查,在1887年到1895年期间,克什克腾旗曾有鼠疫流行。
进入20世纪后,内蒙古地区多次出现人间鼠疫大流行,史料记载较为准确。据不完全统计,自1901年至1949年的49年间,曾有41年次鼠疫流行,其中发病2000人以上的就有8次,波及到全区10个盟市的58个旗、县,2458个村屯,面积47万平方公里,发病93252人,死亡81143人。在上述半个世纪中有5次鼠疫大流行最为严重,其流行时造成的恐怖阴影流传至今,遭受了40年代后期最后一次大流行劫难的人们, 至今仍“谈鼠色变”。当年鼠疫流行最猖獗的通辽,把鼠疫作为当地三大害之一流传于民间。“无风三尺土,辽河开口无法堵,得病就是百忒吐(鼠疫)”,可见鼠疫流行的猖獗。5次流行的概况简介如下:
1、1910~1911年满洲里地区肺鼠疫大流行
这是内蒙古有史料记载以来的第一次大流行,也是20世纪以来全国最大的一次流行。这次肺鼠疫初发于满洲里。1910 年夏季,满洲里地区旱獭中有鼠疫流行,当时由于国内外市场旱獭皮的需求大,价格上涨,外地万余猎人集聚在这里野猎。当肺鼠疫发生后,患者为了逃避当时称之为瘟疫的传染,从居住的地窑(窝棚)或旅店四处外逃,并沿铁路线四散,致使肺鼠疫迅速传播开来。再加上当时统治者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使疫情任意传播,从1910年9月下旬开始,至1911年1月停息,先后传到齐齐哈尔、长春、哈尔滨、沈阳及河北、山东等地,死亡6万余人。
2、1917~1918年内蒙古西部肺鼠疫大流行
此次肺鼠疫流行始于现在的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兴安镇。1917年8月首先在兴安镇(当时叫扒子补隆)的教堂内爆发,死亡70余人,当地人惊恐万分,四处逃命,致使肺鼠疫迅速向外传播。9月下旬鼠疫通过由乌拉特前旗运输皮毛的马车队车夫、商人传入包头,10月以后随着人群流动向东、向南先后传入土默特右旗、土默特左旗、呼和造特市,按着波及到托县、清水河、凉城、集宁、丰镇等27个旗县。接着又从丰镇、大同沿平绥(京包)、正太(石家庄正定至太原)、北宁(北京至沈阳,今京哈线)、平汉(北京至汉口).等铁路线四散传播到东北、山东、安徽、南京等地,另外还由伊盟传到山西,共波及64个旗县,死亡1.5万余人。
3、1920~1921年满洲里地区第二次肺鼠疫大流行
此次流行起始于海拉尔。1920年7月开始,在捕猎旱獭人群中有疑似鼠疫流行,死亡10人。10月初,海拉尔皮毛厂发生腺鼠疫,10月下旬转为肺鼠疫,接着由于患者逃亡至扎赉诺尔煤矿区,很快在4000名工人中流行,死亡者达1 000余人。1921 年又传到满洲里,死亡1141人.当时正值苏联国内革命战争刚结束,许多帝俄白军逃往中国,满洲里车站人群极度拥挤混乱,防疫工作受到军阀干涉,使许多病人沿铁路外逃,很快把鼠疫传到齐齐哈尔、哈尔滨、长春等地,直至翌年9月才结束,共死亡8000余人。满洲里地区死亡2 339人。
4、1928年(民国十七年)鼠疫大流行
该次鼠疫大流行,在东部以通辽为中心,西部以伊克昭盟为中心。东部的腺鼠疫初发于通辽县的察罕套力皋,5月中旬有一户在室内发现很多死鼠,3天后开始发病,1周内全家9口人全部死亡。随后鼠疫在辽河与新开河之间的地带,以钱家店为中心流行起来,至9月平息,感染患者1000余人。
西部鼠疫起初发现于伊克昭盟达拉特旗。从当年3月起,在野外许多地方连续不断发现自死鼠和死野兔,接著在4~7月间即在达拉特旗、伊金霍洛旗、乌审旗、固阳县、杭锦旗等地,先后发生腺鼠疫患者。与此同时,在土默特旗和准格尔旗也发现大批死鼠,并伴随出现腺鼠疫病人,8月以后转为肺鼠疫,到11月后传到托克托县和包头等地。此次为腺、肺鼠疫混合流行,共感染患者2万余人。经调查,当年该地区遭受严重的旱灾,庄稼、牧草枯萎,大批牲畜死亡,人民处境非常困难,日不饱腹,四处飘零,有的以挖鼠洞内储粮和草籽为食,有的以野兔、野鼠充饥,人与鼠、蚤密切接触,故造成这次腺、肺鼠疫的大流行。民国十七、十八年,真是人间的地狱。
5. 1947年东部鼠疫大流行
此次鼠疫流行是继1910年满洲里地区流行肺鼠疫后又一次范围广、强度大的流行,遍及兴安盟、哲里木盟和赤峰市的16个旗县,严重影响了解放战争、土改和生产建设的进行,因此,当时在党的领导下,提出“打仗、生产、防疫”的战斗口号,开始了有组织、有领导的与鼠疫作斗争。但由于疫情来势猛,许多地方同时出现众多的腺鼠疫病人,接着又转成肺鼠疫,造成人与人之间的迅速传播,再加上受人力物力条件的限制,致使在419个村屯感染患者30306人。流行最为严重的是通辽、赤峰和敖汉。通辽市内每天都有许多人死亡,多至160余人。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苏联和国内兄弟地区的防疫队到内蒙帮助扑灭了这次鼠疫大流行,于当年11月后疫情暂息。但由于当时大面积的家、野鼠鼠疫疫区没有也不可能得到彻底的处理,致使1948年又在14个旗县的327个村屯内继续出现了流行。
这次腺、肺鼠疫之所以如此猖獗流行,主要是由于当时家、野鼠密度非常高,卫生条件极差,出现了大面积野鼠及家鼠鼠疫的暴发流行,鼠死后游离的跳蚤也很多,可以同时造成众多人的感染,再加上那时居民卫生意识和条件差,特别是日本统治者“强迫居民隔离”,“焚烧患家”等非人道的措施,使居民产生恐惧心理,常出现隐藏病人不报的情况,所以更加剧了疫情的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