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项目平台(共享创业项目平台)
资料来源:《经济日报》
上海加速器大厦外部,一个从海上赚取外汇的平台。(数据图片)
海创汇平台孵化的云世纪公司董事长蓝宇东正在讲解最新的无人机控制系统。
(数据图片)
雷神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陆在海创汇平台孵化的雷神科技有限公司5周年暨新产品发布会上致辞。(数据图片)
与一般意义上的孵化器不同,海尔集团旗下的海创汇创业平台的核心不是物质空间,而是通过共享产业资源来帮助创业项目快速成长。有了这种全方位的赋能,“草根创业”就变成了“根创业”,即利用产业资源的“根”来赋能创业企业,提高创业成功率。这也是海外创汇平台上的业务孵化成功率接近行业平均水平5倍的原因。
海创辉对创业生态的期望是实现共生、互长、再生的“三生”状态。通过“三生命”系统,所有企业将继续共享,“新物种”将分裂出去,最终使创业生态像热带雨林一样生机勃勃,一望无际。
创业领域有一个普遍现象。大部分创业者会在A轮之前倒下,即使在知名创业平台上,能挺过A轮的也不到10%。但海尔集团的海创汇创业平台已经将这一比例大幅提升至48%,成功率接近行业平均水平的5倍。
为什么外汇收入这么突出?
“我们所做的是为全世界的企业家提供一个加速器平台。”海创汇总经理刘告诉《经济日报》记者,目前大多数创业平台属于“孵化器”,主要集中在物质空间,辅助一些公共服务。“加速器的核心是通过共享产业资源,帮助创业项目快速成长。可以说,与缺乏资源的‘草根创业’相比,我们创造了‘扎根创业’的模式,利用产业资源的‘根’来赋予创业企业权力,提高创业成功率。”
每个人都是“创造者”
海上创汇的诞生源于海尔的互联网转型理念。
2014年,海尔颠覆官僚管理体制,正式提出“人人都是制造者”的概念。一批注册员工选择在海尔平台“网上创业”,从“注册”变成了“网上”。
“注册”员工和“线上”员工并存,意味着创业机会平等,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制造者”。也意味着在海尔的创业平台上,被动接受指令的执行者将没有市场,他们将有机会成为“制造者”。
海创汇是海尔专门为员工创业打造的支持平台。员工只需要找到市场机会,即使没有具体的计划,创业平台也会支持他实现梦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不仅集团内部员工可以在此基础上自主创业,外部社会资源也可以加入生态圈参与创业。
青岛雷神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典型的海创汇创业平台内部孵化的例子。3位年轻人在海尔平台上创立小微公司,从最初的研发游戏本电脑到研发电竞全场景硬件,如今已拓展到布局电竞赛事、电竞酒店、电竞教育、电竞场馆等电竞全产业链生态。“目前,我们雷神科技已经成长为国内电竞硬件第一品牌,年收入21亿元,年纳税近5000万元,创业团队也从最初的3个人发展到了160多人。”雷神科技创始人路凯林说。
统计显示,现在海尔内部独立创业的小微团队共有68个,其中2个已经上市,总估值超过600亿元。
同时,海创汇还是一个开放的创业平台。“我们面向全社会创业者开放,让外部创业者也能享受到大企业的产业资源。目前,海创汇平台上的外部创业企业共有4000多家,经过筛选获得支持的创业企业有345家。”刘长文介绍说。
进入海创汇的创业企业都可以享受哪些资源赋能?
“我们共汇聚了三大类9小项29种创业服务资源,涵盖研发、设计、生产、供应链、渠道、创投等全产业链条,可以根据创业项目所在阶段、产业、需求精准赋能。”刘长文告诉记者,海创汇依托海尔独特的产业资源优势及不同地区的区域优势,聚焦前沿产业领域,在全国各地形成了多个产业集聚区。“譬如,青岛聚焦区块链、生物科技、人工智能,上海聚焦智能制造,合肥聚焦人工智能,天津聚焦高端装备,长春聚焦车联网,等等。目前,我们已在全国18座创新热点城市布局了28个加速器,吸引15个行业超过4000个项目入驻,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20家,产业加速生态圈基本形成。”
在海外,海创汇也已全面布局。在以色列,海创汇打造了当地唯一非本土国家级孵化器。目前,平台孵化触角已拓展至德国、芬兰、日本、加拿大、美国、俄罗斯、英国、瑞典等11个国家和地区,聚合了212名全球创业导师。
补齐最短板
青岛悟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代工生产除颤仪的企业。进入海创汇后,海创汇首先帮助其重塑商业模式,由卖设备转为卖服务。为此,他们建立了设备提供、人员培训、设备检查一体化服务体系。同时,海创汇还为其联系马拉松等大型赛事举办方及多座城市的应急办,建立起除颤服务点。自开始转型至今,公司已先后中标300多场马拉松赛事和多座城市的应急除颤点,2019年销售额达到数千万元,成为行业领军企业。
“幸亏我们提前完成了转型。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马拉松停办了,我们没有因此沉寂,反而逆势而上。”青岛悟空智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林治艳告诉记者,“我们把之前积累的数十万粉丝迅速转化为社群,推动企业‘变身’医疗物资平台。仅今年2月份至5月份,公司销售额就超过了1亿元。”
通过赋能帮助创业企业补上短板是海创汇的强项。为此,海创汇建立加速营,通过“产业+导师+资本”模式为创业企业提供全方位赋能,进而实现项目全周期精准加速。具体来说,在初创阶段,通过导师资源匹配解决创业企业的定位问题;当创业企业遇到生存困境时,依托海尔产业资源优势,提供渠道、订单、技术等方面的赋能,帮助创业企业跨越创业低谷期;在加速成长阶段,通过精准对接“资本+管理+丰富的产业生态”,帮助创业企业突破发展规模瓶颈;在成熟阶段,通过向创业企业提供智力资源、商业模式迭代模型、场景创新能力等赋能方案,助力其发现新机会,实现“二次起跑”。
“去年,我们完成了新一轮融资,实现了营业额百分之百增长以及青岛市无人机产业园规划,公司三大目标全部都实现了。”青岛云世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兰玉栋告诉记者,云世纪公司是一家研发、运营无人机综合监管云系统的企业,拥有行业内唯一可以完成主动探测的无人机管控系统。
“我们能发展得如此好,离不开海创汇的帮助与支持。”据兰玉栋介绍,云世纪密集布局全国业务时一度遇到了困境。“多亏了海创汇及时出现,不仅促成了千万元级别的投资,还帮助我们拓展业务。海创汇的影响遍及全国,可以帮助我们接触更多资源、更多同行,实现乘数级倍增效应。此外,海创汇背后有海尔这样的大企业,对我们对接大合作方也极为有益,目前我们正在平台的帮助下洽谈下一轮融资。”兰玉栋告诉记者,云世纪的愿景是做无人机领域的“滴滴”和空中的“高德”,未来云世纪也将不断探索无人机在环保监察、城市管理、巡检巡线、物流快递等各种场景中的应用,并与深圳大疆、广州极飞等企业合作,全面赋能传统产业与实体经济。
如今,不少海外创业企业也在海创汇的支持下发展起来。比如一家以色列创业企业,研发推出了穿墙透视仪,可以“看”到墙壁里的金属、水管,安装时不至于破坏水管。海创汇帮助其在中国整合供应链,使生产成本降低了三分之一左右。目前,这个新产品不仅在海外市场卖得不错,还在海创汇的赋能下进入了中国市场。
构建新生态
除为创业企业精准赋能外,海创汇还设立投资基金、海创汇云等子平台,并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全球孵化器等完善整个创业体系。由此,海创汇逐渐构建起创业企业的“热带雨林”生态。
“海创汇投资基金主要投资初创企业,总规模约10亿元左右。”刘长文告诉记者,该基金主要包括种子基金与风投基金,围绕海尔产业生态、精准投后加速服务、多元化的退出渠道等投资策略,以瞄准体验经济方向,抓住细分领域龙头,形成与海尔产业的协同效应,构建加速与投资相结合的投资逻辑,助力创业项目实现高成功率、高成长率。
作为线上生态资源链接平台,海创汇旗下“海创汇云”旨在吸引全球创业项目加入海创汇。“海创汇云现已形成交互云、数据云、资源云三大云平台。”刘长文介绍说,交互云可通过路演、直播等线上交互方式形成各参与方共创的创业社群;数据云可通过对项目、创业者、创业资源等大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为创业者提供精准创业及精准加速;资源云可依托海尔丰富的产业资源为创业者快速配置全球一流资源。
“进入加速营的企业,通过海创汇体系赋能,大多在很短时间内便获得了爆发式增长。”刘长文告诉记者,疫情期间,海创汇充分发挥海创汇云的线上直播路演功能,从1000多个项目中筛选出11个项目,进入海创汇加速营,不少企业两个月左右便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武汉众向科技有限公司是做无人驾驶技术的,主要应用于物流园区的辅助自动驾驶。疫情期间,我们通过海创汇云的线上路演发现了这家企业,并将其纳入加速营。在平台的帮助下,该公司获得了日日顺等多家物流企业无人仓库应用订单,业务量两个月便翻了好几番。”
海创汇对创业生态的期望是实现共生、互生、再生的“三生”状态,而能够孵化出“新物种”正是“三生”状态的起始点。
如今,“新物种”已经开始在海创汇出现。比如,海创汇平台上的普宙无人机项目在红外线测温方面有很大优势,他们与同在海创汇平台的云世纪公司合作,研发出一款消防无人机。该产品不仅可通过红外线监测火点,还可以投弹灭火,目前已获得多个订单;又比如,华引芯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本来是做LED灯芯片的企业,他们研发出的紫外LED芯片被植入海尔品牌果蔬机和饮水机,使新产品拥有了杀菌功能。
“我们旨在通过‘三生’体系,通过持续共享,裂变出新物种,助力项目实现‘蝶变’,最终让创业‘热带雨林’呈现出生生不息的景象。”刘长文告诉记者。(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