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凤霞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
新凤霞人物概况
本页面提供了新凤霞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新凤霞是谁?新凤霞个人简介资料完整设计了网页求职找工作编辑个人简历作品所需要的新凤霞网站常用模板元素,不保证新凤霞人物数据真实,任何问题请联系管理员调整。
新凤霞图片
新凤霞个人资料简介
新凤霞,女,评剧青衣、花旦。
新凤霞 – 简介
1927年生于贫民家庭。六岁从堂姐学京剧,12岁学评剧,十三岁拜师小五珠,改习评剧,一年后即在《点秋香》,《花为媒》,《杜十娘》等剧中饰主角。从此闯江湖,跑码头,肩负起全家的生活重担。
新凤霞1949年北平解放后从天津到北京,应聘至天桥万盛轩演出。在天桥万盛轩演出了《刘巧团圆》,《小二黑结婚》,《祥林嫂》等新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其后,她又演出了反映评剧艺人苦难生活的《艺海深仇》,还移植改编了不少兄弟剧种的剧目新凤霞与剧作家吴祖光结婚后和音乐家盛家伦为邻,在发声技巧和音乐理论上,得到盛家伦的帮助艺术造诣迅速提高。新派的唱腔的特点是清新玲珑,善于运用华彩流利的“疙瘩腔”。后历任北京实验评剧团团长,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评剧团副团长,中国评剧院演员。
50年代初期,她主演的《刘巧儿》风靡全国,从此声誉鹊起。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评剧团。1953年入中国评剧院。从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期,除演《刘巧儿》外,还演过《艺海深仇》、《志愿军的未婚妻》、《金沙江畔》、《祥林嫂》、《杨三姐告状》、《花为媒》、《牛郎织女》、《乾坤带》、《无双传》等脍炙人口的好戏。其中《刘巧儿》、《花为媒》分别于1956年和1964年摄制成影片,受到观众的欢迎。
新凤霞本是个女高音,幼年学过京剧,在咬字、演唱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后又认真学习评剧前辈刘翠霞、白玉霜、爱莲君等人的唱腔,同时刻苦学习大鼓、梆子、坠子、琴书等的演唱技巧,不断丰富自己的唱腔。她还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在盛家伦的帮助下又练出了圆润纯净的中底音,达到选律华美,音区宽广,运腔自如的境界。新凤霞与音乐工作者合作,创作了不少新曲调,新板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她的演唱清新甜润,玲珑婉转,富有华彩,将传统评剧女声悲腔化为喜腔,高唱解放了的中国妇女的生活和理想,塑造了新一代的妇女形象。如[蜻蜓调],[送子调],[凡字大慢板],和[反调大慢板]等,新派形成了当前评剧流传最广的艺术流派。她的代表剧目很多,象《乾坤带》,《杨三姐告状》,《花为媒》,《刘巧儿》,《无双传》,《凤还巢》,《会计姑娘》,《三看御妹》等许多剧目为丰富和发展评剧女腔作出了贡献。
在十年浩劫中,新凤霞由于迫害致残,离开了舞台。此后,她就以教学为主,她的弟子众多如:李红霞,谷文月,刘淑琴、戴月琴,刘秀荣等以及弟子的弟子张秀云、王丽京等。著有:《新凤霞回忆录》、《以苦为乐》、《我当小演员的时候》、《少年时》、《新凤霞说戏》等。她是齐白石的徒弟和义女,深得老人真传。她笔下的寿桃、牡丹、菊花、梅花、白菜、南瓜等古拙厚朴,内涵雅趣。
新凤霞为全国第七届政协委员。于1998年因病去世,享年73岁。
新凤霞 – 生平
新凤霞,童年时期随“姐姐”杨金香学习京剧,十三岁拜王仙舫、邓砚臣、张福堂等学习评剧,十五岁即开始担任主演。这一时期新凤霞主演了《乌龙院》、《女侠红蝴蝶》、《可怜的秋香》、《双婚配》、《三笑点秋香》等剧目,在天津、上海、济南、秦皇岛等地获评剧观众的好评。
1950年,在共产党的戏改方针的指引下,成立了北京首都实验评剧团,新凤霞任主演兼团长。
1951年,新凤霞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文工团解放评剧团任主演兼副团长。
1953年,新凤霞调入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评剧团一队任演员。
1955年,中国评剧院成立,新凤霞在中国评剧院一团任演员、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名誉主任。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凤霞怀着对党深厚的感情和极大的政治热情投入到党的文艺队伍中,走上了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艺术道路。她亲自执笔创作演出了以她个人经历为题材的大型评剧现代戏《艺海深仇》,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巧儿》是新凤霞青年时代主演的一出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剧目。在这出戏中,新凤霞成功地塑造了刘巧儿的艺术形象,并创造了有其自己特点的评剧疙瘩腔唱法。《刘巧儿》公演及拍成电影在全国放映后,在全国掀起了学唱刘巧儿的热潮,人们通过《刘巧儿》了解了评剧,通过《刘巧儿》知道了新凤霞,新凤霞的名字从此走进了千家万户,新凤霞演唱艺术从此确立并得到广大评剧观众的喜爱。在《刘巧儿》的创作过程中,新凤霞得到了许多文艺工作者的热情帮助,新凤霞和这些同志愉快合作,首开了戏曲工作者与新文艺工作者联手创作的先河,为戏曲艺术的革新与发展做出了示范。继《刘巧儿》之后,新凤霞在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创作的评剧《祥林嫂》中成功地塑造了在封建社会受尽摧残迫害的劳动妇女祥林嫂的艺术形象,她的唱腔也展现了深层次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发展了新派演唱艺术。
新凤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新派艺术在众多的评剧流派中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成为了评剧革新的代表。这得益于她在戏曲艺术上的天分和颖悟以及深厚的艺术功底,更得益于她对新社会的热爱而焕发出的艺术创作力。
新凤霞在艺术上从不保守,她敢于吸收、敢于创新,博采姊妹剧种表演之长,虚心学习各种唱法,积累了丰富的演唱经验。在中国评剧院这一国家剧院良好的艺术环境中,新凤霞的艺术创作力得到了空前的发挥,新派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推陈出新的传统评剧《花为媒》是新派艺术的经典之作。新凤霞以纯熟的演唱技巧,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塑造了青春美丽富有个性的少女――张五可的艺术形象,从而将新派艺术推向了高峰。这出剧目拍成电影在全国包括香港地区、东南亚各国放映后,新派艺术又一次风靡全国和东南亚地区。全国各地的评剧女演员纷纷向新凤霞拜师学艺,评剧新派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扬与传播。这一时期新凤霞主演了《志愿军的未婚妻》、《会计姑娘》、《春香传》、《乾坤带》、《金沙江畔》、《无双传》、《杨乃武与小白菜》、《凤还巢》、《三看御妹》、《花为媒》、《杨三姐告状》、《阮文追》、《调风月》、《六十年的变迁》等几十出剧目。她所塑造的刘巧儿、祥林嫂、赵淑华、李秀英、春香、银屏公主、珠玛、无双、小白菜、燕燕、刘金定、张五可、杨三娥、阮氏娟等一系列的艺术形象为评剧画廊增添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篇章,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她和音乐工作者一道在这些剧目中创造了众多的新板式和新曲调。在《乾坤带》中创作演唱了凡字调大慢板;在《无双传》中创作演唱了反调大慢板;在《春香传》中创作演唱了三拍子调;在《金沙江畔》中创作演唱了格登调;在《三看御妹》中创作演唱了降香调;在《调风月》中创作演唱了蜻蜓调;在《六十年的变迁》中创作演唱了送子调。这些新板式和新曲调极大地丰富了评剧的唱腔艺术,为评剧向大剧种的发展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推动了整个评剧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新凤霞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在“文革”中受到了迫害,并被剥夺了做演员的权力,这对她的身心是巨大的摧残。
1975年,她因脑血栓发病导致偏瘫而不得不告别为之奋斗的评剧舞台。
1979年,新凤霞得到了彻底的平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春风又一次吹进了新凤霞的心田,她以惊人的毅力,挺起她那受过伤害的身体,迈着蹒跚的步伐,又一次向新的艺术领域开拓进取。她讲学授艺,著书立说,教学不止,笔耕不辍。新凤霞拖着沉重的身体,坐在轮椅上给她的弟子、学生说戏,示范演唱,克服行动的不便多次到剧场观看学生的演出,以鼓励和提携后人。在她无私的教诲下,谷文月、刘秀荣、王曼玲、赵三凤、戴月琴、高闯等一大批弟子、学生成为光大新派艺术的优秀传人,成为今天评剧事业的骨干与中坚。新凤霞桃李满天下,是我国戏曲界拥有众多子弟传人的功绩卓越的戏曲教育家。
新凤霞用她那唯一行动自如的右手,以她那坎坷的一生及丰富的阅历,克服常人不可想象的困难,辛勤耕耘,创作出版了《新凤霞回忆文丛》四卷、《人缘》、《评剧皇后与作家丈夫》、《舞台上下》、《少年时》、《新凤霞卖艺记》、《我和皇帝溥仪》、《发愁》、《以苦为乐》、《艺术生涯》、《我当小演员的时候》、《我与吴祖光》、《绝唱》、《恩犬》、《新凤霞的回忆》、《新凤霞说戏》约四百万字的文学著作。由英国戴乃迭夫人翻译的英文及乌尔都文的《新凤霞》在世界发行。
新凤霞 – 个人荣誉
1952年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一等奖。
新凤霞还是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亲传弟子,因残疾告别舞台后,新凤霞仍满怀着对生活的酷爱泼墨作画。她的国画作品同她的演唱艺术一样朴实无华清新淡雅。1994年总政文化部专门为新凤霞在军博举办了个人画展。
新凤霞渴望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早在建国初期,新凤霞就庄严地向党提出了申请。但坎坷的经历使她的愿望一直未能如愿。打倒“四人帮”后,新凤霞再次向党提出了申请。1982年新凤霞被批准入党,实现了她多年的夙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她以更高的姿态和对评剧艺术的高度责任感,投入到她后半生的艺术生涯中。
新凤霞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评剧艺术的代表,她长年奔走呼吁,为振兴戏曲,繁荣评剧不遗余力。1997年获第十六届“亚洲最杰出艺人奖”并获得了中国首届金唱片奖。还获得了美国纽约美华艺术学会1997年颁发的华人艺术家终身成就奖。曾赴香港、新加坡等地讲学,是国际知名的艺术家。
新凤霞 – 逸闻趣事
建国之初,别看前门楼子的门洞大开,可是这“前门外”和“城里头”却依然有很严格的等级差别,天桥的演员要到城里的大剧院唱戏的还是很难的,新凤霞从天桥的“万盛轩”转移到西单牌楼的长安大戏院唱戏,则是由于临时救场的偶然机会。然而,她第一次登上了长安的舞台。演出效果之强烈完全出乎剧场经理的预料,从此她就从“天桥货”变成了长安的大主演,这个飞跃确实是不同寻常的。
不过,很快新凤霞就发现大剧院的人就是见得多。有一件事她永远也忘不了:她发现城里的观众也喜欢听她创造的“疙瘩腔”,只要她一使这疙瘩腔,台下的掌声总是跟开锅一样沸腾起来,那天她演出特别卖力,一连使了五次疙瘩腔,观众简直跟疯了一样,使劲地喝彩。她那个得意的劲头就甭提了。演出后,正当她走出剧场时,一位正在扫地的场务员叫了她一声:“新老板,您走啦。”她当时很不好意思,因为每次都是她主动地跟场务员打招呼的,她马上意识到自己是否有些得意忘形。便歉意地说:“您忙呐?辛苦啦。您看我今天唱得行吗?”显然,她是希望听到夸奖。那位场务员说:“您这疙瘩腔真是唱绝了。”她一听,刚要表示谦虚,对方紧接着又是一句:“就是唱得太多了,新老板,再好的东西也不能这么卖呀,您忘啦,这艺尽人缘散呀!”新凤霞一听,好象大梦初醒,向那场务员深施一礼,说:“您的提醒太重要了,我这辈子也忘不了您这句话,您真是我的好姐姐。”那场务员说:“我也是瞎说,您新老板和气,要是别人我们也管不着。”
事后她说,要没有服务员这句话,也许她到现在还以为观众一叫好就对了,岂不知自己已经走入歧途。明明人家都吃饱了,她还给人家塞呐,就是烤鸭也得吃伤了。以后呢?她给自己立下原则:一戏一招,戏戏有特色,戏戏不重复。
以上整理的新凤霞个人资料信息、 新凤霞图片、新凤霞简介、新凤霞简历、新凤霞作品均来源于网络整理和网友投稿,有更多关于新凤霞个人资料简介(简历及图片)的网页内容欢迎联系,任何不当信息也可以联系编辑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