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呱呱短视频app下载安装 乡拍短视频app官方下载
她60岁学会读书,70岁学会写作,76岁成为作家,成功登上央视节目《欢乐中国人》。2013年,姜一炮走红。
她火的原因在于她戏剧性的“双面人生”。
60岁之前,她是一个看不懂任何文字的农村妇女,多年的体力活侵蚀了她的身体。她不到60岁就变白了,经常驼背。
60岁后,画风转变,开始了传奇人生:读书、写作、出书一气呵成,成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二老作家。
从读书到写作,蒋花了16年时间,她周围的许多人劝她停止折腾,但她说:
不要懒惰,因为你害怕短暂的生命。
今天,我就带你走进江看看她的传奇人生。
1937年,北京。
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时,抗日战争处于边缘。此时,中国笼罩在黑暗和恐惧之中。
山东,1937年。
随着一声啼哭,一个女孩出生了,父母给她取名江,期望她的孩子贤惠、贤惠、坚韧如梅花。
当我出生在乱世,战火纷飞。为了填饱肚子,我只去了几天学校。蒋不得不辍学和父母一起工作。和当时所有的穷人家的孩子一样,蒋的童年是苦而无味的。
1960年,蒋随闯关东大军迁往东北黑龙江,蒋在那里找了一份做了20多年家庭工人的工作。也正是在这里,找到了她的另一半,过上了逐渐稳定的生活。
生儿育女,劳动致富,虽然生活艰辛,但已经是江最大的幸福。然而,没有人想到一场车祸,彻底改变了她的余生。
1996年,江的丈夫死于车祸,陪伴了她46年的妻子突然离开。蒋精神崩溃,一夜未眠。
女儿张爱玲看到母亲如此也是伤心,但她活着的时候,不得不向前看,怀念过去,但作为一个孩子,她绝不能让母亲留在父亲去世的阴影下。
于是张爱玲想出了一个办法,让母亲通过学习和读书来缓解痛苦。最后,经过反复劝说,蒋接受了女儿的建议,开始读书,读书,消磨时间。
图4
没想到,本该消磨母亲时间的阅读和阅读,却让母亲着迷,开始了自己的另一种生活。
江60岁的时候决定开始读书认字。
为了识字,蒋把字编成歌词和快板,让孩子们自己写、自己读,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认、学、写。
在读书期间,只要江看到了这些字,她就一定要学会,她没有把这些字中的任何一个留在电视上、路边的广告牌和家里的海报上。
虽然她很热情,但毕竟她已经几天没上学了,而且年纪也太大了,江的阅读方式极其困难。她经常只在几天内学会一个单词,很快就会忘记。
但是,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只要是她自己的事情。如果基础不好,她会慢慢来,如果容易忘记,她会记得越来越多,就像这样日复一日。
日、年复一年,姜淑梅已经能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大多数字了。
会识字的姜淑梅开朗了很多,也更愿意说话了,这一说话话匣子就关不掉了,尤其是爱讲老一辈的故事。
自己会讲不会写,姜淑梅就让女儿帮忙把故事写出来,可是张爱玲工作实在太忙,就说:妈,你自己学写吧!
姜淑梅一开始有点生气:我要是会写,我早就写出来了。
后来女儿就哄她:你干啥去啊,消磨消磨时间,慢慢学呗!
就这样,她开始慢慢写起来,一边写一边学,一边学一边写。
刚开始写字的时候,姜淑梅笔拿不稳、手指直哆嗦,连简单的横竖弯折都写不了,甚至一天都写不了10个字。
但是姜淑梅并没有因此放弃,“慢慢来,总会学会的”,那段时间除了吃饭上厕所,姜淑梅几乎都在练字。
就这样,坚持了2年的时间,姜淑梅终于能够开始写完整的句子,而之前想把自己故事写下来的想法,也终于可以实现了。
姜淑梅最终写了1万多字,张爱玲看完后大为惊叹,随手就将文章发表在了自己的博客上。
发表后十天左右,张爱玲有一次无意间打开了自己的博客,发现了磨铁图书编辑在那篇文章下的留言:
有人联系姜先生出书吗?如果没有人洽谈这件事,我们愿意为姜先生出书。
姜淑梅一开始并不相信自己能够出书,直到这篇文章在《读库》杂志成功发表,还邮来了三千块钱稿费,姜淑梅这才相信。
2013年春天,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日,张爱玲和母亲打电话给编辑,对方态度特别恳切,并且迫切希望能够签约。
放下电话,女儿张爱玲和母亲紧紧拥抱在了一起,那一刻无数的往事从脑海里闪过,张爱玲泪流满面。
那一刻的眼泪,是激动,更是欣慰,作为母亲苦难的见证者,张爱玲一时间百感交集。
2013年,姜淑梅76岁。她的第一本书《乱时候,穷时候》出版,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姜淑梅的名字也一下子被人熟知。
“像是在某个午后,盘腿坐在土炕上,坐在姜淑梅老奶奶对面,泡上一壶茶,听她娓娓道来满腹的传奇。”
这是众多读者读完这本书的感受,书里没有说教,故事里没有娇柔,姜淑梅用最朴实的语言写出最真实的故事,不做判断,只有描述。
姜淑梅的书,更像是一种历史的倾诉,是对时代记忆的唤醒与提示,而她作为讲述人,则希望那段历史能被人们铭记。
第一本书的成功让姜淑梅信心大增,爆红之后她扬言要一年出一本书,一直写到写不动为止。
姜淑梅出书后,身边的亲戚朋友为她高兴,但是因为考虑她的年龄,便劝她:您这起步太晚了点,别折腾了。
姜淑梅听到后一脸严肃说道:
不怕起步晚,就怕寿命短,千万不要懒。
而这句话,也最终成为了她自己的座右铭。
写作过程困难重重,有人曾劝她写不下去就不写了,可是姜淑梅却连连摇头:
不行、不行,我自己的难事我得写下来,叫我的孩子知道我是咋活过来的。
就这样,姜淑梅一笔一笔编织着自己的生平经历,用真心诉说着真实的历史,最终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
姜淑梅奶奶说:
我得把故事写下来让孩子看看,没有这些苦日子的比较,他们就不知道现在日子的甜。
2013年到2016年,4本书接连出版,姜淑梅兑现了当初的一年出一本书的豪言壮语。
姜淑梅冗长而艰辛的人生经历,让她注定有众多难言的过往,然而年过花甲,她终于可以敞开心扉将一切倾诉出去。
而她写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告诉孩子要学会坚韧和珍惜,对待困难要有韧劲,对待美好要学会珍惜。
而这,也是姜淑梅的作品所传递出的最深厚的意义。
2014年,姜淑梅加入黑龙江省作协,成了一位真正的作家,而一年后,她成功加入中国作协,成为年龄第二大的作家会员。
从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到本本畅销的当红作家,回望走过的数十年,姜淑梅内心有激动、有感动,但是更多是感到幸运。
她说:
“能把一生一世的事写在纸上,真的是太高兴了,幸运的是,还好一切都来得及。”
人老言微不敢梦,年长只增头伤悲,这是很多老年人的现状,可是姜淑梅却勇敢跳了出来,活成了个性张扬、敢梦敢做的“另一个”自己。
如今姜淑梅第5本书的已经出版,第6本书也大致写作完毕,而她自己也开始不断尝试新的东西。
2017年开始,姜淑梅迷上了画画,并且一发不可收拾,画动物、画人物、画故事,甚至还为自己的新书画插图。
她还曾为自己立下了一个小目标:要是老天爷能给我时间,我的梦想是90岁之前成为一名画家。
“想做啥事,想做哪一件事,你就下定决心,就是一心一意地去做,别三心二意,它就能做成了”。
这是姜淑梅对自己的鞭策,也是对儿女的提醒,正如在《欢乐中国人》舞台上赵雅芝介绍姜淑梅老人的一句话:
幸福就是有惦记的人、有想做的事,无论从何时开始都来得及,能不能把握住这份幸福,就看你能不能把握住这份时光。
在真正的热爱面前,年龄并非问题,只要敢做想做,一切都还有机会,正如姜淑梅老人一样,60岁才开始认字,下半生却依旧拥有了不一样精彩。
村上春树曾说:
“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是从放弃自己的那一刻开始的。”
深以为然。相由心生,如果心不再年轻,不再充满幻想、不再拥有激情,那么20岁就可能已经“老去”,但如果坚持学习、保持热情、充满希望,80岁依旧年轻。
最后将姜淑梅老人的座右铭送与大家共勉:
不怕起步晚,就怕寿命短,千万别偷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