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是哪个朝代的人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济南府淄川(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
山东缁博市缁川区蒲家庄人,他出生于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自幼聪明过人,乡里有神童的美誉。十九岁时,接连考取了县,府,道三场第一名,曾名震一时。谁知后来却屡试不第,仕途不顺。以直到了七十一岁时,才破例补了个岁贡。
蒲松龄由于终身不得志,对科举取士深恶痛绝。但是由于生活所迫,他受人邀请而作了塾师。也就是在这段时间,蒲松龄完成了这部惊世骇俗,包括四百九十多篇短篇小说的名著。
传说他在写这部奇书的时候,曾经煮好了清茶,摆好坐垫,放在人行大道旁边。南来北往的行人,由于“日高漫思茶",见有人在路边奉茶还不要钱,于是便坐下来讨茶喝。这时候蒲松龄就和他们攀谈,而这些客人为了谢他,就讲些奇闻异事,狐仙鬼妖的故事以及乡野趣事。也不排除一些善于编故事的人,自己编一些古怪离奇的故事,以博一杯茶喝。
《聊斋志异》的再一个来源,就是蒲松龄在前人的书籍,笔记里寻找奇闻轶事,发现灵感,作为素材,然后融色加工而成。
还有就是蒲松龄自己创作编辑。
由于蒲松龄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抑郁不得志的落魄书生,饱经风霜,于是他就在自己的作品中寻找些许安慰。他写的狐仙鬼魅,大多聪颖调皮,富有人情味。她们总是无条件的倾心于那些落魄书生,采取各种奇门异术,帮助这些书生取得功名,例如《婴宁》、《小翠》等。
还有一些揭露封建官僚巧立名目,贪赃枉法,残酷剥削劳动人民血汗的丑恶嘴脸,例如《捉织》。
总之,后人对《聊斋志异》的评价是很高的。郭沫若先生就题词说他“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是很中肯的。
拓展资料:
蒲松龄出身?他是如何写就《聊斋》?
蒲松龄的祖上在明朝万历年间渐名振乡里,后更是科甲连登,逐步成为山东淄川有名的书香门第、大望族。有先祖名蒲永祥,以道德文章并馨而享有盛名,县令也向他请教学问。但蒲家虽然世代书香,文风兴盛,但几乎都是怀才不遇,终困场屋。唯一做过官的只有蒲松龄的叔祖父蒲生汶,考中进士,选授玉田知县。上任不久,却因听说老母在家乡患病,他竟在县衙内汤水不服,吐血而亡。父亲蒲槃,虽然满腹经纶,却连秀才也没考取,最后只好弃学经商。蒲松龄乃他的第三个儿子,生性聪慧,经史文集过目不忘,所以深得父爱,父亲把蒲家几代人的希望都寄托在蒲松龄身上。蒲松龄也算是蒲家十代人中出类拔萃者,十九岁时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中秀才,为蒲家带来了最大的希望和快乐,但自此后,他也重蹈列祖列宗的覆辙,屡屡科场失利,终生与功名无缘。他也以一生怀才不遇为淄川蒲氏家族圈下一个深沉而又令人感慨万千的句号。
他自幼除了学习父亲规定的儒学功课外,还喜欢抄写借阅一些诸如《庄子》、《列子》、《史记》、及《搜神记》、《幽明录》、《拾遗记》、《太平广记》等有关神仙鬼怪、花妖狐精的书籍;同时也经常到村东柳泉边和村中古槐下听老人讲些离奇古怪的故事。后以舌耕为业后,也不忘留心收集各地许多故事及传说,逐一收入他的《聊斋志异》中。
蒲松龄是随着阅历的增长、科场的坎坷及对当时社会的黑暗有了深刻的认识加上对经史子集涉猎之广、另对笔记小说体的狐鬼故事的浓厚兴趣而开始以谈狐说鬼的形式,寄托“孤愤之情”,发泄胸中的愤懑,借以逃避清初严酷文网之想法而创作成《聊斋》这本“独辟蹊径、独树一帜,刺贪刺虐,醒世喻人”被称为:摘取了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古往今来第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