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史思维导图 创业史人物形象
凌晨4点20分,一股来自膀胱的紧迫感把他惊醒,伸手去摸手机,借着灯光找到眼镜,蹑手蹑脚走出卧室,关上门,低声咒骂:当个肾宝没用,害群之马乱花钱。他解开裤子,习惯性地低头看手机。突然发现屏幕还是昨晚在知乎刷的——页。“我们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平庸?”
今天是小明35岁的生日,但是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老父亲身体每况愈下,腰间盘疼得走不动了。他在医院里不认识任何人。他排队等了一周,今天早上做了手术;中午,我得去领儿子结婚。这个男孩上次看到了一面。乍一看这不是一件好事。和父亲一样,他也是一只笑面虎;老婆整天嚷嚷着生活质量,做女人要讲究。昨天在网上名人买了一个韩国吹风机,3200元,一年的取暖费就花光了;好在女儿小红懂事听话,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所以特别省心。啊对了,小明给他女儿取名小红。想到这,小明下意识的拿起手机,打开QQ,熟练的转向灰色头像,点上一支烟,迷迷糊糊的.
老师让大家把每个人的理想写在小纸条上,贴在后面的黑板上,作为奋斗青春的纪念。用自己的比喻看破世界的小明,学生时代总有一种优越感,只看到他用眼角瞟了一眼所有的人,嘴角露出一抹疯狂邪恶的冷笑。他轻轻举起碳笔,在纸上写道:“开心就好。”。
从此,小明拿着自己“就当是快乐”的完美借口,度过了中学和无聊的大学,直到走出校门,也没有留下多少快乐的往事。当小明拿着像废纸一样的文凭去人才市场的时候,他慢慢开始回忆起小时候没有“幸福”过的自己。那时候,我会为了数学考试最后一道题的错号而哭哭啼啼,大惊小怪;因为下节课和胖子打架输了,我就去捡半块砖;我会在街上捡瓶子,从建筑工地偷铁,买我最喜欢的四轮驱动.那时候的小明什么都不懂,没泡过论坛,没用水贴过,没听大哥吹过,也没想过“开心”,只知道“我绝对可以要”。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小明发现他没有那么努力,但其实挺舒服的,差不多不错。看着每天努力学习工作到很晚的同桌,心里想:奋斗,效率真低;看着人缘好的同学,我心想:名媛,活着真累;看着那些兼职,自给自足的学生,我心想:为了这点小钱浪费时间。机智的小明已经看到了一切的破碎。他稳稳地坐在舒适区的钓鱼台上,贪吃的时候吃,困的时候睡,想被抢购的时候嫖,失败的时候放弃,无聊的时候玩电脑。他看不上知识:“反正书与现实脱节,工作的时候还要重新学习”;他从不主动社交:“朋友,三两个知己足矣”;他从未体验过不同的生活:“玩电脑还是挺有意思的”。
小明又点了一支烟,关掉手机,看着窗外。五线城市的夜晚像死城一样安静。他回忆起生活中无数的岔路口,发现自己通常选择简单的那一条,而前方的路几乎是一条单行道到底。
高中二年级文理分科时,小明一次次犹豫要不要选择文科。归根结底,他还是觉得科学太难太累,学不下去。但我不忘发挥“阿明精神”,一遍又一遍地骗自己:我天生有文科思维,喜欢文科,对历史地理感兴趣.时间久了,次数多了,我自然相信。
小明知道很多原因和事情。如果你带着两箱啤酒,点了小份的菜,就可以日夜陪你玩。他很清楚中国官场哲学的精髓,他可以向你解释为什么他不能对领导说“辛苦了”;他把昨天下午和去年的中国历史背得滚瓜烂熟,还能义愤填膺地和大家聊半个小时。他每天花几个小时刷知乎,看他们刚编的故事。“格局”比美国总统大;他翻遍了所有互联网大佬的创业史,研究了各种经典营销案例,只有一个天使投资人先为他借了蚂蚁。
然而,小明从不演戏,总是“只管开心就好”。画脑图,写计划,感受深刻,训练汾阳王,醒来依然选择最简单的方式。小明和大多数人一样,对体制不满,但又不敢下定决心离开。他受不了长期待在官场的压抑。他知道世界每天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他知道这些变化更多的是来自年轻人。他也有激情,想奋斗,想创造。
但他犹豫几天之后依然是选择安稳,毕竟躺好认怂,真爽,真轻松。
小明看着自己银行卡里可怜巴巴的收入,安慰自己: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可是,年轻人不爱钱,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前些时间小明去看了韩寒新拍的电影《飞驰人生》,里面有一句台词:“成年人的奔溃,是从借钱开始的。”一句话戳中小明的要害,小明感觉自己离奔溃已经不远了。
小明听家里的话去相亲,遇见了现在的老婆,两人在互相嫌弃中度过了8年。随着年龄的增大,花销也越来越多,而收入却没什么明显增长。小明不擅和人打交道,不讨领导喜欢,升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去年女儿闹了场大病,一下子花光家里所有积蓄,上个月刚把车抵押给瓜子二手车直卖网,上门服务的工作人员态度特别好,小明心里想,这哥们可能是近五年来对自己最客气的人了。车让开走后,两口子相视无言,看了看楼下小区里的健身器材,夫妻向隅,茅舍无烟。
小明想到这里,已经不敢继续想下去了。他用中指和无名指夹起烟头,用大拇指和食指搓灭烟头,拿起手机,打开QQ,点开那个灰色头像,用搜狗打字法熟练地输入“你还好吗?”把手指放在发送键上,忧郁半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