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美确诊教授辟谣,流调报告不是“吃瓜”素材
“人言可畏”。确诊新冠肺炎几天后,中央美院教师马某在微博上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图片来源:当事人微博内容
8月3日,北京新增3例京外疫情关联本地确诊病例,其中从海南三亚返京的马某备受关注。教授、头等舱、按摩、陪同人员……一些人根据网传流调报告披露的信息碎片,脑补出了马某“携妻子闺蜜同游三亚,回京航班上被感染”的出轨大戏。
对此,马某在8月5日回应称,自己是应海南省某公司邀请前往当地考察,头等舱机票也是由邀请方购买。而且自己并非单独前往,而是和另一位男教授同行。他表示,目前这些谣言已严重影响到自己及家庭,已委托学院针对此事报警。
近日,全国疫情呈多点发生、局部暴发态势,相关确诊病例的流调情况也成为公众关注焦点。然而,总有一些不怀好意者喜欢把严肃的流调报告八卦化,肆意放大、编排与防疫无关的个人生活细节,然后加上“出轨”“海王”等耸人听闻的标签加以传播、收割流量。
这些用东拼西凑、自行脑补等方式炮制的谣言,往往让当事人不堪其扰。这次,是马某莫名遭受“社会性死亡”,最后不得不巨细靡遗地对外“交待”与防疫本无关系的个人隐私。此前,则有成都被确诊女孩个人隐私被泄露,并一度受到诸多无端的“人肉”、攻讦和谩骂。
对确诊者而言,不幸感染病毒本就会产生较大的生理不适和心理压力。在接受流调时如实报告行程,确诊后积极配合治疗,本身也有利于精准追踪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这时候,他们更需要的是来自社会的理解、帮助和关怀,而不应成为被过度窥探和消费的对象。外人即便不能提供及时的温暖,也绝不该给确诊者添堵,让患者在受病毒折磨之际又新添一重流言困扰。种种恶意揣测和谣言之毒,无疑是一种极不公平的二次伤害。
炮制谣言、煽动网暴的动因有很多,可能是源自病态的窥私欲,也可能是为了博眼球吸引流量,而自以为造谣零成本,泄露他人隐私不会被发现,则是许多人敢于信口开河的关键。对此,只有严肃处理每一起流调造谣、泄密事件,切实让当事人权利得到保障,才能使不怀好意者有所忌惮。此前,警方对成都新冠肺炎确诊女孩信息泄露事件进行侦查,并对泄密男子做出行政处罚的决定,就让人看到了侵犯他人隐私的代价,对社会具有一定的警醒作用。
对“吃瓜群众”而言,看到一些夺人眼球的标题和内容,自然会有一定的讨论和传播冲动。可是一起又一起网暴事件也足够让人意识到:自己手指的随意一动,就可能让谣言的雪球越滚越大,给当事人带来不可恢复的困扰和伤害。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在点击“转发”键之前判断一下信源的可信度,推敲一下基本事实的真假,是网民对当事人理所应当的保护与善意。
如今,疫情防控已然进入常态化,各地也积累了不少精准防疫的经验。有必要重申的是,审慎处理流调信息,坚持信息披露“最少够用”原则,兼顾严格防疫和加强个人隐私的保护,应当成为一种行动共识。此前,一些地方推行的流调报告“只提地点不提人”等有益措施,就值得被推广和坚持下去。
针对当事人被网暴攻讦、被谣言困扰等问题,有关部门也要积极作为,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帮助受害者辟谣,尽量消除负面影响。如此,既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有助于受害者减少顾虑,安心接受治疗。
流调报告不是“吃瓜”素材,确诊者不应被肆意污名化,这些已成为社会共识。对确诊者保持人之为人的同理心,至少避免使其陷入“人言可畏”的尴尬境地,也应成为最基本的社会善意。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