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快递调研报告 校园快递调查报告总结
近日,安徽财经大学校园里出现了一群特殊的兼职送餐员。食堂内外,不少穿着黄色背心的大学生忙得不可开交,他们的角色是“食品配送员”:同一栋宿舍楼和教学楼的外卖集中配送在食堂的摊位,放入保温箱,方便大学生的“骑手”集中送餐。
几乎“无缝对接”,这位“骑手”迅速拿起箱子,送到了每栋楼的楼下。驻守的“扫码机”扫描订单的二维码,系统自动发送短信提醒学生下楼取餐,从而完成外卖的最后一步。
安徽财经大学后勤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雷宏生介绍,疫情期间,为避免聚集用餐,食堂推出外卖业务,并与第三方平台合作,学生用手机app订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安徽财经大学校园外卖是疫情防控引发的“新生事物”。
事实上,外卖和快递的“最后一公里”一直是高校后勤管理的难点。目前疫情防控成为重中之重,学校不得不实行封闭式管理,学生购买生活物资更加依赖快递。连日来,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对安徽省40所高校的快递管理模式进行了调查统计,其中17所高校将快递引入校园集中收发,23所高校采用校内校外“混合”收发模式。“快递驿站”进校园是大势所趋。
“每次‘双11’,大家记忆中常见的画面就是:快递量大,学校内外都设置了临时快递点和货架。很多人不熟悉这个位置,就像‘无头苍蝇’一样转啊转。”一位大学生说。
据安徽师范大学经营性资产管理办公室主任王海燕介绍,在早期,校园快递的收发呈现出“互相厮杀”的模式。师生不得不异地送快递,存在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快递公司之间恶性竞争等现象,影响了服务质量。
安徽农业大学后勤处相关负责人对此也深有体会。他介绍,过去各种快递公司进校时,通常会要求代理商租用小门面和摊位收发快递。由于快递点分散,管理难度大,对校园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位高校后勤经理表示,“过去,收发快递常常被认为是学生和企业之间的‘自发’行为。当网上购物越来越流行时,快递的数量迅速增加。如果不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可能会对校园秩序、学生利益和安全产生影响。"
对于高校后勤部门来说,改革并不容易,“关键在于观念的逐步解放”。雷宏生坦言,学校在考虑引进第三方企业时一直非常谨慎。“引进社会企业是一把‘双刃剑’,企业总想盈利,所以需要把握与企业的合作程度”。
“不可能给学生带来额外的经济压力,也不可能保证食品安全。为此,各部门前前后后开了十几个会,包括食品定价、送餐流程、资金保障、食品和餐具安全等。”雷宏生回忆,经过4个月的调研论证,安徽财经大学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引入社会资源,并于9月正式上线外卖平台,开启快递最后一公里,引发了蝴蝶效应,也带动了勤工俭学和学生创业的改革创新。
据介绍,目前,安徽财经大学已招收90多名大学生工作学习,并为他们配备送餐员
安徽财经大学后勤部门仍在考虑引进具有保温效果和消毒杀菌功能的智能橱柜。学生取出外卖后,会放入新的外卖,橱柜会自动消毒,从而打开通往宿舍的最后一公里,确保食品安全。
今年以来,为了疫情防控,安徽师范大学将学校门口的快递站搬到了校园。学校菜鸟站新增近100个货架,引进4台智能自动拣货机,及时更新物流信息。
今年“双11”期间,菜鸟驿站安徽师范大学负责人叶云阳介绍,平均每天包裹量超过1万件。“我们发布信息并招募学生来帮助分类和扫描代码。该岗位近一半员工为大学生,有效缓解了压力。”。
疫情防控让物流改革有了更清晰的问题定位。王海燕认为,在封闭管理时期,快递集中收发的优势可以体现出来。首先,进入校园的快递车辆数量有限,不会对防疫秩序造成太大影响;其次,学生在集中收发点收取快递,方便学校加强防疫管理。学生们带着它去智能取货机,有效地避开了人群
堆儿聚集。
雷红生强调,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应当占据主导地位,将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过,在他看来,企业的大数据、精准服务等理念,校方应当借鉴学习,这对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不少高校都涌现出与校园快递有关的学生创业项目,而这些项目的孵化和运营都到了校方最大程度的支持。一定程度上,学生创业为高校后勤改革提供了推动力。
刚入学时,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孙海军就发现,学校外卖、快递、二手市场、云打印等业务“散落”在各个群里。在老师指导下,他的创业想法逐渐成型:整合校园资源,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切入信息发布、后勤管理等功能,将师生、后勤管理紧密“黏合”起来。
目前,孙海军团队成功打造App和小程序,学生上传快递单号、手机号、送单地址等,后台有快递兼职人员接单,送到地方后进行信息确认,送单费用自动进入快递员账户。平台采取“抢单制”,还开设用户服务评价功能。
眼下,他正谋划依托App,在校内食堂开设外卖业务,但目前只进行了试运营,还没有破解平台信息安全、资金流向等痛点。
在他看来,要想将后勤业务融入创业项目,除了平台技术开发和维护问题,还需要找到适合高校实际情况的运营模式,更离不开校方支持和老师指导。“后勤部门大部分管理业务集中在线下,我设想在App开设专门的后勤管理窗口,学生可以直接提出问题,后勤人员进行解答”。
“学生既是后勤工作的参与者、出卷人,又是消费者、阅卷人。”在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后勤处副处长汪涛看来,学生参与后勤管理,对后勤工作者自身服务意识、服务理念有触动,逼着部门反思、优化后勤管理中的导向和激励机制,进而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在安徽农业大学后勤部门相关负责人看来,后勤管理是高校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相关部门不能只着眼于眼前,要做主动性、前瞻性的思考,多考虑学生获得感、幸福感,提前预判谋划。“比如快递问题,只有将学生现实需求和学校科研成果、学生创业等工作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补齐短板”。
来源:中国青年报